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爱德华一世:伟大而令人战栗的国王和他锻造的不列颠
读者评分
4.7分

爱德华一世:伟大而令人战栗的国王和他锻造的不列颠

以生动翔实的文笔还原了爱德华一世对不列颠进行武力征服和统一的一生,他用法律的统治锻造了今日英国的基础。

1星价 ¥37.4 (5.5折)
2星价¥37.4 定价¥68.0
商品评论(11条)
qin***(三星用户)

这个就是新书

装订、印刷挺不错的。定价虽然高,但在中图购买还真的挺划算的。

2023-06-23 23:57:50
0 0
602***(三星用户)

装帧漂亮,买了好久但是还没有拆开.读书如抽丝~😂😂

2022-08-12 10:16:4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691299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494页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508691299 ; 978-7-5086-9129-9

本书特色

首部以爱德华一世为主角的历史传记
一百多年来尚无一部以爱德华一世为主角的历史传记
他以武力征服铸造了统一的不列颠,时人将其与亚历山大大帝并列
他将法治精神传遍英伦三岛,后世称他是“英格兰的查士丁尼”
——这是中世纪史学界首部爱德华一世主要传记

※ 客观严谨的学术评价
虽有统一不列颠的功绩,却在好莱坞影视里作为“反派”侵略者登场
莫里斯以客观的学者视角,引用海量历史档案、考古证据
还原这位争议颇多的国王的真实面貌、独特性格与其生活的时代

※ 畅快淋漓的小说文笔
延续《约翰王》的写法,打破传统的编年史体例
如同纪录片般将历史娓娓道来,又如小说般充满极富个性的人物

※ 打破对英国历史的传统认知
大名鼎鼎的亚瑟王墓地,其实是爱德华一世的创造?
高呼“自由”的苏格兰的华莱士算不上爱德华的劲敌?
爱德华为人公平正义、恪守法律,并不是史学家所谓滥用王权的暴君?
——无论你是否熟悉英国史,都会着迷于莫里斯的独到见解

内容简介

《爱德华一世》是这位伟大而令人敬畏的英格兰君主的世上首部主要传记,以生动翔实的文笔还原了爱德华一世对不列颠进行武力征服和统一的一生,他用法律的统治锻造了今日英国的基础。马克·莫里斯再续《约翰王》的历史写作,以小说般丰富的笔触、学者严谨的考察,展现爱德华一世少年经历的宫廷权谋、即位后的战场厮杀;分析这位伟大国王的坚毅性格、宗教信仰及骑士精神的使命感,以及用法律手段“锻造不列颠”

