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三礼诠释研究

宋代三礼诠释研究

1星价 ¥49.2 (4.1折)
2星价¥48.0 定价¥12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9917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746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010199177 ; 978-7-01-019917-7

本书特色

所谓“三礼”,是指儒家经典中的《周礼》、《仪礼》和《礼记》的合称,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蓝本。宋代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新时期,其理学思潮标志着传统儒学发展的高峰,理学家将礼的思想纳入理学的发展脉络之中,将礼与天理相联系,确立了礼的本体地位。相较而言,宋代的礼学虽然没有出现像汉、唐时期那样有影响深远的三礼注疏作品,也没有像清代学者那样考证辨析之精深,注疏之广博,但其礼学思想仍然空前发达,自成体系,自有特色,自有独特的成就,成为古代礼学发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书从文献、学术、思想等多角度、立体地研究宋人的“三礼”诠释,分上下篇,即从个案研究与专题研究来呈现和揭示宋代“三礼”诠释的基本内容、特点、价值取向、现实启示:上篇个案研究,主要是对宋代“三礼”诠释的名家名著展开具体探讨;下篇专题研究,主要是围绕宋代‘三礼’诠释之体式、宋代“三礼”诠释与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等,展开对宋代“三礼”各家思想的归纳和辨析,肯定理学家在“三礼”之学上的学?X造诣,彰显“三礼”之学在宋代学?X中的重要地位。

内容简介

所谓“三礼”,是指儒家经典中的《周礼》、《仪礼》和《礼记》的合称,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蓝本。宋代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新时期,其理学思潮标志着传统儒学发展的高峰,理学家将礼的思想纳入理学的发展脉络之中,将礼与天理相联系,确立了礼的本体地位。相较而言,宋代的礼学虽然没有出现像汉、唐时期那样有影响深远的三礼注疏作品,也没有像清代学者那样考证辨析之精深,注疏之广博,但其礼学思想仍然少见发达,自成体系,自有特色,自有独特的成就,成为古代礼学发展目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书从文献、学术、思想等多角度、立体地研究宋人的“三礼”诠释,分上下篇,即从个案研究与专题研究来呈现和揭示宋代“三礼”诠释的基本内容、特点、价值取向、现实启示:上篇个案研究,主要是对宋代“三礼”诠释的名家名著展开具体探讨;下篇专题研究,主要是围绕宋代‘三礼’诠释之体式、宋代“三礼”诠释与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等,展开对宋代“三礼”各家思想的归纳和辨析,肯定理学家在“三礼”之学上的学朮造诣,彰显“三礼”之学在宋代学朮中的重要地位。

