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构与阐释:(1917-1949)历史题材话剧改编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重构与阐释:(1917-1949)历史题材话剧改编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1星价 ¥22.1 (3.4折)
2星价¥22.1 定价¥6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60488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2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106048815 ; 978-7-106-04881-5

内容简介

  现代文学时期是话剧发展的重要时期,产生了大量题材各异、主题丰富的历史题材改编剧作,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及改编经验。本文立足于历史题材民族化、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以社会学、文艺学的学理方法,采用综合分析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剧作家对历史的重构与阐释,把现代文学时期(1917-1949)历史题材改编话剧置于历史情境中考察,探讨历史题材改编话剧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改编中遵循何种叙事原则及采用什么样的叙事模式?改编中运用的具体策略及其现代性价值是什么?这一研究力求在准确评价历史题材改编话剧的基础上,为当代历史题材的话剧改编提供有所帮助的评判视角。

目录

前言

**章 历史题材改编话剧的兴起
**节 历史题材改编话剧兴起的原因
一、社会史观变迁
一、政治审查制度
三、大众因素
第二节 改编概况与题材倾向
一、改编概况
一、题材倾向

第二章 历史题材改编话剧的叙事原则及模式
**节 叙事原则
一、历史性前提
一、现实性取向
三、诗性品格
第二节 叙事模式
一、历史记忆的认同与非认同
一、契合时代的意识形态化叙述
三、民族化叙事
第三节 戏拟历史的反向叙事——以卫聚贤的《雷峰塔》为例
一、白蛇故事的变异脉络
一、《雷峰塔》的反向叙事分析
三、反向叙事与正史意图

第三章 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与戏剧结构
**节 语言的时代性和个人化
一、充满激情的诗意表达
一、以史为鉴的口号式语言
第二节 富有特色的戏剧结构
一、顾毓琇剧作的人性结构
一、由盛到衰的结构设置
三、抒情结构的隐喻
四、太平天国历史的权欲与反思结构

第四章 人物的重塑与虚构
**节 历史人物形象的反定型化建构
一、人物多元性格塑造
一、历史人物的权奸化塑造
三、历史反面人物的翻案
四、女子群像的塑造
第二节 虚构人物的塑造
一、失事求似
一、虚构人物的类型
三、虚构的功能

第五章 传统主题的重释与改写
**节 复仇主题的现代阐释
一、现代文学时期的刺客、复仇戏
……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节选

  《重构与阐释:历史题材话剧(1917-1949)改编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改编是现代剧作家对历史题材的重新叙述和阐释,剧作家会根据自己的历史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政治理念等,协调题材的历史情境和剧作家的现实情境。现代文学时期的历史题材改编在承担了新民、建构国家民族意识、服务政党的政治理念宣传等现实功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叙事模式。  一、历史记忆的认同与非认同  历史总是以记忆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历史心理学的阐释恰切地显示出人们与历史的关系。莫里斯·哈布瓦赫曾创造性地将记忆与社会传统放在一起,指出历史集体记忆不是在保存过去,而是借助过去留下的物质遗迹、仪式、传统等,并借助晚近的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资料,重构过去。因此,他认为每一时期社会都要重新调整记忆,以适应社会均衡条件的变化。这一理论对阐释包括历史题材话剧改编在内的历史重述,具有基础性价值。历史2与历史1存在的缝隙使历史阐释聚讼纷纭。因此,在改编视域中调整历史记忆即为辩驳真伪、披沙沥金、纠偏查误、以正视听的考证过程。同时也是与其他文本对话,从而增补删减,以期有所突破的艺术创作过程。而在情感取向上则表现为认同或不认同2既定的历史描述及评价。  剧作家认同或不认同既有的历史描述,对改编中如何处理历史人物、事件,设置矛盾冲突及主题提炼,有直接影响。前者导向对传统的维护,对既有历史文本权威性的信服和继承。如王泊生的《岳飞》、谷剑尘的《岳飞之死》、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阳翰笙的《天国春秋》、阿英的《碧血花》《葛嫩娘》等,后者导向对传统意识形态的不满,对历史叙述真确性的怀疑,进而以挑战性的姿态重新搜索历史记忆,并展示一种全新的历史图景。如陈白尘的《汾河湾》、顾一樵的《白娘娘》、卫聚贤的《雷峰塔》、郭沫若的《棠棣之花》《王昭君》等。从风格上看,基于认同的改编剧作在主题思想上突破不大,带有明显的承传特点和保守倾向。在社会功能上,基本上与稳定现状的社会意识形态相一致。而不认同历史描述的剧作则带有进取性、爆发性、革命性的色彩。改编中的情节变更或者戏仿,不仅使历史题材产生了新的含义,而且利于突破旧有的规范,传递新的时代精神。  ……

作者简介

  郭玉华,1974年生,山东莘县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于1997、2004年获曲阜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0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13-2017年于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齐鲁学刊》《社会科学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戏剧传播研究》-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等多项教学科研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