前言

【前言】
身边的朋友和邻居得知我要写一本关于爱德华一世的书,作为非历史专业人士,他们几乎都会问我两个同样的问题。“爱德华一世就是‘忏悔者’爱德华吗?”这个问题zui受欢迎。对此,我会给出否定的回答,但是爱德华一世的名字的确由此而来。很多时候,这样的答案只会引出另一个让人苦恼的问题——既然如此,爱德华一世又怎么能称为“一世”呢?爱德华一世当然不可能是“一世”,严格来说,当时的人们也并不称其为“一世”。如果有读者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感兴趣,可以看一看我在前言结尾处做出的简短解释。
第二个大家常问的问题涉及为中世纪国王作传会用到哪些证据,以及这些证据的数量。通常,人们觉得证据的数量不会太多,而我则必须泡在各大城堡的文书贮藏室里,寻觅不为人知的羊皮残卷。说来遗憾,这样的想象和现实相去甚远。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相关的证据资料非常之多,多到我穷尽一生也看不完。
从12 世纪早期开始,英格兰的国王们就开始记录每年的花费,到12 世纪末,这些记录几乎网罗了王室政府的方方面面。每当王室颁布一份公文,无论是《大宪章》还是日常敕令,公文的全文都会被记录在案。同时,地方政府的法官也会将所有案件整理成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档案中的大部分都留存了下来,收藏在伦敦附近的英国国家档案馆里。有些档案打开来足有6~9 米长,而且数量众多,仅13 世纪就存有几万份。幸运的是,重要的档案已经整理出版了。不过,即使是这些印刷版也足够填满一间普通客厅了。
此外,还有许多非王室档案流传于世。除了国王,其他人也在记录历史。贵族也会记录财务收支,颁布法令,书写信件;僧侣同样如此,而且由于背后的宗教组织,他们留下的档案更多。另外,僧侣还有撰写编年史的习惯,这些编年史也是历史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对象,比如来自圣奥尔本斯的修士马修·帕里斯,他编纂的编年史覆盖了1234 年至1259 年发生的大小事情。这本编年史在现代的修订印刷版足足有七卷之多。
我说这些只是为了说明中世纪的祖先们留下了不少可以研究的材料,而不是假装我在某种程度上设法独自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我根本还没有开始攀登这座大山,因为本书的基础是其他学术著作。尽管如此,即使是研究有关爱德华一世的二手资料也并非易事。保守估计,过去一个世纪中出版的相关书籍就达上千种。如果把有关13 世纪的所有学术著作都算上,这个数字还要再翻上几番。
这时,如果他们还在听的话,那些对本书构成感兴趣的人一定会默默地产生第三个疑惑,尽管他们可能不好意思问出来。我猜他们想问的是,有必要费时费力写这本书吗?毕竟爱德华一世都已经去世700 多年了。答案是有必要,因为爱德华一世的统治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这也正是本书要努力说明的一点。我在副标题中提到了大不列颠的形成,这并非漫无目的。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是英国历史上zui关键的时期,它决定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的命运。这也是zui富戏剧性的时代。爱德华召集了中世纪不列颠zui大规模的军队和议会,修建了欧洲zui宏大的城堡群,驱逐了犹太人,征服了威尔士,还差一点儿征服了苏格兰。如今,人们提倡加深对英国人身份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对此有所帮助。