目录

绪论 1 一、“三礼”的文本问题 1 二、历代“三礼”诠释之概况 48 三、宋代“三礼”诠释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59 四、宋代“三礼”诠释研究的现状 64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69 上篇个案研究 73 **章北宋“三礼”诠释名家名著研究 74 **节北宋《周礼》诠释名家名著研究 74 一、李觏的《周礼》诠释 74 二、王安石的《周礼》诠释 89 三、张载的《周礼》诠释 106 四、王昭禹的《周礼》诠释 112 第二节北宋《礼记》诠释名家名著 119 一、刘敞的《礼记》诠释 119 二、李觏的《礼记》诠释 128 三、王安石的《礼记》诠释 135 四、荆公后学的《礼记》诠释 145 五、张载、吕大临的《礼记》诠释 169 六、二程的《礼记》诠释 194 第三节北宋“三礼”综论类名家名著研究 205 一、聂崇义的“三礼”诠释 205 二、陈祥道的“三礼”诠释 214 第二章南宋三礼学名家名著研究 226 **节南宋《周礼》学名家名著 226 一、易祓的《周礼》诠释 226 二、叶时的《周礼》诠释 233 三、郑伯谦的《周礼》诠释 243 四、朱熹的《周礼》诠释 252 五、王与之的《周礼》诠释 258 第二节南宋《仪礼》名家名著 269 一、张淳的《仪礼》诠释 269 二、李如圭的《仪礼》诠释 283 三、朱熹的《仪礼》诠释 296 四、杨复的《仪礼》诠释 313 五、魏了翁的《仪礼》诠释 324 第三节南宋《礼记》学名家名著研究 332 一、朱熹的《礼记》诠释 332 二、魏了翁的《礼记》诠释 349 三、卫湜的《礼记》诠释 358 四、黄震的《礼记》诠释 383 下篇专题研究 391 **章宋儒“三礼”诠释之体式 392 **节解体、说体 392 一、解体 392 二、说体 397 第二节义体、疏体、章句体 401 一、义体 401 二、疏体 404 三、章句体 407 第三节考辨体集解体序体 408 一、考辨体 408 二、集解体 410 三、序体 412 第四节图解体 414 第五节宋儒“三礼”诠释体式反映的学风 420 第二章宋儒于“三礼”之辨疑 423 **节 宋儒于“三礼”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24 一、宋儒于《周礼》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24 二、宋儒于《仪礼》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50 三、宋儒于《礼记》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57 第二节 宋儒于“三礼”经文和旧注之辨疑 476 一、宋儒于“三礼”经文之辨疑 477 二、宋儒于“三礼”旧注之辨疑 485 三、宋儒于“三礼”辨疑之方法 496 第三章 “三礼”诠释与宋儒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 505 **节 《周礼》《仪礼》诠释与理学体系之建构 506 第二节 《礼记》诠释与辟释老 514 第三节 《礼记?大学》诠释与宋儒理学体系之建构 519 一、《大学》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519 二、《大学》与程朱理学之建构 522 三、《大学》与湖湘学之建构 530 四、《大学》与陆九渊心学之建构 536 第四节 《礼记?中庸》与宋代理学体系之建构 539 一、《中庸》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539 二、《中庸》与宋代理学本体论之建构 542 三、《中庸》与宋代理学心性论之建构 552 四、《中庸》与道统论之建构 563 第五节《乐记》与宋代理学体系之建构 570 一、《乐记》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570 二、张载的“天理人欲之辨” 573 三、二程、朱熹的“天理人欲之辨” 576 四、胡宏、张栻的“天理人欲之辨” 583 五、陆九渊的“天理人欲之辨” 586 第四章宋儒“三礼”诠释与修身齐家 591 **节 “三礼”诠释与宋儒之修身 591 一、宋儒论《大学》的内圣外王之道 592 二、“三礼”诠释与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 594 三、“三礼”诠释与成圣之途径 603 第二节 “三礼”诠释与宋儒之齐家 608 一、《书仪》于“三礼”之诠释及应用 609 二、《家礼》于“三礼”的诠释及应用 619 第五章宋儒“三礼”诠释与治国理政 629 **节 “三礼”诠释与宋代教育、人才选拔 629 第二节 “三礼”诠释与移风易俗 638 第三节 “三礼”诠释与议礼制礼 644 一、关于丧服之讨论 644 二、关于祭礼之讨论 652 三、关于明堂建置之讨论 661 四、其他问题之讨论 665 第四节 “三礼”诠释与议政论政 667 一、“理想国”理论 668 二、治国方略和政策 670 三、据“三礼”提出施政措施及权术 676 四、以“三礼”为据规劝皇帝 682 主要参考文献 686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潘斌,男,1979年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1999年考上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硕连读,2006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在四川大学读博,获博士学位。现为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四川省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四川省朱熹研究会理事。一直从事于“三礼”学和皮锡瑞学术之研究。主持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三礼学史”,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皮锡瑞学术研究”,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代三礼诠释研究”,已出版《宋代〈礼记〉学研究》《皮锡瑞说儒》《皮锡瑞学术研究》《二十世纪中国三礼学史》四部专著,并在《史学月刊》《史林》《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宋代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