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41760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70页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64176020 ; 978-7-5641-7602-0
本书特色
本文综合建筑学、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123处汉地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所体现出的营建工艺及形态演变规律进行了缜密研究。一方面对其进行分区与分期比较,归纳其建筑文化特征,以深入发掘该穹窿类型所反映的墓葬文化内涵,并揭示其与六朝宏观历史演变背景的相关性;一方面将其营建工艺、形态特征与中亚、西亚相似工艺传统进行比较,并探讨这一工艺传统对中国墓葬文化的适应性,同样在宏观历史、地理背景下解答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在古代中国如何起源与消失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专著在研究方法上兼具建筑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的特征。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砌筑实验为研究手段的穹窿工艺解析模式、以建筑文化人类学为特征的四隅券进式穹窿源流与本土消亡研究模式、以考古资料和文化地理学为基础的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分布时期与区域归纳模式等方面, 研究视角独特, 并将建筑学在此方面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以上研究丰富了墓葬文化的内涵, 也可为考古、文博以及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提供参考。
目录
0.0.1 问题的由来
0.0.2 前人研究成果与潜在问题
0.0.3 本书研究方法与论述结构
1 中国古代墓葬穹窿发展概述
1.1 中国古代砌体穹窿概念与类型
1.1.1 穹窿概念与形态特征
1.1.2 砌体穹窿的工艺类型
1.1.3 中国古代墓葬穹窿特征
1.2 汉地砖砌墓葬穹窿的创生
1.2.1 汉地砖砌穹窿的出现
1.2.2 关于汉地砖砌穹窿发生原理的不同观点
1.2.3 关于汉地砖砌穹窿技术起源的讨论
1.2.4 汉墓形制演变与本土穹窿创生的关系
1.3 汉地墓葬穹窿发展概况
1.3.1 砖砌墓葬穹窿
1.3.2 石砌墓葬穹窿
1.3.3 崖墓穹窿
2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分布与演变
2.1 四隅券进式穹窿考古发掘状况
2.2 四隅券进式穹窿形态演变分析
2.2.1 四隅券进式穹窿主要形态特征的演变
2.2.2 四隅券进式穹窿次要形态特征
2.3 四隅券进式穹窿的分期与分区
2.3.1 分区
2.3.2 关于四隅券进式穹窿分期的讨论
3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营建机制
3.1 无模施工的起券实例
3.1.1 无模施工的拱顶
3.1.2 无模施工的穹顶
3.1.3 无模施工的穹隅
3.2 四隅券进式穹窿仿建实验
3.2.1 以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前室穹窿为仿建对象的原因
3.2.2 实验目的
3.2.3 实验意义
3.2.4 实验体会与相关分析
3.3 典型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营建机制探讨
3.3.1 材料要求
3.3.2 营建工艺与施工组织
3.3.3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营建机制与墓葬营建的关系
4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空间内涵
4.1 汉与六朝时期阴阳两界的关系
4.1.1 汉至六朝时期的“阴曹地府”观念
4.1.2 阴阳沟通的形式特征
4.1.3 东汉至六朝葬制文化的影响因素
4.2 形制演变过程中的汉墓空间内涵
4.2.1 与四隅券进式穹窿墓葬有关的两个基本室墓类型
4.2.2 长江中下游及河南地区汉墓平面形制演变
4.2.3 室墓的仪式空间
4.3 中国古代墓葬穹窿的象征性
4.3.1 穹窿的一般象征性
4.3.2 墓葬穹窿的空间内涵
4.4 四隅券进式穹窿墓葬的空间内涵
4.4.1 墓室平面功能解读
4.4.2 墓室空间意象解读
4.4.3 墓葬等级解读
5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源流与消亡
5.1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工艺起源分析
5.1.1 中亚、西亚四隅券进式穹窿的流行与分布
5.1.2 穹窿与方底的结合方式
5.1.3 西域四隅券进式穹窿生成原理
5.1.4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与西域实例比较
5.2 四隅券进式穹窿的传人与消失
5.2.1 传播流线分析
5.2.2 四隅券进式穹窿在中国消失的原因
5.2.3 关于传播流线的补充讨论
6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的地位与意义
6.1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的地位
6.1.1 砌体穹窿在世界穹窿技术体系中的地位
6.1.2 四隅券进式穹窿的独特性
6.1.3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在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的地位
6.2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研究的当代意义
6.2.1 推动对中国古代穹窿源流的进一步探讨
6.2.2 墓葬文化研究角度的意义
6.2.3 文物保护角度的意义
6.2.4 施工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6.2.5 四隅券进式穹窿的建构内涵
附录1 四隅券进式穹窿墓葬辑录
附录2 四隅券进式穹窿仿建实验过程
一、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二、仿建过程概述
三、实验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徐永利,工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苏州市文物局专家库成员,苏州民盟高教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城乡建筑遗产保护。曾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迄今已在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及其本土化研究》。
-
中国近代史
¥14.7¥39.8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9.8¥76.0 -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
¥13.9¥39.8 -
史学与红学
¥10.0¥27.0 -
史学与红学
¥7.0¥26.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19.7¥5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7.6¥4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1.4¥38.0 -
清朝穿越指南
¥16.7¥45.0 -
五口通商变局
¥12.0¥30.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万国来朝-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
¥24.5¥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3.3¥36.0 -
中国通史
¥18.5¥45.0 -
大结局-明朝那些事儿-第柒部-新版
¥15.1¥35.0 -
妖孽宫廷-明朝那些事儿-第叁部-新版
¥19.3¥3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粉饰太平-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新版
¥17.2¥35.0 -
毕竟战功谁第一
¥17.5¥46.0 -
中国历史速记图表
¥9.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