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田制史

中国田制史

1星价 ¥76.8 (6.0折)
2星价¥76.8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5066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16,394页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100150668 ; 978-7-100-15066-8

本书特色

  土地问题影响于国计民生至巨。年来农村凋敝,盗匪横行,各方益感其重要,亟亟谋有以解决之。然其关系复杂,不容轻易试验,失之毫厘,则差以千里,而遗毒且及数世。故改革之先,必须明了现状,察其所以然,证以前人经验,然后慎思远虑,妥为规划,庶几弊少而利多。易词言之,学理之研究,现实之调查,历史之探讨,均为不可或缺之准备。今国内于此数者,方在经始。历史犹无善本。吾侪生中国,亟待解决者中国土地问题,先民经验,尤不可忽。而欲明现状之造因,亦必追溯已往。用是不惴谫陋。有此书之作。
  往者市镇未盛,所重惟农田,古人名土地制度日田制,故《中国田制史(120年纪念版)》袭称《中国田制史》。然不以此为限,田赋与田制关系密切,而言赋必兼及差徭杂税,盖同为农民负担,左右土地之分配与利用。不可忽也。且制度之兴废,事态之变幻,岂偶然哉!其来必有所自,其灭必有所因,而其效果影响,复有深浅久暂之异。言史者不可不穷源竟委,溯因寻果,否则杂录故实,人云亦云,史钞而已,不足言史也。土地与当时学风、政治、社会、经济、及农工技术均有关系,而其影响所及于国与民者何如,尤为吾人所欲知。故《中国田制史(120年纪念版)》以田制为主,而论述所及,不能以此为限也。  土地问题影响于国计民生至巨。年来农村凋敝,盗匪横行,各方益感其重要,亟亟谋有以解决之。然其关系复杂,不容轻易试验,失之毫厘,则差以千里,而遗毒且及数世。故改革之先,必须明了现状,察其所以然,证以前人经验,然后慎思远虑,妥为规划,庶几弊少而利多。易词言之,学理之研究,现实之调查,历史之探讨,均为不可或缺之准备。今国内于此数者,方在经始。历史犹无善本。吾侪生中国,亟待解决者中国土地问题,先民经验,尤不可忽。而欲明现状之造因,亦必追溯已往。用是不惴谫陋。有此书之作。
  往者市镇未盛,所重惟农田,古人名土地制度日田制,故《中国田制史(120年纪念版)》袭称《中国田制史》。然不以此为限,田赋与田制关系密切,而言赋必兼及差徭杂税,盖同为农民负担,左右土地之分配与利用。不可忽也。且制度之兴废,事态之变幻,岂偶然哉!其来必有所自,其灭必有所因,而其效果影响,复有深浅久暂之异。言史者不可不穷源竟委,溯因寻果,否则杂录故实,人云亦云,史钞而已,不足言史也。土地与当时学风、政治、社会、经济、及农工技术均有关系,而其影响所及于国与民者何如,尤为吾人所欲知。故《中国田制史(120年纪念版)》以田制为主,而论述所及,不能以此为限也。
  虽然,期望既奢,欲求称意,谈何容易。吾国史籍浩繁,而田制非其所重,绝鲜条贯之叙述,东鳞西爪,稽钩费时。古书简略,真伪难辨。近代资料固多,收聚则艰。必需之记载,每感缺乏。益以剪裁论断,须具才识;成书既无,诸待草创;牵涉甚广,而个人学养有限。余以习农而治史,殊不自量;盖亦聊斩荆棘,勉为前锋,抛砖引玉,则俟来兹而已。抑《中国田制史(120年纪念版)》在余亦为初稿,原非定本,徒以在金大及中央政校地政学院授此,恒苦缺乏课本之不便,仓卒付印,兼供同好。惟祈大雅不吝指教,俾再版时多所修正,则幸甚矣。
  书中分正文小注:正文撮举纲要,力求简赅,脉络自通;论辩引证之词,悉入小注。友人或以为病。然余之为此,盖有数因。吾国田制之沿革变迁,史长事复,古书复不尽可信,辨证费辞,合则难免混淆。不如析之为二,览正文即可明其大体,欲知其详,则案小注,较为醒目。而用作课本,字数既多,内容繁复,亦宜析为纲目,俾阅时易得要领,便于记忆。且小注既分,论辩引证,较为自由,多收原料,亦便异日之修正也。

