×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6366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14页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11636669 ; 978-7-5116-3666-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我国植物线虫研究进展的论文集。内容涉及植物线虫的形态学、鉴定、分子诊断、植物线虫的生物多样性、线虫生物学和致病性、线虫分子生物学等各个方面,基本反映了我国植物线虫雪灾相关淋浴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目录

不同土壤质地及氮磷钾对旱稻孢囊线虫发生的影响

周建宇等(1)


甘薯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初报

高波等(6)


不同小麦品种和药剂拌种对燕麦孢囊线虫发生的影响

王蕾等(12)


简单香豆素对植物病原线虫的毒杀作用

闫继辰等(18)


安徽省首次发现竹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bambesae)

杨青等(24)


青海省春麦区禾谷孢囊线虫经济阈值研究

侯生英等(28)


杧果根际1种巴兹尔属垫刃线虫(Basiria sp)的鉴定

乔凯凯等(36)


茶皂素在植物中的内吸特性研究

王艳丽等(41)


北京市蔬菜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刘艳珂等(46)


江西九江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简报

张晓阳等(51)


6%噻唑膦·寡糖水乳剂对香蕉根结线虫防控效果

曾锦冰等(54)


五种药剂对番石榴根结线虫防治效果研究

于洋飞等(57)


植物线虫生防细菌和毒力蛋白研究进展

叶姗等(61)


线虫溶菌酶的研究进展

王宁等(67)


分子标记用于马铃薯线虫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李云卿等(74)


植物激素在植物与线虫互作的研究进展

雷飘等(80)


重要植物寄生线虫效应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坚晋卓等(86)


滑刃线虫属植物寄生性种类的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

蔡晶晶等(90)


短体线虫属种类的分子检测研究进展

王亚东等(95)


大豆孢囊线虫效应因子与寄主大豆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赵洁等(101)


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非中国种问题初探

边勇等(106)


浅析口岸线虫检测要点

边勇等(111)


根结线虫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刘莹等(116)


植物抗线虫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葛逢勇等(122)


食细菌线虫对细菌多样性和土壤生态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潘凤娟等(128)


大豆抗根结线虫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王从丽等(134)


Root Knot Nematode Effectors:an Emerging Paradigm of Parasitism

P Abad(142)


Ultrastructures,Biogeography,and Molecular Taxonomy of Criconemoides myungsugae

and Cparvus(Nematoda:Longidoridae)from China

Munawar MARIA et al(143)


来自中国的长针线虫科不同属种间超结构和分子分类学新见解

蔡瑞杭等(144)


生防制剂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及根腐病的影响

陈井生等(145)


氟吡菌酰胺拌种对玉米短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迟元凯等(146)


河南省烟草寄生线虫的发生分布调查

李豪等(148)


细尖潜根线虫Actin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唐子清等(150)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Strain PLHN


Fan Ruiqi et al(151)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dmel26基因的RNAi功能分析

高波等(152)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dunc87基因的RNAi致死效应分析

高波等(154)


植物栽培介质中线虫的检测鉴定

葛建军等(156)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根结线虫

龙海等(157)


黑曲霉NBC001对大豆孢囊线虫防治机制初步研究

金娜等(158)


不同温度条件下小麦落选短体线虫的存活能力

李秀花等(160)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禾谷孢囊线虫的抗病性

李秀花等(162)


河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

李秀花等(164)


抗孢囊线虫病大豆新品种抗线12的培育与鉴定

李泽宇等(166)


