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02390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4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300239026 ; 978-7-300-23902-6
本书特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疑难深度解析》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所设定的基本体例和知识点,针对本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教学“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结合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的一番“释疑解惑”的工作。
内容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疑难深度解析》对贯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一系列教学疑难点和重大问题进行逐一剖析,用真实的数据和文献,生动还原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透过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分析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必然性,阐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当家作主的伟大历程。
目录
一、如何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矛盾与冲突
二、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变动及其社会性质
三、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四、参考文献
**章 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二、如何认识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
三、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及其应对
四、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是怎样觉醒并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的
五、参考文献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如何评价近代中国的农民起义
二、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三、如何评价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及其实践
四、参考文献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如何看待帝制的覆灭和民国的建立
三、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次历史性巨变
四、如何评价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
五、参考文献
中篇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走俄国人的道路
二、大革命失败后,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几种力量博弈
四、参考文献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二、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运而生的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是什么
五、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经过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六、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毛泽东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二、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中共党内为何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三、为什么说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四、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近代以来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国的
二、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三、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四、如何认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
五、如何认识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国大国地位确立的关系
六、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如何迅速走向崩溃
二、人民解放战争是如何发展的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四、人民民主专政国体是怎样确立的
五、参考文献
下篇 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
一、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二、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
三、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
四、参考文献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一、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的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的各项措施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前期准备
三、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四、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
五、参考文献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如何认识中共八大前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怎样评价“大跃进”、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经济困难局面并展开全面调整的
四、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进步
五、如何认识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的曲折及其原因
六、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七、参考文献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二、如何看待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有哪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有哪些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有哪些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有哪些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有哪些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有哪些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十、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十一、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疑难深度解析》: 6.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社会性质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根本的理论问题,它不仅是近代史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决定着近代历史体系的研究框架和认识规律,也是客观解读和评价近代中国和世界关系,并由此展开相应国际战略和策略的基础。半殖民地半封建,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权威、准确的描述和概括。殖民地,指的是国家地位;封建,指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则是一种特定的存在格局或状态,它的含义包括:一是国家的主权遭到破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左右和控制,但在形式上还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半殖民地。二是原来的封建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保持着封建的剥削制度与封建特权,是半封建。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完全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转变过程的起点,毋庸置疑,就是鸦片战争;决定这种转变情况的,主要在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结合;就其具体形成过程而言,则是资本一帝国主义直接侵略的结果。 迄至当下,基本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的签订,加快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承载每一历史区间社会属性变化的诸多证据与数据,人人耳熟能详,自不必多言,形成相关历史分期依据的标志性事件与内在线索,亦无须在此重复论证。而一直以来不绝于耳的针对“两半论”的形形色色的异议与质疑,以及由此生发的对相关历史问题的巨大分歧与争论,和支撑与解答所有上述结论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一词从何而来?如何定性?含义为何?意指何方?何以能成定式? “半殖民地”这一概念,是列宁1915年在分析帝国主义对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的瓜分情况时首次提出来的,且首次明确把中国列为三个“半殖民地”国家之一①;随后,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阶段》中,列宁再次把波斯、中国和土耳其列入“半殖民地”国家,指出中国“正在变成殖民地”②,并进一步说明,“半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 “半封建”这一概念则*早出自恩格斯的著作。1851年,恩格斯在《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文中分析1848年德国革命前夕的社会状况时,在评价德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意义上使用了“半封建”④这一概念。列宁继承了这一思想,1912年,他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文中,明确提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国家”,并点明其政治和经济特征:“农业生活方式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把中国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这是他们受封建剥削的根源;这种剥削的政治代表就是封建主,以皇帝为整个制度首脑的封建主整体和单个的封建主。”⑤ 对列宁而言,“半殖民地”来自他对帝国主义时代各种过渡性国家附属形式进行分类的概念,“半封建”则是作为共产国际领导分析落后国家国内经济制度时提出来的笼统概念,并没有就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形进行细致的把握与分析,所以他没有把“半殖民地”“半封建”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使用,也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属性来看待。革命导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的原初定义和使用,是引起后来诸多争议的根本原因所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在上述两个概念基础上复合而成的全新概念。以“半殖民地半封建”来表述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历了血与火的革命洗礼之后得出的结论,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早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使用并予以基本特征论述和概念说明的是蔡和森,他在1926年已经开始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一词形容当时的中国,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来概括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⑥,事实上已经初具“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之雏形。 ……
作者简介
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和正在主持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新时期党的宗教政策研究》等20余部学术著作。在《人民日报》《世界宗教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4.5¥49.0 -
清朝穿越指南
¥21.6¥45.0 -
人类酷刑简史
¥32.5¥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31.3¥68.0 -
朱元璋传
¥25.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9¥5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28.9¥45.8 -
中国近代史
¥10.2¥20.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5.2¥29.8 -
中国通史
¥34.7¥45.0 -
吴晗-明朝三百年
¥1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