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耦合性研究

包邮四川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耦合性研究

¥33.2 (6.9折) ?
1星价 ¥33.2
2星价¥33.2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6536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13653657 ; 978-7-5136-5365-7

本书特色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书在城市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城市交通与区域经济的联系,为城市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交通的科学布局与功能定位以及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内容简介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四川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呈现出了投资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优、发展成效好的状态: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智慧交通建设初见成效、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根据“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互联贯通、功能完备、无缝对接、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覆盖更广泛、结构更优化、衔接更顺畅、服务更优质、运行更智慧、生产更安全、发展更绿色,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本书根据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状况,运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等理论,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耦合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分析可知,一,四川省现阶段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但长期的自由式发展,则省内各地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差距将会拉大,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和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第二,在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迅速改善能够有效缩短区域内部交通基础设施“临界点”的突破时间,从而加快当地经济“平均化”发展模式向“集聚化”发展模式的转变。第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改变当地乃至附近区域经济活动的整体空间布局。由研究可知,实现四川省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除加强各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区域经济环境。

目录

目 录

**章国内外研究现状1

**节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性的国内研究现状2

一、关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研究现状2

二、关于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现状4

三、关于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性的研究现状8

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性的国外研究现状12

一、关于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性的研究现状12

二、关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性的研究现状16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9

一、国内研究现状评述19

二、国外研究现状评述21


第二章四川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基本情况22

**节四川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强度空间差异分析22

一、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概况22

二、四川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强度概况32

三、各运输方式在四川省交通体系中的作用43

第二节四川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间差异分析46

一、四川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规模概况46

二、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70


第三章研究理论基础及方法75

**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基础75

一、发展经济学76

二、内生经济增长78

三、福利经济学79

四、经济地理学81

第二节空间溢出理论基础83

一、增长模型中的空间溢出理论83

二、经济地理模型中的空间溢出理论84

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溢出理论86

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基础87

一、经济发展理论基础87

二、大市场理论92

三、边际效应理论94

第四节研究方法说明96

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96

二、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97

三、相关性研究97

四、耦合协调度研究99

五、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99

目录

第四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101

**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

维度分析101

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及原则101

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设置102

第二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分析103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103

二、基于专家访谈法的评价指标维度优化分析105

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轮选择106

四、基于问卷调查法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轮选择110

第三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分析115

一、评价指标特性分析115

二、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116

三、指标权重的计算117

第四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关注点分析130

一、一级指标的关注点分析130

二、二级指标的关注点分析130

三、三级指标的关注点分析131


第五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性研究136

**节相关性模型的选择与构建137

一、相关性研究的模型介绍与比较137

二、研究所选用模型的适用性分析139

三、相关性模型的构建140

第二节相关性研究模型中指标体系分析144

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指标体系144

二、区域经济指标体系的设立146

第三节数据处理及分析151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151

二、指标相关性分析174

三、相关性结论分析184


第六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耦合性研究191

**节耦合协调模型介绍191

第二节耦合性评价测算及结果分析195

一、耦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5

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评价值198

第三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202

一、耦合协调度状况分析202

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分析204


第七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研究207

**节空间模型及权重介绍209

一、区域经济空间统计分析模型209

二、空间计量模型212

第二节相关变量及数据分析思路213

一、空间溢出效应分析213

二、模型分析思路215

第三节计量检验总体结果分析218

一、数据来源分析218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分析218

三、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估计结果221


第八章基于城市交通基础建设视角的区域经济发展建议227

**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227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230

第三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措施232

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作用233

二、改善城市交通建设拉动区域经济的措施235


参考文献238


重要术语索引表249


附录1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征询表252

附录2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255

附录3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专家调查表257

附录4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征询表261

附录5区域经济评价指标隶属度调查问卷263


展开全部

节选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发展必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提高区域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区域的生产要素流入该地区,从而使本地区的产出增加及其他区域产出减少。同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影响产业布局,其空间网络化可以促进经济的集聚与扩散,产生正溢出作用。 本书以实证数据为基础,从投资强度和投资规模基础两方面分析了四川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基本情况,构建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评价和区域经济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空间溢出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耦合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通过研究表明:首先,四川省现阶段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若长期形成自由式发展,则省内各地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差距有可能进一步被拉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状态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增长、四川省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均有着明显影响。因此,合理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有效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策略制定不仅直接关系到四川省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关系到地区间经济差距的缩小,甚至还关系到省内国民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迅速改善能够有效缩短区域内部交通基础设施“临界点”的突破时间,从而加快当地经济从“平均化”发展模式向“集聚化”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对缩小四川省地区间经济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和稳定发展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布局过程中,既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也要对周边落后地区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同时,研究表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改变当地乃至附近区域经济活动的整体空间布局。如果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时,不考虑对周边经济较为落后地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就有可能会使经济落后地区的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源更快地流向经济较好的地区,从而进一步拉大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并*终制约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因此,实现四川省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除加强各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区域经济环境。

作者简介

项勇,重庆人,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目前担任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住房与建设部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专家、四川省建设厅科技评审专家、四川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评标专家、四川省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任理事。已经主编《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工程财务》《建设法规》大学本科专业主干教材4部,专著2部,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来源于国家、建设部、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厅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70余项。目前主要从事建筑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城市治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李世杰,四川雷波人,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曾入选“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两百强。现任西昌市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主要从事工程审计、城市宏观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黄佳祯,辽宁人,工学硕士;现任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目前讲授《建筑经济》《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基础与定额原理》《建设法规》等课程;出版专著1部,参编大学本科主干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9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四川省教育厅、企业委托等科研课题7项;目前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城市治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