当然,以往也不乏对此的探讨(而且以后还会出现更多)。在20 世纪,莫里斯·波威克和迈克尔·普雷斯特维奇这两位中世纪史学家曾对爱德华一世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正如书后注释说明的那样,没有这两位学者,就没有这本书。本书的研究和写作持续了数年,其间我反复阅读了他们的著作,从中汲取了只看原始材料无法得出的观点。即使我在研究证据后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的观点也为我提供了思考的线索,这是非常宝贵的。本书与两位前辈作品的主要不同在于结构。波威克和普雷斯特维奇都是分专题(比如立法、外交等)来讲述爱德华一世的生平,而我则按照年代顺序进行叙述,这大概也是本书的原创性所在吧。从一战开始前到现在,还没有人从头到尾记述过爱德华一世的一生,也就是说,自从中世纪历史成为一个现代学科,我是以这种方式为爱德华一世作传记的首人。
当然,这种遵照时间顺序的写作方法有其固有的弊端。对于爱德华颁布的法律和他在政治上的探索,本书并没有更多的观点,来自学术界的读者可能会对此感到失望。这主要是因为本书的叙述已经十分复杂,难以再融入针对专题的探讨,除非打断整体的叙述。而且,针对这些专题的研究已经存在不少。另外,zui近有研究认为,以爱德华一世名义颁布的诸多法律很可能与他本人并无关系,爱德华对此也没有兴趣,这样的观点让我稍感安慰。积极点儿说,通过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爱德华的生平,我常常会对正统观念产生怀疑,这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对此,我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也希望这些看法是具有说服力的,或者至少能够激发一些新的灵感。
爱德华一世还是爱德华四世?
爱德华一世继位前,英格兰已经经历过几个同名的君主,麻烦的是,即使是站在13 世纪的立场,这些君主也生活在遥远的过去。1272 年,爱德华继位,离他zui近的同名君主“忏悔者”爱德华也已经去世200 多年了。在13 世纪,人人都记得“忏悔者”爱德华,因为他是当时英格兰王室的守护神。对于其他名叫爱德华的君主,人们就不那么清楚了。到了爱德华一世统治后期,他的臣民认为有必要记录其丰功伟绩,于是就需要给他一个序号,把他和其他爱德华区分开来。不幸的是,他们只数了“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 年在位)和“长者”爱德华(899—924 年在位),而忽略了“殉教者”爱德华短暂的统治(975—978 年在位)。因此,至少有两位13 世纪的作家把爱德华一世称为爱德华三世。如果他们没有数错数,爱德华一世就应该是爱德华四世。
幸运的是,早期不准确的排序并没有沿用下来。13 世纪,人们称他为“爱德华王,亨利国王的儿子”,以示区别。爱德华去世后,出现了给他排序的需要,因为继承他王位的儿子和孙子都叫爱德华。到14 世纪中期的时候,英格兰人发现需要对三个连续的爱德华国王进行区分,于是就分别称他们为一世、二世、三世。如果对忽略其他爱德华国王的做法感到困惑,可以加上“自诺曼征服起”。因此,诺曼征服成为英格兰国王排序的起点。不过,正是由于亨利三世决定用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圣人国王之名为自己的儿子命名,才有必要将诺曼征服当作国王排序的起点。
关于货币的说明
有些读者和我一样出生在英国采用货币十进制之后,因此,有必要指出英国货币的单位曾是英镑、先令、便士:12 便士等于1 先令,20 先令等于1 英镑,13 世纪如此,1971 年货币改制前依然如此。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非熟练工一天能挣1~2 便士,熟练的工匠一天能挣2~4 便士。一个人一年挣20 英镑就属于富裕阶层,即使是伯爵,年收入也很少超过5000 英镑。只有爱德华一世本人的年收入超过五位数,达到2.7 万英镑,这些钱要用来经营王室和整个国家。尽管卡那封城堡一直没有完工,但建造花销大概在2.7万英镑左右。唯yi广泛流通的货币是银便士,所以1 英镑就意味着一袋重量不轻的硬币,即使是5 英镑这种小数目,也值1200 枚银便士。马克也是货币单位,1 马克相当于160 银便士,即2/3 英镑。

