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1星价 ¥25.2 (6.0折)
2星价¥25.2 定价¥42.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5431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62543169 ; 978-7-5625-4316-9

内容简介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52-2018)/团体标准》规定了利用钻孔观测地质灾害体深部位移的相关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孔布设以及监测资料整理工作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工作。泥石流及其他行业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可参照执行。

目录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定义

4 总则
4.1 监测目的
4.2 监测工作程序与现场调查
4.3 监测设计要求

5 监测分级
5.1 一般规定
5.2 地质灾害危害等级划分
5.3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级别划分

6 监测项目
6.1 一般规定
6.2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项目

7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7.1 一般规定
7.2 深部水平位移监测
7.3 深部竖向位移监测
7.4 钻孔测斜仪监测技术要求
7.5 滑动测微计、滑动变形计监测技术要求
7.6 钻孔位移计监测技术要求
7.7 分层沉降仪监测技术要求

8 监测网布设
8.1 一般规定
8.2 监测剖面布设
8.3 监测孔布设
8.4 监测点布设

9 成果资料整理
9.1 一般规定
9.2 监测数据处理
9.3 监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稳定现状评判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面沉降发育程度和地裂缝灾害规模分级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钻孑L现场记录表式
附录D(资料性附录)现场钻孑L柱状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监测仪器技术参数要求
附录F(规范性附录)监测点埋设技术要求
附录G(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记录数据格式
附录H(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网布设
附录I(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成果报告提纲
展开全部

节选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52-2018)/团体标准》:  7.3深部竖向位移监测  7.3.1深部竖向位移宜采用钻孔测斜仪、分层沉降仪进行监测,也可采用滑动测微计、滑动变形计、钻孔位移计或其他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进行监测。  7.3.2采用钻孔测斜仪进行深部竖向位移监测时,应在水平钻孑L中预埋测斜管。7.3.3采用滑动测微计、滑动变形计和钻孔位移计进行深部竖向位移监测时,宜在竖直钻孔中预埋测管或位移计。也可在与竖直方向成一定倾角的钻孔中预埋,此时应将监测得到的沿钻孔轴向的位移通过角度转换,计算其竖向位移。  7.3.4分层沉降仪可监测深部土体竖向位移变化,对于深部岩体竖向位移监测,不宜采用分层沉降仪。  7.3.5深部竖向位移计算时,应确定固定起算点,固定起算点可设在监测孔的顶部或底部;当监测孔底部未进入稳定岩土体或已发生位移时,应以孔顶为起算点,并应测量孔顶的高程坐标进行竖向位移修正。  7.4钻孔测斜仪监测技术要求7.4.1测斜仪的测量方式,一般宜采用活动式的,固定式的仅在实现活动式观测有困难或进行在线自动采集时采用。采用钻孔测斜仪进行深部位移监测,其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电缆长度应大于测斜孔深度。测斜仪技术参数要求见附录E。  7.4.2采用钻孔测斜仪进行深部位移监测,应在预先设计的钻孔中埋设测斜管,测斜管的埋设应符合本标准附录F第F.1条的规定。  7.4.3深部位移监测前,宜用清水将测斜管内冲刷干净,并采用模拟探头进行试孔检查后,再将测斜仪探头放人测斜管底,静置等候5min,以便探头适应管内水温,监测时应注意仪器探头和电缆线的密封性,以防探头数据传输部分进水。  7.4.4深部位移监测时,将探头导轮插入测斜管导槽内,缓慢下放至管底,然后由管底自下而上沿导槽逐段量测,记录测点深度和读数。测读完毕后,将测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内,以上述方法再测一次,测点深度应与**次相同。  7.4.5每一深度监测点均应进行正、反两次观测,并取其平均值为本次测值。每一深度的正、反两测值的绝对值之差不宜大于0.05%F.S,数据记录格式参见附录G.1。  7.5滑动测微计、滑动变形计监测技术要求  7.5.1滑动测微计精度不宜低于0.003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01mm/m;滑动变形计精度不宜低于0.03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1mm/m。相关技术参数要求见附录E。  7.5.2采用滑动测微计或滑动变形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应在预先设计的钻孑L中埋设测管,测管的埋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第F.2条的规定。  7.5.3深部位移监测前,应检查并保证测试探头各密封圈完整无破损,连接各测试部件并确保各连接处螺丝拧紧,将探头放人测管内平衡探头与测管温度,同时测试系统开机预热,时间不宜少于20min;测试前后探头应在标定筒中进行标定获得零点位置和率定系数值。  7.5.4进行深部位移监测时,旋转操作杆使探头处于测试位置,向回拉动操作杆,探头张开并使上下球形头与两测标紧密接触获得测试数据,记录观测数据和探头温度。  7.5.5两相邻测标构成一个测试单元。同一测试单元重复观测不宜少于3次,观测数据间差值对滑动测微计不大于0.003mm,对滑动变形计不大于0.03mm视为稳定,取中间值作为本次测值。数据记录格式参见附录G.2。  7.6钻孔位移计监测技术要求7.6.1采用钻孔位移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位移计精度不宜低于0.03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O1mm/m。钻孔位移计技术参数要求见附录E。  7.6.2采用钻孔位移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应在预先设计的钻孔中埋设位移计,位移计的埋设应符合本标准附录F第F.3条的规定。  7.6.3进行深部位移监测时,将数据采集仪与位移计的引出电缆对接。待显示数稳定后,记录仪器读数及温度。  7.6.4同一测杆重复观测不宜少于3次,观测数据间差值不应大于1%F-S,取中间值作为本次测值。数据记录格式参见附录G.3。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