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喜戏剧导表演文选-中国文联晚霞文库

李春喜戏剧导表演文选-中国文联晚霞文库

1星价 ¥54.6 (7.0折)
2星价¥54.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0390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0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19039011 ; 978-7-5190-3901-1

内容简介

  《李春喜戏剧导表演文选/中国文联晚霞文库》是作者李春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戏剧导表演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艺术评论文章的自选集。内容包括:戏剧表演学的理论研究,以比较研究的视角对西方戏剧与民族戏曲的表演历史发展的对比描述,对现代戏曲导表演理论奠基人阿甲的研究,以及对新世纪以来一些重要导表演艺术家的研究和艺术评论。这些文字对从事戏剧导表演研究、教学和实践的读者大有裨益。

目录

戏剧理论/表演学
作为演出艺术的戏剧

引言 两个不断被重复着的误解
**章 揭开戏剧艺术的神秘面纱
1.1 一个老问题:什么是戏剧
1.2 演出着的戏剧的特点
1.3 寻找戏剧的优势
第二章 戏剧表演艺术——两条关系链的分析
2.1 对戏剧表演艺术的一般认识
2.2 **条关系链:演员与角色
2.3 第二条关系链:演员与观众
第三章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点上对戏曲表演艺术的审视(上)
3.1 “形体文学”或“表演文学”——一个独特的关于表演
艺术功能的实践方式和理论主张
3.2 多种手段的综合和表演形式的歌舞化
3.3 演技的核心:把角色的心灵活动展现在舞台上
第四章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点上对戏曲表演艺术的审视(下)
4.1 虚拟表演和表演造型空间
4.2 追求一种诗化的舞台情感体验
结语表演学——戏剧学的中心课题
中西戏剧表演史的对比描述
一、戏剧表演发生的逻辑起点
(一)演员、角色、观众是戏剧表演的生命三元素
(二)“三位一体”的原始体验经过演员与观众分离、演员与角色分离,始有戏剧表演的发生
二、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漫漫长途和西方戏剧的早熟
(一)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表演的起源、孕育和形成
1.古巫与古优
2.百戏与《东海黄公》
3.歌舞戏与《踏摇娘》
4.优孟遗风和参军戏
5.隋唐间表演技艺的精进和融合
6.戏曲表演形成期的基本面貌
(二)西方早期戏剧——古希腊戏剧表演艺术的形成和它的基本风貌
1.酒神祭与古希腊戏剧表演的诞生
2.古希腊戏剧表演的仪式化、风格化和歌舞化
3.摆脱歌舞、追求自然写实的倾向
三、戏曲表演的长足发展和千年长夜里的西方戏剧
(一)戏曲表演的一个以歌为主、综合发展的时代
1.唱念手段和类型人物表演套路逐渐丰富的宋、金戏曲表演
2.北杂剧以唱为主的综合表演艺术
……

戏剧理论/符号学
戏剧理论/阿甲研究
导表演评论

附录
展开全部

节选

  《李春喜戏剧导表演文选/中国文联晚霞文库》:  1.3.2 戏剧交流以演员与观众的对立为条件,不能导向观众与角色的完全同化  无论如何,巴赞把演员“在场”问题由本体论引向心理学,得出“电影促进观众与主人公的认同过程,正是在这一点上,电影与戏剧是成对立”这一结论,对我们是有重要启发作用的。不过在我们看来,这只是在所谓“本体论”范围里的讨论的自然延伸,两方面是相联系的,一致的,不能截然分开。  所谓同化,是说观众与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在心理上产生了“合二”“认同”,或者是一种“自居”现象。在不同的艺术欣赏中,这种现象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比如一个读者反复阅读一部小说,由于内心生活上的种种相契合,便会产生一种恍若与书中主人公形影相随的陶醉感,甚至在行为上也发生某些以主人公自居的现象。  戏剧演员与观众的“在场”产生了现实而生动的戏剧交流,而同在一场的这种实体的对立,则阻碍了观众在观赏心理活动中与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同化。所谓角色(戏剧人物),在剧作家那里本来是观念活动的产物,是观念化、抽象化的;在舞台上,他就靠演员的表演、借演员的身心以显形。观众直觉到的客观实体是演员,而为了把他们幻化为艺术世界中的虚构的人物,观众就必须运用积极的剧场意识,展开想象与联想,把演员的实体存在加以抽象化,达到理解和领悟。这里有着强烈的智力活动,有着完全自觉的意识活动。特别在一些与现实生活、现实人物距离较大的表演中,如古希腊的厚底靴和面具,中国戏曲的歌舞化的程式动作,这些就更加成了观众走向同化的障碍。  对于电影观众来说,演员是“不在场”的,他们的视觉对象是非实体的、非现实的,是一种完全虚幻的影像,它本身就是梦的产物,更易于把人们带人虚无缥缈的梦幻世界。这个道理无须作复杂的说明。你面对书案上的茶杯,很难由它们幻化出什么别的形象来;但是,当你凝视着房间尽头那剥落的墙皮,或透过树叶的缝隙远望高高天空中那块飘浮不定的云朵时,你却可能“看”到奔驰的战车、放牧的羊群、少女的头颈……对于由演员的“在场”与否而影响观众的同化作用,我们还可以举个例子:当银幕上出现一对年轻恋人长久亲吻的特写镜头时,由于它满足了观众一种非自觉的欲望,他们的接触符合观众的意愿,一种甜蜜的温柔之情充溢心间,观众与银幕形象产生了认同。但是,当活生生“在场”的两个青年男女在舞台上当着观众面也长久地拥抱亲吻时,一种同样活生生的与实际生活相同的刺激达到了观众的感官,于是同化被阻碍了,因为舞台演员成了被嫉妒和羡慕的对象。而且,当我们想到电影所拥有的促使观众产生同化的多种手段时,我们就更加相信电影是偏于同化的。土耳其影片《除霸雪恨》中有一个男人偷看女主人公晾衣服的主观镜头,画面是那女人充满性感的臀部,镜头以紧张不安的跳动紧紧跟随——这里,观众仿佛也在通过罪犯的眼睛往外看,镜头以银幕人物的视角调动了观众的潜在的窥伺心理,从而促成了观众与银幕形象的认同。  戏剧与电影所激起的这两种各有侧重的观赏心理状态(戏剧倾向于对立、电影倾向于同化),还可以从观众的欣赏方式得到说明。戏剧观众坐在远比影院更为明亮的剧场里,他们表现了更强烈的集体性,产生了一种集体意识,而这会改变他们处于孤立状态时的感觉、思想和行动方式。他们充分地意识到邻座的存在,看到别人的种种反应;他们既影响别人,也必然会接受别人的影响。这种来自观众席里的横向干扰,无疑会打断单个人与舞台人物的同化,使它不会真正产生。而电影观众坐在漆黑的影院里,黑暗包围了每一个人,把他们互相隔离开来,把他们与现实隔离开来,他们仿佛一个人在独自欣赏,在自由的想象中与银幕形象产生了同化,没有什么东西来妨碍这种同化。前面所说的《除霸雪恨》中的主观镜头,假如我们同妻儿父母坐在明亮的家里同看,同化的情况就将大不相同,这就是由单独欣赏还是作为集体的一员的不同所造成的。  ……

作者简介

  李春喜,又名李春熹,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编审。1947年出生。20世纪80年代初,师从阿甲攻读戏曲导表演研究方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戏剧理论研究和评论,出版专著《作为演出艺术的戏剧》等,发表戏剧表演学和表演史论文、戏剧符号学译文、戏剧评论和其他作品约180余万字。曾获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等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