目录

家谱 I
前言 VII
1 圣人之名 001
2 家族仇恨 036
3 国内和平与神圣战争 082
4 国王归来 120
5 反叛的威尔士人 152
6 亚瑟的王冠 185
7 向着和平努力 225
8 王位大诉讼 265
9 统治权之争 301
10 统一王国? 347
11 持久的复仇 398
12 伟大亦可怕 419
缩写 439
注释 443
参考文献 481
展开全部

节选

【1 圣人之名】
这个故事要从1239 年居住在英格兰的少女埃莉诺讲起。当时的英格兰是一个和平繁荣的王国,大小也和今天差不多。不过,尽管住在这里,埃莉诺本人却不是英格兰人,普罗旺斯才是她出生与成长的地方,那时的普罗旺斯是一个独立的郡,位于今天的法国南部地区。埃莉诺之所以住在英格兰,是因为她于三年前嫁给了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二人成婚时亨利28 岁,而埃莉诺只有12 岁。
当时间推进到1239 年,快满16 岁的埃莉诺已经出落成大家眼中优雅迷人的大美人。她深爱自己的丈夫,也赢得了他的爱情,然而却没能得到丈夫臣民的喜爱。13 世纪的英格兰人和今天不同,他们并不乐意接受外国人。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马修·帕里斯的作品。这位来自圣奥尔本斯的修士不仅是个彻头彻尾的仇外者,也是整个中世纪zui善于记录轶事、zui多产、消息zui灵通的编年史作者。马修修士和当时的英格兰人小心观察着埃莉诺带来的影响,却发现了他们zui担心的事情:大量涌入的外国人充斥宫廷,离间了亨利与英格兰本土臣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英格兰人看来,外国人的政见也对亨利造成了不良影响。在马修修士眼中,正是这群外国人令英格兰分崩离析,而国王亨利本人却受王后的影响,对此采取了放任的态度。
英格兰人不满埃莉诺的另一点在于,她与亨利结婚三年却未能为王室开枝散叶。作为一名因职业须禁欲的修道士,马修·帕里斯不无同情地说:“人们担心王后无法生育。”但这不过是无稽之谈,因为当时的埃莉诺年纪还很小。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性更大——亨利三世出于对埃莉诺的体谅,一直在控制两人同房的次数。在中世纪欧洲,12 岁是教堂允许女性结婚的zui小年龄,尽管亨利和埃莉诺多半在婚礼后就已圆房,但这主要是出于政治考虑,是为了确保二人结合的有效性和合法性。然而无论是基于常识还是常人的怜悯之心,12 岁的女孩还是太过年幼,无法频繁进行夫妻生活,也不应该冒险怀孕。
不过,马修修士做出担心王后不孕的评论时,埃莉诺已经15岁,亨利31 岁,他们肯定已经过上了正常的夫妻生活。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在1238 年9 月9 日的夜里,曾有一个疯子持刀闯入亨利的寝宫试图行刺,但是没有成功,根据马修自己的记载,这是因为幸运的亨利当夜留宿在王后的寝宫。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这颇具戏剧性的惊魂夜过去九个多月之后,埃莉诺王后一举击败了批评者,让造谣者彻底闭了嘴。那是1239 年6 月,离仲夏还有几天的时间,埃莉诺暂住在亨利位于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的王宫里,也就是当今英国议会的驻地。6 月17 日夜至18 日凌晨,在被灯笼和蜡烛照耀得灯火通明的宫室中,埃莉诺产下了自己长子。生产的过程十分顺利,孩子也很健康,zui重要的是,埃莉诺生下的是位小王子。在作为王后zui重要的职责上,埃莉诺打了一个大胜仗,为亨利与英格兰诞下了王位继承人。
威斯敏斯特宫立刻开始了庆祝活动。在亨利的命令下,王室礼拜堂的修士们唱起了欢快的圣歌《基督得胜,基督为王,基督统治万邦!》,骏马载着信使奔向四面八方,向全国传递王子诞生的喜讯。伦敦的5 万居民欣喜若狂,他们打着灯笼涌上街头,踏着鼓点载歌载舞。很快,王室的信使们带着贵族们昂贵的礼物满载而归。亨利甚至觉得有些礼物还是不够贵重,配不上自己的儿子,便打发信使回去更换。这一举动引来了有些人的打趣:“上帝送子,国王卖子。”马修·帕里斯的语气则更为严肃,他认为亨利的忘恩负义“严重影响了国王的威望”,尽管这只是件小事,却能够体现国王的性格。当时的人评论,亨利头脑简单:宽容点儿说,他是个老实人;更直接点儿,他就是个呆子。因此,他的行为总是这样不合时宜。总而言之,就是朽木不可雕矣。