展开全部

节选

甘薯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初报 中国线虫学研究(第七卷),2018,7:6~11 Nematology Research in China,2018,Vol7:6~11 甘薯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初报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01616;31401721);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CARS-10-B16);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5301043) 高波**作者:高波,助理研究员,从事植物寄生线虫学研究;Email:gaobo89@163com,马娟,王容燕,李秀花,陈书龙通信作者:陈书龙,研究员,从事植物寄生线虫学研究;Email:chenshulong65@163com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保定071000) 摘要:甘薯寄生线虫病是甘薯生产上严重病害之一,特别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南方薯区,根结线虫为害较重,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来自广东湛江和重庆甘薯上的根结线虫种类进行了鉴定。通过利用根结线虫属通用引物MF/MR,以及南方根结线虫特异引物MiF/MiR,爪哇根结线虫特异引物Fjav/Rjav和象耳豆根结线虫特异引物MeF/MeR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两地的根结线虫均为象耳豆根结线虫,进一步对28S rRNA D2D3区域和rDNAIGS2区域进行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终确定来自两地的发病薯块的病原线虫均为象耳豆根结线虫。 关键词:甘薯;象耳豆根结线虫;分子鉴定;特异引物 Preliminary Study on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enterolobii in Sweet Potato in China Gao Bo,Ma Juan,Wang Rongyan,Li Xiuhua,Chen Shulong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IPM centre of Hebei Province;Key Laboratory of IPM on Crops in Northern Region of North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Baoding071000,China) Abstract:Parasitic nematode disease of sweet potato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s on sweet potato productionThe species of root knot nematodes in sweet potatoes from Zhanjiang,Guangdong and Chongqing were identified by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By using the root knot nematode universal primers MF/MR,Meloidogyne incognita specific primers MiF/MiR,Mjavanica specific primers Fjav/Rjav and Menterolobii specific primers MeF/MeR,the nematodes from both places were preliminary identified as MenterolobiiFurther based on Blast alignment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28 s rRNA D2D3 and rDNA  IGS2,the pathogenic nematodes of the diseased sweet potatos from these two places were finally confirmed as Menterolobii Key words:Sweet potato;Menterolobii;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Specific primers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在我国是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之后的第五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的70%和85%左右,常年种植面积在700万hm2左右,是世界上*主要的生产国[1]。但是甘薯病虫害的发生却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甘薯寄生线虫病是甘薯上发生*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在我国已报道的甘薯寄生线虫包括:马 铃 薯 腐 烂 茎 线 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2]、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高弓根结线虫(Macrit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3]、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spp)、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p)、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spp)、盘旋线虫(Rotylenchus spp)、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spp)、盾状线虫(Scutellonema spp)、孢囊线虫(Heterodera spp)、针线虫(Paratylenchus spp)、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pp)、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spp)、剑线虫(Xiphinema spp)、矛线虫(Dorylaimus spp)[4]等。而未见有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5]田间侵染甘薯的报道,本研究从广东湛江和重庆的甘薯薯块中发现了根结线虫的侵染,后经分子水平的鉴定证明该根结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这是该线虫侵染我国甘薯的首次报道。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从广东湛江和重庆采集的甘薯薯块,2×Es Taq MasterMix、Gel Extraction Kit、PurePlasmid Mini Kit均购自于康为世纪,T4 DNA Ligase、pMD18T购自于大连宝生物,感受态细胞DH5α、水浴锅、恒温摇床、超净台、恒温培养箱。 12试验方法 121卵囊的剥离与孵化 将受侵染薯块和薯根中的卵囊在显微镜下拨出,置于盛有灭菌水的培养皿中并于25℃孵化培养5~7d,即得到象耳豆根结线虫的二龄幼虫。 122线虫DNA的提取 线虫DNA的提取参考李君实等[6]的方法,向PCR反应管中加入14μL灭菌的双蒸水,然后挑入幼虫1头,用细针刺破搅碎,加入3μL 10×PCR bufer和3μL蛋白酶K(600μg/mL),使总体积为20μL;放入-20℃的冰箱低温处理10min以上,然后放入PCR仪中于65℃下温育15h,95℃下温育10min;取出12 000r/min离心1min,上清DNA于-20℃下保存。 123目的基因的扩增 首先利用根结线虫属的28S rRNA的D2D3区通用引物MF/MR(序列见表1)进行PCR扩增鉴定,再利用南方根结线虫特异引物MiF/MiR,爪哇根结线虫特异引物Fjav/Rjav以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特异引物MeF/MeR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表1鉴定引物及其序列信息[7] 引物名称引物序列 MFGGGGATGTTTGAGGCAGATTTG 通用引物 MRAACCGCTTCGGACTTCCACCAG MiFGTGAGGATTCAGCTCCCCAG 南方根结线虫 MiRACGAGGAACATACTTCTCCGTCC FjavGGTGCGCGATTGAACTGAGC 爪哇根结线虫 RjavCAGGCCCTTCAGTGGAACTATAC MeFAACTTTTGTGAAAGTGCCGCTG 象耳豆根结线虫 MeRTCAGTTCAGGCAGGATCAACC

作者简介

彭德良,男,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植物线虫课题组主持人。1984年7月获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8月获中国农科院硕士学位,同年留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工作,2001年7月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原线虫专业委员会主任,靠前线虫学会执行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报》编委,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技术学会生物安全分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专业委员会理事。廖金铃1962年出生。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线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线虫学会联盟(IFNS)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病理系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