内容简介

土地问题影响于国计民生至巨。年来农村凋敝,盗匪横行,各方益感其重要,亟亟谋有以解决之。然其关系复杂,不容轻易试验,失之毫厘,则差以千里,而遗毒且及数世。故改革之先,必须明了现状,察其所以然,证以前人经验,然后慎思远虑,妥为规划,庶几弊少而利多。易词言之,学理之研究,现实之调查,历史之探讨,均为不可或缺之准备。今国内于此数者,方在经始。历史犹无善本。吾侪生中国,亟待解决者中国土地问题,先民经验,尤不可忽。而欲明现状之造因,亦必追溯已往。用是不惴谫陋。有此书之作。 往者市镇未盛,所重惟农田,古人名土地制度日田制,故《中国田制史(120年纪念版)》袭称《中国田制史》。然不以此为限,田赋与田制关系密切,而言赋必兼及差徭杂税,盖同为农民负担,左右土地之分配与利用。不可忽也。且制度之兴废,事态之变幻,岂偶然哉!其来必有所自,其灭必有所因,而其效果影响,复有深浅久暂之异。言史者不可不穷源竟委,溯因寻果,否则杂录故实,人云亦云,史钞而已,不足言史也。土地与当时学风、政治、社会、经济、及农工技术均有关系,而其影响所及于国与民者何如,尤为吾人所欲知。故《中国田制史(120年纪念版)》以田制为主,而论述所及,不能以此为限也。 虽然,期望既奢,欲求称意,谈何容易。吾国史籍浩繁,而田制非其所重,绝鲜条贯之叙述,东鳞西爪,稽钩费时。古书简略,真伪难辨。近代资料固多,收聚则艰。必需之记载,每感缺乏。益以剪裁论断,须具才识;成书既无,诸待草创;牵涉甚广,而个人学养有限。余以习农而治史,殊不自量;盖亦聊斩荆棘,勉为前锋,抛砖引玉,则俟来兹而已。抑《中国田制史(120年纪念版)》在余亦为初稿,原非定本,徒以在金大及中央政校地政学院授此,恒苦缺乏课本之不便,仓卒付印,兼供同好。惟祈大雅不吝指教,俾再版时多所修正,则幸甚矣。 书中分正文小注:正文撮举纲要,力求简赅,脉络自通;论辩引证之词,悉入小注。友人或以为病。然余之为此,盖有数因。吾国田制之沿革变迁,史长事复,古书复不尽可信,辨证费辞,合则难免混淆。不如析之为二,览正文即可明其大体,欲知其详,则案小注,较为醒目。而用作课本,字数既多,内容繁复,亦宜析为纲目,俾阅时易得要领,便于记忆。且小注既分,论辩引证,较为自由,多收原料,亦便异日之修正也。

目录

自序

**章 上古田制之推测及土地私有制之成立
一 古书传说之不可信
(一)井田之传说
(二)传说之不可信
二 商时殆为村落共有制
(一)商之文化
(二)商之农业
(三)村落与土地利用
(四)氏族社会与村落共有制
三 西周之采地制
(一)岗以异民族征服东土
(二)被征服者成为奴隶
(三)土田之分割
(四)采地制之创行
(五)庶人之生活
四 春秋时代之采地
(一)采地制之沿革
(二)采地之授予
(三)采地之争夺
(四)采地之大小
(五)田与邑
五 农业与社会之变革
(一)农业之推广与进步
(二)一般经济之转变
(三)封建渐坏而郡县代兴
(四)贵族阶级之崩溃与平民之解放
六 列国之新政与采地制之破坏
(一)土田之整理
(二)赋税之改革
(三)采地制之破坏
七 采地制与井田论
(一)何谓井田制
(二)井田论之非事实及其与采地制之同异
(三)井出名称之由来
(四)井田论之权舆
八 土地私有制之成立
(一)私有制应运而生
(二)土地之买卖
(三)私有制成立之证
九 地主与政权
(一)地主阶级之产生
(二)官僚阶级与土豪劣绅
……

第二章 两汉之均产运动
第三章 北朝隋唐之均田制度
第四章 均田制度破坏后之唐宋元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万国鼎,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首届主任,终生致力于农史资料汇集和整理,农业古籍和农业历史的研究。他主持汇集和整理、分类辑成的中国农史资料共613册,4000余万字,并创办我国早的农史刊物《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农史研究集刊》,在国内外农史和科技史学界颇具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