亨利为小王子取的名字更为明显地体现了他性格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尽管亨利是英格兰的国王,但他的祖先是法国人,推崇法国文化。他和他的家族是“征服者”威廉的直系后代。威廉是诺曼底公爵,于1066 年夺取了英格兰。同样,亨利手下的大贵族也是威廉手下的后代。因此,当时的英格兰贵族之间用法语(或者至少是轻微英语化了的诺曼版法语)交流,给孩子洗礼命名时也会选法语名字。比如威廉就是当时流行的名字,原因也显而易见。同样流行的还有理查,它让人想起亨利那出名的伯父“狮心王”。亨利自己的名字也不错,很常见。亨利三世本人能力不济,但是在他之前取名亨利的两任国王可都是令人生畏的成功战士,值得纪念和仿效。
但是,这些选择亨利都不满意。他不想让儿子成为征服者,也不想让他做十字军战士。亨利的父亲是臭名昭著的约翰王。由于父亲的无能,亨利从小生长的环境变化无常、充满冲突。约翰王死于自己引发的内战,亨利得到的是一个满是创伤、分崩离析的英格兰。亨利zui渴望的是和平、和谐和稳定。正是出于这一雄心壮志,他给儿子起名爱德华。在1239 年,爱德华这个名字绝不时髦——自诺曼征服以来,从没有国王或是贵族叫爱德华,因为这是“征服者”威廉手下败将的名字。爱德华是古英语里的名字。对于征服了英格兰的诺曼人来说,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古怪,有股外国腔,就像今天的人们觉得埃格伯特、埃塞尔雷德、艾格弗里斯这些古英语名字怪腔怪调一样。在诺曼征服之后给孩子起这个名,注定会遭到嘲笑,小爱德华必然会被小威廉、小理查和小亨利们戏弄。
不过,亨利三世强加给大儿子这么一个名字是有原因的。约翰王死后,亨利的母亲伊莎贝拉抛弃了他——伊莎贝拉离开英格兰返回法国老家昂古莱姆,再婚后再也没有回过英格兰。实际上,亨利从9 岁起就成了孤儿,协助他管理国家的长辈们成了他心中父亲的替代形象。不过,亨利zui终还是对这些人失望了。到了1234 年,亨利再次成了孤家寡人。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位永远不会背叛的新导师出现了,因为他已经死了将近两百年。
这位新导师就是“忏悔者”爱德华,盎格鲁- 撒克逊英格兰的倒数第二位国王。和亨利一样,爱德华不是一位十分成功的君主:他于1066 年1 月去世,随即爆发了王位继承危机,9 个月之后,威廉带领诺曼人征服了英格兰。但是,爱德华去世后成了人们口中的大善之人——以至于在一个世纪后被罗马教廷封圣。人们追忆爱德华统治时期为黄金时代:大家敬仰他,因为他创立了公正的法律(实际上他根本没立过法)。当然,爱德华不是一位勇猛的战士,这一点让他无法成为诺曼征服者的榜样。但是对于亨利三世这样缺乏军事才能的人来说,“忏悔者”爱德华是一位好榜样。他们之间还有其他相似之处,这对亨利来说一定非常重要:爱德华也是幼年丧父,他的母亲也抛弃了他;他同样成长在战争的环境中,同样渴望和平;他也受到了大臣的背叛和欺骗。zui重要的是,爱德华和亨利一样以虔诚著称。爱德华在位期间修建了威斯敏斯特宫,为的就是离威斯敏斯特教堂近一点儿。即使在他生命的zui后一年,爱德华还在重修威斯敏斯特教堂,并在死后葬在这里,他的墓也成了朝圣者的圣地。有件事有力证明了亨利三世对“忏悔者”爱德华的尊敬和爱戴:从1245 年开始,亨利投重金再次重修威斯敏斯特教堂,教堂原本的罗马式建筑被巨大的哥特式建筑取代,并屹立至今。

相关资料

莫里斯娓娓道来爱德华一生的传奇故事,表达了对于史实、对于突发事件以及人治引人入胜的感受……莫里斯发人深省是对于“锻造不列颠”的理解
——《卫报》
Guardian
关于爱德华一世一生的著作,是这类题材极为典型的代表……一部非常易读的著作
——《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非同一般地惊人——他是一位不同寻常的人,一位伟大的国王。……作为一位真正的历史学家,运用当时的时代标准来评价这位国王,而不是当今时代的标准。这是一部令人沉迷的著作。
——艾伦·马西,《每日电讯》
Allan Massie, Daily Telegraph

用生动细节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呈现这个国王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特别推荐给对中世纪感兴趣的学者与大众读者。
——《图书馆日报》加星评论
Library Journal(starred review)

作者简介

[英] 马克·莫里斯(Marc Morris)
历史学家,广播员。精通中世纪史,在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修习历史并教授相关课程,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成员。2003年推出系列片《城堡》,2005年出版了诺福克伯爵相关的博士论文,为《历史今天》等媒体撰稿。2008年出版华尔街日报畅销书《爱德华一世》。此后,《诺曼征服》《约翰王》等畅销书也相继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