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链视角下山东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耦合研究

价值链视角下山东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耦合研究

1星价 ¥33.1 (5.7折)
2星价¥33.1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612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页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09661222 ; 978-7-5096-6122-2

本书特色

本作品分别选取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三个维度,在制造业行业层面和山东省地区层面上,以价值链分工为视角,对山东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特征性事实进行多方位描述和测度,测评了山东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系统的耦合度,在分析两大系统耦合机制和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内容简介

本作品分别选取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三个维度,在制造业行业层面和山东省地区层面上,以价值链分工为视角,对山东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特征性事实进行多方位描述和测度,测评了山东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系统的耦合度,在分析两大系统耦合机制和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录

导言 **章 价值链、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的理论阐释及含义界定 **节 价值链分工的理论阐释及含义界定 一、价值链理论的兴起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含义界定 三、创新价值链分工的含义 第二节 科技创新的含义界定 一、创新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二、科技创新的含义 三、科技创新的内容和特点 四、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结构升级的含义界定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兴起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含义 三、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的特点 第四节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的含义界定 一、耦合的含义界定 二、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研究 三、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相互作用机理 四、价值链视角下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 第二章 山东省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效应及现状 **节 国际价值链分工发展的背景 一、“二战”后国际价值链分工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国际价值链分工的意义与作用 案例解析:中国国际分工模式的演变 三、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价值链分工 案例解析:耐克公司的虚拟生产 四、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山东省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历程和作用 一、山东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形式 二、山东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 三、山东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历程 四、国际价值链分工对山东省经济的作用 案例解析:苏州模式——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困局 第三节 山东省参与价值链分工的效应及现状 一、山东省参与价值链分工的效应体现 二、山东省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现状及特点 三、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构建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 案例解析:海尔的跨国投资 第三章 价值链视角下山东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环境变化及问题分析 **节 价值链视角下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一、价值链分工促进技术分工细化和专业化 二、价值链分工促进产品内分工及其升级 三、价值链分工促进生产过程延伸和生产分工深化 第二节 山东省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的环境变化及问题分析 一、山东省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环境变化 案例解析: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投资新热土:金砖国家 二、山东省参与价值链分工的问题 案例解析: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的中兴 案例解析:国际价值链分工与经济增长 第四章 山东省价值链分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系统的测评 **节 山东省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评 一、价值链分工的测度 二、山东省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度 第二节 价值链背景下山东省科技创新体系的测度 一、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二、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第三节 价值链背景下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体系的测度 一、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二、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第五章 价值链视角下山东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耦合度测评 **节 价值链视角下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的构成 一、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的特点 二、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的内容 三、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系统的耦合过程 第二节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度评价模型 一、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升级系统综合评价 二、静态耦合关联度评价模型 三、动态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 四、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评判标准 第三节 山东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系统的耦合度测评 一、数据处理 二、权数的设定 三、科技创新及产业结构升级系统的综合评价 四、静态耦合关联度及动态耦合协调度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东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耦合机制与路径研究 **节 价值链背景下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机制分析 一、科技创新机制 二、产业升级机制 第二节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系统耦合的机制分析 一、需求结构变动机制 二、劳动生产率提升机制 三、产业关联强化机制 四、技术创新转化机制 五、政府推动机制 六、外部影响机制 第三节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系统耦合的路径研究 一、价值链分工主导者对参与者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的封锁 二、基于价值链分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耦合基准 三、基于价值链分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耦合具体路径探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观点介绍:自主开发vs技术引进 第七章 山东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系统耦合的对策建议 **节 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耦合的主体体系 一、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耦舍体系中的核心主体作用 二、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创新的主体作用 三、发挥政府制度创新的主体功能 四、发挥行业中介的服务创新功能 五、发挥金融机构的创新促进功能 第二节 提高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效率 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生态系统 二、强调自主研发的提升作用 三、推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 四、坚持开放中创新 案例解析:中国高铁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势的来源 第三节 推动构建创新价值链 一、明确创新价值链延伸的内涵和模式 二、区分行业特点构建创新价值链 三、提升科技创新的物化效率 四、提升价值链分工的整体技术进步效应 第四节 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 一、提升自主研发的产业升级效应 二、加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度 三、分区域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耦合 四、以省内基础的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耦合 案例解析:中国企业的对外并购回顾 结束语 附录 山东省枣庄市锂电产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的耦合研究 一、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现状 二、枣庄锂电产业价值链的构成 三、枣庄锂电产业价值链的特点 四、枣庄锂电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任燕,1976年5月出生。山东淄博人。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先后在《价格理论与实践》、《产业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