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2004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98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010200460 ; 978-7-01-020046-0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聚焦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知识阶层。作者坚持唯物史观指导,从五四前后中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变动与国民大革命兴起及其相互交感的大视野出发,系统考察了新生的近代知识阶级的整体自觉,并经由五卅、三一八运动迅速走向社会政治中心,发挥自己重要作用,乃至浸成了以中国社会精神自居,充当“一切政治运动社会运动的指导者”的理想与抱负之心路历程。缘此展开的过程,广泛涉及了诸如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反省现代性的不同视角、建立“思想联合战线”与思想界关于“好人政府主义”与“科玄之争”两场有名的论战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南京民国政府建立初期的政治心态,等等的问题。作者以为,知识阶级上述并非科学的自我体认,既反映它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也彰显了它缘于阶级属性的个性与浪漫主义的情怀。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近代目前得失毁誉和很终归宿的历史命运。书稿的部分内容还涉及学术与时代的评论与随想等。
目录
梁启超与欧战
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
欧战后国人的“对西方求解放
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五四”后知识阶级的自我体认(1920-1926)
——以五卅运动和三一八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从“五卅”到“三一八”的中国知识界
——以北京、上海为中心
中共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与中国思想界的
两场论争(1922-1924)
国共合作与学生运动(1924-192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心态(1927-1932)
近代的文化危机、文化重建与民族复兴
近代中国文化三题
中编
学术与时代:新中国史学断想
广义的“五四精神”不仅仅是“科学与民丰”
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
从时代汲取诤隋: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进行再认识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学术总结
在第五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上的发言
在“纪念长沙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召开三十一年学术讨论会
上的发言
信札中真实的梁任公
历史转型期的改革风险
——清王朝*后十年的考察
正确体认当下中国社会的时代性
近代关于民族精神认知的当代启示
正确对待近代史研究中的“两个三十年”
历史虚无主义既“诬古人”又“误今人”
高校历史学科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与困窘
当下历史虚无主义之我见
历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缅怀导师龚书铎先生
下编
《商务印书馆与近代文化》序
《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序
《“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序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序
《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序
《建造常识:教科书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
《柳诒徵文化思想研究》序
《(独立评论)与抗日救亡运动》序
《五四前后的新文化派与文化保守派——价值观比较》序
《任鸿隽科学文化思想研究》序
《民初的媒体与政治——1912一1916年
政党报刊与政争》序
《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研究》序
《从“文物保护”到“文化保护”——近代中国文物保护的制度
与实践研究(1840-1949)》序
《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研究——以“康党”为视角》序
《元明北京建都与粮食供应——略论元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序
节选
《近代知识阶级新论》: 很显然,同样都主张反省现代性,但二者对西方现代思想变动的体悟不尽相同,这除了求变与求常的差别外,还在于:梁启超诸人是肯定已然的趋向(柏格森生命哲学为代表);而梅光迪诸人则是否定此种趋向,而强调应然的取向(新人文主义)。故梅光迪说,白璧德的思想“是当今西方流行的各种思潮的‘解药’‘’,”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要将当今误人歧途的人们带回到过去的圣人们走过的路途之上;用白璧德的话来说,就是要‘用历史的智慧来反对当代的智慧’“。②换言之,前者顺势而为,后者则是两面出击,欲挽狂澜于既倒。正是此种对西方现代思想变动的体悟不同,又不能不给两派的思想主张同时带来深刻的分歧。 首先,也是*重要的是,二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大相径庭。 20世纪初,东西方都面临着自己”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大变革的时代。在梁启超诸人看来,柏格森、倭铿的生命哲学求变与彰显个性的价值取向,正契合当时中国社会渴望变革、争取解放的普遍心理。张君劢后来回忆说,当年吾侪所以欣然接受柏氏哲学,是因为柏氏主张自由、行动、变化,”令人有前进之勇气,有不断之努力“,”正合于当时坐言不如起行,惟有努力奋斗自能开出新局面之心理“。”在主张奋斗者之闻此言,有不为之欢欣鼓舞不止者乎?“③如果注意到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初发动新文化运动,同样也借重了柏格森的理论,以激励青年自主进取与自觉奋斗,那么我们便不难理解其言之真诚。④也惟其如此,除章士钊外,梁启超诸人多成了新文化运动重要的同盟军。1920年3月,梁等自欧归来,5月其麾下《时事新报》的著名副刊《学灯》便发表《学灯之光》说:“一年来之文化运动,其*著之成绩,莫过于换新国人之头脑,转移国人之视线,由此而自动之精神出焉,而组织之能力启焉,而营团体生活之兴趣浓焉,而求新知识之欲望富焉。此不得不对于提倡新文化诸人加敬礼也。”①其支持新文化运动的立场十分鲜明,实无异于是梁启超诸人决心投入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所以,毫不足奇,《学灯》与同一旗下的《晨报副刊》,都成了公认宣传新文化的重要阵地;而梁启超也不愧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②梁漱溟承认与陈、胡有分歧,但坚决否定自己反对新文化运动,而强调“我们都是一伙子”;即便就不同的一面说,“我们还是不相为碍的,而是朋友”。③其言同样是真诚的。 学衡派则相反,其遵从标准与约束人性的理论认知,恰与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方枘圆凿。梅光迪认为,当下中国的主要危险,在国人日趋激进,传统丧失殆尽,胡适诸人热衷西化,“他们已走得太远,已不再是如他们自己宣称的那样,进行着‘中国的复兴’,而是铸成了‘中国的自取灭亡’”。④所以,他早在留美期间,便开始积极地招兵买马,以便归国后与胡适诸人及《新青年》抗衡。1922年《学衡》创刊,梅光迪称:‘《学衡》的创办者们一定是将捍卫中国的传统当作了自己的主要目标“。⑤他还就此致书胡适,挑战性地问他:《学衡》创刊了,你怕不怕。主编吴宓发表长文《论新文化运动》,指斥胡适诸人持论诡激,专图破坏,长此以往,国将不国。⑥这无异于公开叫阵,而与上述《学灯之光》的宣示,恰成鲜明的对照。不仅如此,由于白璧德认定新文化运动是”今日中国之功利感情运动“,⑦故学衡派也群起指斥新文化运动不仅是理性主义的,而且还是浪漫主义的运动。梁实秋说:“所谓’新文学运动‘,处处要求扩张,要求解放,要求自由。 ……
作者简介
郑师渠,男,1946年生,汉族,福建省福州市闽安镇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至今。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与科研。出版有《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思潮与学派》《五四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中国文化通史》(十卷本,总主编)《中国近代史》(主编)等学术著作。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有《论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等一批学术论文。先后主持多项全国社科重大项目。现为马工程首席专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系主任、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社会兼职曾有: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史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等。
-
为什么是中国(九品)
¥24.9¥58.0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52.8¥81.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63.4¥97.5 -
走向海洋(八品)
¥16.1¥59.8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9.5¥35.0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1.9¥5.5 -
兄弟连-纪念版
¥19.0¥38.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23.8¥28.0 -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
¥37.7¥59.8 -
走向海洋
¥20.3¥59.8 -
共产党宣言
¥10.3¥19.8 -
(平装)二战战史
¥18.5¥45.0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1.7¥18.0 -
浴血荣光
¥14.4¥45.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3.5¥58.0 -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15.6¥30.0 -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九品)
¥12.5¥39.0 -
共产国际与广州国民政府关系史
¥16.8¥56.0 -
孙子兵法
¥16.2¥36.0 -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24.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