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地质灾害地声监测技术指南(试行):T/CAGHP 029-2018
¥24.1¥36.0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咨询评估预算标准:T/CAGHP 031-2018
¥14.7¥22.0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规范(试行):T/CAGHP 017-2018
¥32.2¥48.0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地质灾害灾情调查评估指南(试行):T/CAGHP 024-2018
¥21.4¥32.0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地质灾害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 /CAGHP 018-2018
¥24.1¥36.0
- ISBN:97875625431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62543169 ; 978-7-5625-4316-9
内容简介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52-2018)/团体标准》规定了利用钻孔观测地质灾害体深部位移的相关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孔布设以及监测资料整理工作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工作。泥石流及其他行业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可参照执行。
目录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定义
4 总则
4.1 监测目的
4.2 监测工作程序与现场调查
4.3 监测设计要求
5 监测分级
5.1 一般规定
5.2 地质灾害危害等级划分
5.3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级别划分
6 监测项目
6.1 一般规定
6.2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项目
7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7.1 一般规定
7.2 深部水平位移监测
7.3 深部竖向位移监测
7.4 钻孔测斜仪监测技术要求
7.5 滑动测微计、滑动变形计监测技术要求
7.6 钻孔位移计监测技术要求
7.7 分层沉降仪监测技术要求
8 监测网布设
8.1 一般规定
8.2 监测剖面布设
8.3 监测孔布设
8.4 监测点布设
9 成果资料整理
9.1 一般规定
9.2 监测数据处理
9.3 监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稳定现状评判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面沉降发育程度和地裂缝灾害规模分级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钻孑L现场记录表式
附录D(资料性附录)现场钻孑L柱状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监测仪器技术参数要求
附录F(规范性附录)监测点埋设技术要求
附录G(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记录数据格式
附录H(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网布设
附录I(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成果报告提纲
节选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52-2018)/团体标准》: 7.3深部竖向位移监测 7.3.1深部竖向位移宜采用钻孔测斜仪、分层沉降仪进行监测,也可采用滑动测微计、滑动变形计、钻孔位移计或其他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进行监测。 7.3.2采用钻孔测斜仪进行深部竖向位移监测时,应在水平钻孑L中预埋测斜管。7.3.3采用滑动测微计、滑动变形计和钻孔位移计进行深部竖向位移监测时,宜在竖直钻孔中预埋测管或位移计。也可在与竖直方向成一定倾角的钻孔中预埋,此时应将监测得到的沿钻孔轴向的位移通过角度转换,计算其竖向位移。 7.3.4分层沉降仪可监测深部土体竖向位移变化,对于深部岩体竖向位移监测,不宜采用分层沉降仪。 7.3.5深部竖向位移计算时,应确定固定起算点,固定起算点可设在监测孔的顶部或底部;当监测孔底部未进入稳定岩土体或已发生位移时,应以孔顶为起算点,并应测量孔顶的高程坐标进行竖向位移修正。 7.4钻孔测斜仪监测技术要求7.4.1测斜仪的测量方式,一般宜采用活动式的,固定式的仅在实现活动式观测有困难或进行在线自动采集时采用。采用钻孔测斜仪进行深部位移监测,其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电缆长度应大于测斜孔深度。测斜仪技术参数要求见附录E。 7.4.2采用钻孔测斜仪进行深部位移监测,应在预先设计的钻孔中埋设测斜管,测斜管的埋设应符合本标准附录F第F.1条的规定。 7.4.3深部位移监测前,宜用清水将测斜管内冲刷干净,并采用模拟探头进行试孔检查后,再将测斜仪探头放人测斜管底,静置等候5min,以便探头适应管内水温,监测时应注意仪器探头和电缆线的密封性,以防探头数据传输部分进水。 7.4.4深部位移监测时,将探头导轮插入测斜管导槽内,缓慢下放至管底,然后由管底自下而上沿导槽逐段量测,记录测点深度和读数。测读完毕后,将测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内,以上述方法再测一次,测点深度应与**次相同。 7.4.5每一深度监测点均应进行正、反两次观测,并取其平均值为本次测值。每一深度的正、反两测值的绝对值之差不宜大于0.05%F.S,数据记录格式参见附录G.1。 7.5滑动测微计、滑动变形计监测技术要求 7.5.1滑动测微计精度不宜低于0.003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01mm/m;滑动变形计精度不宜低于0.03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1mm/m。相关技术参数要求见附录E。 7.5.2采用滑动测微计或滑动变形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应在预先设计的钻孑L中埋设测管,测管的埋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第F.2条的规定。 7.5.3深部位移监测前,应检查并保证测试探头各密封圈完整无破损,连接各测试部件并确保各连接处螺丝拧紧,将探头放人测管内平衡探头与测管温度,同时测试系统开机预热,时间不宜少于20min;测试前后探头应在标定筒中进行标定获得零点位置和率定系数值。 7.5.4进行深部位移监测时,旋转操作杆使探头处于测试位置,向回拉动操作杆,探头张开并使上下球形头与两测标紧密接触获得测试数据,记录观测数据和探头温度。 7.5.5两相邻测标构成一个测试单元。同一测试单元重复观测不宜少于3次,观测数据间差值对滑动测微计不大于0.003mm,对滑动变形计不大于0.03mm视为稳定,取中间值作为本次测值。数据记录格式参见附录G.2。 7.6钻孔位移计监测技术要求7.6.1采用钻孔位移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位移计精度不宜低于0.03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O1mm/m。钻孔位移计技术参数要求见附录E。 7.6.2采用钻孔位移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应在预先设计的钻孔中埋设位移计,位移计的埋设应符合本标准附录F第F.3条的规定。 7.6.3进行深部位移监测时,将数据采集仪与位移计的引出电缆对接。待显示数稳定后,记录仪器读数及温度。 7.6.4同一测杆重复观测不宜少于3次,观测数据间差值不应大于1%F-S,取中间值作为本次测值。数据记录格式参见附录G.3。 ……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7.5¥50.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4.0¥16.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4.1¥38.0 -
改变世界的发现
¥16.8¥48.0 -
喜马拉雅山珍稀鸟类图鉴
¥27.9¥68.0 -
宇宙与人
¥12.3¥35.0 -
声音简史
¥18.2¥52.0 -
星空探奇
¥14.4¥39.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8¥28.0 -
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14.7¥39.8 -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二十讲
¥15.1¥43.0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
¥14.4¥48.0 -
民国时期机电技术
¥15.8¥45.0 -
不匹配的一对:动物王国的性别文化
¥13.7¥42.8 -
几何原本
¥35.6¥93.6 -
折纸中的几何练习
¥17.8¥48.0 -
宇宙、量子和人类心灵
¥43.5¥58.0 -
科学之死:20世纪科学哲学思想简史
¥16.0¥50.0 -
图说相对论(32开平装)
¥17.0¥46.0 -
自然感悟丛书街巷里的四季:成都草木寻踪
¥1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