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0873980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10873980 ; 978-7-5108-7398-0
本书特色
《明儒学案》是我国古代**部完整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史学上的学案体先声。 本书以王阳明学说为中心,流派、演变、师承、主要观点,一脉相承,要了解明代学术史,此书必看。 有传记,有语录,有译述,脉络清晰,便于阅读。 胡适推荐的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认为《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是“宋明哲学重要又方便之书”。
内容简介
明代儒家学者中的各位人物,不论他们的实际遭遇如何,都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曾经由自然生命向再造生命的路途上默默地走过。 本书是黄宗羲《明儒学案》的改写本,以王阳明心学为主线,所介绍的人物,王阳明、吴与弼、娄谅、方孝孺、王艮、顾宪成等儒学大家,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方式与思想,对人与自然的理解,能给我们提供一种生活与追求的典型,由此揭开广大生命帷幕之一角,而看到一种新生命之可能,从而改变我们的一生。
目录
**章崇仁学案
吴与弼
胡居仁
娄 谅
第二章白沙学案
陈献章
第三章河东学案
薛 瑄
第四章诸儒学案
曹 端
方孝孺
第五章姚江学案
王守仁
第六章浙中学案
徐 爱
钱德洪
王 畿
第七章泰州学案
王 艮
罗汝芳
第八章甘泉学案
湛若水
第九章东林学案
顾宪成
高攀龙
第十章蕺山学案
刘宗周
附录
附表一:明朝行政区域表
附表二:明政府中刑事诉讼机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表
附表三:明政府初期中央政府组织表
附表四:明代中期中央政府组织表
附表五:明朝宦官时代主要当权的宦官人物一览表
附表六:明代15世纪重要民变表
附表七:明代16世纪重要民变表
节选
吴与弼 明代儒家学术的开端人物,首先当提到的是吴与弼。 中国儒家学说的起始与传承,可以称得上源远流长,自从先秦时代的孔子、孟子以来,经历了汉、唐、宋、元数个朝代千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其中尤其是到了宋朝,更是出了不少杰出的人物,像周敦颐、程颢和程颐兄弟、朱熹以及陆象山等人,都是当时的大儒,深受当时求学者的敬重。这样使得儒家学说的传承,不但没有因为长期的流传演变而丧失了活泼的朝气,反而更注入了新血,开创出一个新兴的局面。 可惜的是,这一个中国文化发扬开展的生机,因为宋朝为元朝所灭而活生生地被斩断了。元朝是当时蒙古族人在汉族人的土地上所建立的朝代,由于他们本身文化程度低,对于学术思想的提倡与人才的培养都不怎么重视,因此经过他们长达百年的统治之后,学术思想就像被一场大雪给封盖了一般,人才都逐渐凋零了。一直到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出来,恢复了汉人的江山之后,儒家学说才又开始像初生的小草从冰雪覆盖的大地中,悄悄地萌芽抽长渐渐抬头。而在此大病初愈的时期,**位复出而又卓然有成的儒家代表人物,就是我们一开始所提到的吴与弼。 吴与弼,字子傅,别号康斋,抚州崇仁人(本章的篇名“崇仁学案”,就是因此而得名的)。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吴与弼先生诞生了。他从小就相貌不凡,颇有气度。十九岁那年,他去京城探望在朝中做官的父亲,同时跟着父亲的同事杨文定先生求学。 他从杨先生那里得到一本名叫《伊洛渊源录》的书,一读之下大为感动,明白圣人虽然了不起,但只要自己肯努力学习,奋发上进,终有同样的一天。于是立志要追求圣人的大道,从此也不再打算求功名、做大官了,抛开一切琐事,一个人独居在一间小阁楼上,每天就与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易》《礼记》《春秋》)和前代大儒的着作为伴,仔细研读并加以深刻反省,就这样足不出户地度过了两年的光阴,本来偏于刚忿的气质,从此也有了改善。 二十一岁那年奉父亲之命,他回家乡成婚,半路上在过江时遇到大风浪,眼看着船就要翻了,同船的人都惊慌害怕,只有先生独自一人,衣冠整肃,端坐在船舱中,镇定如恒,毫不慌乱。脱离险境后,有人问他当时为什么不怕,先生回答道:“大丈夫处事但求执守正道,至于人生中会遭遇哪些吉凶祸福,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不必放在心上,一切听从上天的安排就是了,不必害怕。” 完婚以后,吴与弼就在家乡种田为生。这时各地来向他求学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大家住在一起,师生一同耕种、一同饮食,生活虽然清苦,却都安贫乐道。 有一天吴与弼在田中收割稻谷,手指不小心被镰刀割伤了,这个时候先生忍痛说道:“为学的人就是要养成坚忍的心性,岂可因为受到一点外物的侵害就扰乱了心志!”