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家:陈翰伯/中国出版家丛书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0101949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4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010194912 ; 978-7-01-019491-2
本书特色
孙顺华著的《中国出版家(陈翰伯)》讲述了陈翰伯的一生,有近四十年的图书出版经历。丰富的出版经历将他磨砺成一名出色的出版家,他的出版理念和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主张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出版;二、主张制定出版法或新闻出版法,实行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三、主张图书出版要兼容并包;四、主张出版要尊重书籍特点。 这些出版理念和思想是一位老出版家的毕生心得,是留给出版界的宝贵财富。
内容简介
陈翰伯(1914—1988),编辑出版家、新闻家、靠前问题评论家。1945年任《新民报》副总编辑,1946年协助潘梓年筹办《联合晚报》,任总编辑。1949年2月任新华社总社编委兼靠前新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职中宣部主管《学习》杂志的编辑工作,后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文化部出版局局长、人民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等职。参与创办《读书》杂志。1978年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晚年曾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 他主持商务编政期间出版了近400种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几乎将16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一网打尽。这些书选题经典,译者很好不错,译校严谨,编辑倾心,成为商务印书馆的常销也是热销品种。到国家出版局后,为甩掉我国“大国家,小字典”的落后帽子,制订辞书出版规划,为《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藏汉大辞典》等辞书的早日问世殚精竭虑,为我国辞书出版事业跨进世界优选行列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录
**章 平民之家书香少年
一、身世
二、书香少年
第二章 燕京大学新闻学子
一、就读燕京大学新闻学系
二、学生会职员
三、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
第三章 报人生涯另类潜伏
一、初出茅庐
二、活跃于成都、重庆新闻界
三、上海《联合晚报》的总编辑
第四章 香山执教桃李天下
一、从“白区”到“红区”
二、从新闻训练班班主任到新闻学校校长
三、讲授国际时事课
四、校长的日常做派
第五章 掌舵商务承前启后
一、从《学习》杂志编委到商务印书馆总编辑
二、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翻译出版
三、对真理的追问
四、出版中外文辞书
五、出版《外围历史小丛书》
第六章 家国情怀勇拓新枝
一、重回出版界
二、辞书出版十年规划及实施
三、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
四、破解“书荒”
五、《读书》与“读书无禁区”
六、未竞之志
陈翰伯编辑出版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中国出版家·陈翰伯/中国出版家丛书》: 二、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 青春是人成长的转折点,当一群有志青年成长的转折点遇上时代的转折点,具体说遇上外敌人侵、政局动荡,会演绎出一段怎样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将如何影响今后的人生和国家的命运?在宏阔的时代背景下,一群被欧美自由民主故事、苏维埃社会主义故事深深吸引的热血年轻人,用爱国情怀、用理想主义书写着历史。他们是用身心去爱国报国却又命运多舛的一代。不了解他们年轻时基于时代的所思所为,就很难理解他们中年、老年时的所言所行。在追寻了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他们一辈子的人生轨迹之后,后人也许才能明白他们一些言行背后的逻辑。 “一二·九”一代,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旋律。不管左翼右翼,众多思想界、学术界人士纷纷发表言论,要求抗日。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20世纪20年代曾主张学术“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但九一八事变时他曾说:“爱祖国者人之情也,九一八事变起,北京已当前线,予亦不能自止其敌忾之心,以文字参加抗日工作。”①1937年日本侵入华北,童书业在为《禹贡》半月刊《古代地理专号》所作的《序言》中说:“自从东北四省失陷以来,我们的国家受外侮的凌逼可算到了极点,所以有血气的人们大都暂时放弃了纯学术的研究而去从事于实际工作。至于留在学术界的人物,也渐渐换了研究的方向,即如本刊由研究地理沿革而转趋到边疆调查,就是这种潮流的明显的表现。”①连深居书斋的纯学者都站出来了,何况热血沸腾、精力旺盛的青年学生!正如当时的温和派代表人物胡适所说:“民族主义已经获得压倒的势力,国家这个东西成了**线,在现下的中国里是没有一种力量能够阻止这种大势的。”② 一二·九运动是北平学生发起的,由此拉开了全国性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大幕。一般认为,一二·九运动不局限于1935年12月9日当天的示威游行活动,也包括“一二·一六”及1936年“三·三一”等一系列示威游行活动。一二·九运动亲历者众多,其中有组织者、领导者,也有一般参与者。组织者、领导者和一般参与者的参与程度不同,回忆中的信息含量也就不同。其中姚依林的《姚依林关于一二·九运动的一次谈话》③,姚依林与其堂妹姚锦跨时两年的谈话实录《姚依林——百夕谈》④,蒋南翔的《我在清华大学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回忆》⑤,赵荣声、周游编的《“一二·九”在未名湖畔》等都是重要的资料。由于记忆的误差、失真问题以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关于一二·九运动的资料十分繁杂,许多隐秘的真相仍有待专门研究者去考订、揭示。笔者限于主题,主要谈陈翰伯回忆中亲历的一二·九运动。 作为一二·九运动中燕京大学的重要领导者之一,陈翰伯发表过多篇与一二·九运动有关的文章。早在1936年,他就在《燕大周刊》上发表过《一二·九以来燕大学生在学运中的地位>-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在《新闻学习》第8期发表《从“一二·九”看爱国运动》,这篇文章宏观笼统地谈一二·九运动,但只字不提自己。1979年,他在《读书》第9期发表《在斯诺的小客厅里》;1980年5月,他撰写《历史召唤我们前进!-代序》,载于《读书》第9期;1980年7月,他撰写《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燕京大学“一二·九”运动回忆片段》,载于《一二·九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其中,《在斯诺的小客厅里》和《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燕京大学“一二·九”运动回忆片段》两篇回忆录,有细节描述,有沉淀反思,不仅有助于了解陈翰伯,对一二·九运动的专门研究者也具有史料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孙顺华,女,生于1962年。1980年至198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出版《基督教传播与近代青岛社会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等著作,《中国广告史》、《中外广告史》等教材。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7¥55.0 -
两宋人物
¥6.9¥19.2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5¥29.8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4.4¥45.0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2.0¥68.0 -
钻石与铁锈:琼·贝兹自传(八品)
¥26.5¥68.0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18.6¥58.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黑夜(八品-九品)
¥12.6¥39.5 -
毛姆自传
¥17.2¥38.0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
¥9.6¥30.0 -
沿着公路直行
¥19.5¥50.0 -
道教徒的诗人 李白及其痛苦
¥9.9¥26.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自述五种
¥9.0¥28.0 -
武则天演义:良相辅国 一代女皇
¥12.2¥38.0 -
跃登百老汇-黎锦扬自传
¥7.9¥20.0 -
傅雷与傅聪
¥16.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