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87242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37页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503872426 ; 978-7-5038-7242-6

本书特色

《教育部农林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引进教材:林业经济学》由张道卫、皮特·H·皮尔森著,《教育部农林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引进教材:林业经济学》中文版的出版发行也许能为实现信息交流作出相应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和多年来中国林业发展的成绩引人瞩目。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对森林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这些探索和实践,涉及土地利用、长期木材供需平衡、造林和营林投资、非木材林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特别是生态效益)的提供和森林保护等重大林业发展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教育部农林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引进教材:林业经济学》将有助于这些探索和实践,并帮助理解如何借助市场和政府的力量*有效地实现这些工程的目标。

内容简介

本书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其在现代林业管理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包括对从林业投资到林产品供给的需求、无价格的林产品和服务的评估等。

目录

中文版作者序
译者序
原英文版序
原英文版前言
计量单位换算表
**部分 市场、政府和林业投资分析
**章 绪论
一、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林业问题
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三、混合型资本主义和政府的作用
四、经济目标:效率和公平
五、作为经济资源的森林
六、为什么要有林业经济学
七、经济决策
八、要点与讨论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
一、经济效率和机会成本
二、生产理论
三、生产要素分配
四、市场失灵和林业的外部性
五、政府干预与政策失灵
六、要点与讨论
附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边际条件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林业投资分析
一、时间和利息的作用
二、复利、贴现和现值
三、投资决策的标准
四、利率、通货膨胀、风险和不确定性
五、森林经营的经济分析
六、中幼林价值评估
七、税收与社会注意事项
八、要点与讨论
注释
附录:林业中常用的复利与贴现公式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林业行业:土地、木材和无价格的森林价值
第四章 木材供给、需求和价格
一、供给、需求和价格均衡
二、林产品部分
三、林产品的供给和需求
四、木材需求
五、木材供给
六、长期木材供给预测
七、立木价格(林价)的确定
八、价格扭曲
九、要点与讨论
注释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无市场价格的森林价值
一、无价格的价值:计量问题
二、消费者剩余作为价值的计量
三、对无价格的野外游憩的评价
四、在评价游憩资源时需要考虑的其他问题
五、外部性和内在价值
六、其他实用上的局限性
七、要点与讨论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土地配置和多边利用
一、土地使用的集约程度
二、土地使用的粗放临界点
三、用途的选择
四、不同用途的组合
五、实用中的困难
六、一个例证:美国林地所有权变动所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
七、要点与讨论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营林经济学
第七章 *佳森林采伐期
一、*佳采伐年龄的离散型表述
二、*佳采伐周期的连续型表述
三、异龄林分的采伐周期
四、其他轮伐周期比较
五、影响*佳轮伐期的因素
六、哈特曼采伐年龄
七、要点和讨论
注释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采伐限额和采伐速度
一、林分和森林
二、市场规范法及其限制
三、法正林
四、向法正林过渡
五、永续木材产量理论及评判
六、没有采伐限额情况下的木材生产:市场调控
七、林业规划的新方法
八、要点和讨论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林业长期发展趋势和造(营)林投资经济学
一、林业的长远发展趋势
二、造林(营林)投资的理论模型
三、影响私有林地造林投资的因素
四、公有林地的造林投资
五、美国南方人工林的发展
六、要点和讨论
注释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林业政策的经济学
第十章 产权
一、产权、价值和经济效率
二、森林产权的演化
三、产权的特性和它们的经济意义
四、森林产权的常见形式
五、森林产权制度的经济问题
六、私有权和公有权
七、要点与讨论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森林税费
一、森林收费的特点
二、森林税费类型
三、直接税收
四、税收负担和无谓损失
五、风险成本
六、其他经济方面的考虑
七、要点与讨论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全球视野下的林业经济学
第十二章 林产品贸易
一、国际林产品贸易趋势
二、比较优势和专业化原则
三、双边贸易的可能性和价格
四、影响国际林产品贸易的因素
五、贸易管制的政治经济学
六、林业产业的国外直接投资
七、要点与讨论
复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全球森林资源与环境
一、全球森林资源
二、人口、经济增长和环境
三、以森林为基础的工业化和热带毁林
四、森林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五、林业经济学新出现的议题
六、要点与讨论
注释
复习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补偿差异和等值差异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消费支出函数。消费支出函数是在实践中使用补偿差异和等值差异方法进行评估的起点。  虽然从理论上来看条件价值法很容易理解,然而利用该方法设计出实用的问卷需要仔细的考虑。例如在问卷中要引出对一处游憩地支付意愿,至少要对所评价的游憩地状况、功能和人们的付费的方式(如从回答者的电费账单中扣除)进行详细的描述。另外,问卷在使用前要进行事先测试。  直接技术的另一个困难在于,如何从消费者对实际上免费使用的游憩地的假设支付意愿的回答中获得较合理的和一致的价值解释。对免费进出游憩地的情感和对所问问题目的的猜测,常使答案被有意或无意地歪曲(如,"它是无价之宝",或在另一个极端,"我将拒绝支付任何东西")。还有如果是按游憩者回答的价格进行收费的话,他或她可能会改变所消费的游乐数量。这些都使对调查结果的解释工作变得复杂化了。因此,在使用条件价值法应格外小心。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更复杂的调查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技术,能够克服条件价值法的某些局限性。至少,在应用条件价值法时要对回答者的一致性要进行检验。特别是,人们可以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回答者的支付意愿是否与他们的社会经济和人口统计特征相关,同时,还要检验支付意愿是否与经济理论相一致。例如,高收入的人群要比低收入的人群的支付意愿要高。  相对于根据被调查者实际选择结果的显示型方法(Revealedpreference,见下面)来讲,条件价值法是一种表述型方法(Statedpreference),因为这种方法依赖于被调查者对于假定情况下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这种根据假设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回答的方法本身具有缺陷,也会产生信息的偏差。不过条件价值法是少数几种对既没有市场价格,又没有人们实际参与的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之一。这些环境价值有时被称为被动使用价值;典型的如在**章中所提到的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这些价值包括支撑人们基本生活所需要的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对风景的欣赏或荒野的探险、将来的垂钓、或观鸟的愉悦,或者是子孙后代的选择权力。它们还包括人们赋予的对大熊猫或鲸鱼存在的认知价值(存在价值)。  ……

作者简介

  张道卫,美国奥本大学校友基金会教授(AlumniProfessor)和乔治·皮克讲座教授(GeorgeW.PeakeJr.Professor)。  皮特·H·皮尔森是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退休教授和加拿大勋章(OrderOfCarmda)获得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