于是继续割稻,就像是不曾发生过任何事情。 那时有一位名叫陈献章的青年(后面会有一章专门讲他),中过秀才,从广东来到江西,拜在吴与弼门下求学,也住在一起。有一天大清早,天才刚有一点亮,吴与弼就起来打谷了,而这位年轻人却还没有起床,于是吴与弼就在他的房门外大声说道:“秀才怎么可以这么懒惰,这样下去,哪一天才到得了圣贤的境地啊!”陈献章听到了非常惭愧,从此努力上进,再也不敢偷懒,后来终于也成了一位大学问家,成就还不下于他的老师吴与弼呢! 由于吴与弼先生品德淳厚,学问高明,所以地方上的官吏都纷纷推荐他到朝廷中做官,当时的皇帝英宗也下诏书礼聘他到京师去讲学,他都一一加以恳辞,后来逼迫得紧了,不得已去京师走了一趟,可是仍然坚决不肯做官,待了一阵子,*后还是告老还乡了。 吴与弼先生一直活到七十九岁,到明宪宗成化五年,也就是1469年方才去世。他一生的主要思想,大都记载于每天的生活笔记中,取了个名字叫作《日录》,就是每日记录的意思,内容大部分是关于自身求学读书的心得以及反省思考的感想,很少涉及他人的是非。现在就摘录一些在后面: 《日录》 1.日夜痛自点检且不暇,岂有工夫点检他人?责人密,自治疏矣,可不戒哉!明德、新民虽无二致,然己德未明,遽欲新民,不惟失本末先后之序,岂能有新民之效乎?徒尔劳攘成私意也。 【译述】人每天深切地自我反省都来不及,哪里有工夫去指责他人的过错呢?如果整天只顾着去指责别人,恐怕就顾不到自己的进修了吧。这可要当心啊!修养自己和提升别人,本来都是求学的人应该去做的事,因为这两件事的目标都要人德行完美。只是如果自己的品德都还没有修养好,就急躁地要提升别人,不仅失去求学的先后次序,恐怕也达不到提升他人走上正途的目的吧。那也只不过是拿自己的成见去跟别人争执罢了。 2.思债负难还,生理蹇涩,未免起计较之心,徐觉计较之心起,则为学之志不能专一矣……于是大书“随分读书”于壁,以自警。 【译述】想起积欠的债务难以偿还,生活艰难,不免心中有所愤愤不平,对现实中的得失就看得重了起来。但是过不久又觉悟到一个人得失心一重,那么心情难免纷扰杂乱,再要专心读书求学就难了……于是写了“随分读书”四个大字贴在墙壁上,警惕自己安贫乐道,好好读书,不要有非分之想。 3.近晚往邻仓借谷,因思旧债未还,新债又重,此生将何如也。徐又思之,须素位而行③,不必计较,“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然此心极难,不敢不勉,贫贱能乐则富贵不淫矣!贫贱富贵,乐与不淫,宜常加警束,古今几人臻斯境也。 【译述】傍晚到邻家去商量借一点米回来好煮晚饭,因此想起过去的旧债尚未还清,现在又加上新的积欠了。这一生要怎么样才好啊!过一会儿又想到,人生在世应当安于自身的命运,依理行事,不必去斤斤计较,所谓“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要经常保持这种心境,那可真难了。不敢不努力地去学习。说真的,如果真能处于贫困的环境也坦然自得,那么一旦富贵来临也不会骄奢放荡了。人生在世对这些事情要常常自我警惕,要知道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真能做到这一步啊! 4.凡事须断以义,计较利害便非。 【译述】遇到事情,要下判断、做决定的时候,应该先顾到道德原则,不要先想到利害得失。 5.夜大雨,屋漏无干处,吾意泰然。 【译述】晚上下大雨,房子漏了,到处都是湿淋淋的,我的心情却仍然舒适安详,没有因此而烦恼。 6.凡百皆当责己。 【译述】凡事有了挫折或不顺当的地方,都应该反省自己的过失,不要责怪别人。 ……
作者简介
方武: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毕业。对艺术、历史及科学发展史亦有独到见解,曾多次参与儿童读物之译介工作。现任双溪启智文教基金会总干事。
-
沉思录
¥18.4¥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6.4¥68.0 -
谈修养
¥6.0¥20.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16.0¥49.9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3.3¥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7¥39.8 -
传习录
¥11.6¥55.0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周易相学精粹
¥16.3¥42.9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列宁全集4
¥4.4¥9.7 -
理想国
¥7.2¥26.8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18.1¥49.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2.0¥46.0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0.2¥33.0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小窗幽记
¥5.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