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从梨园牌匾看晚清民国的北京梨园界从梨园牌匾看晚清民国的北京梨园界

从梨园牌匾看晚清民国的北京梨园界从梨园牌匾看晚清民国的北京梨园界

1星价 ¥46.9 (6.7折)
2星价¥46.9 定价¥7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2527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0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40252755 ; 978-7-5402-5275-5

本书特色

《从梨园牌匾看晚清民国的北京梨园界》一书以北京文博交流馆收藏的七十一方梨园牌匾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梨园牌匾中记载的知名科班、著名演员、“七行七科”演职人员、京剧票友等研究,可以反映出京剧班社发展、梨园弟子日常、剧界交流等诸多方面,突破了以前涉及京剧的史料多为文献、唱片、戏单的研究思路,丰富了北京梨园行的实物资料。同时,将梨园牌匾作为一个切入点,研究晚清民国时期京剧人物形象与社会地位的塑造,京剧自身发展变化与晚清民国社会与文化形态转变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从而展示晚清民国时期异彩纷呈的北京梨园界。

内容简介

《从梨园牌匾看晚清民国的北京梨园界》一书以北京文博交流馆收藏的七十一方梨园牌匾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梨园牌匾中记载的知名科班、有名演员、“七行七科”演职人员、京剧票友等研究,可以反映出京剧班社发展、梨园弟子日常、剧界交流等诸多方面,突破了以前涉及京剧的史料多为文献、唱片、戏单的研究思路,丰富了北京梨园行的实物资料。同时,将梨园牌匾作为一个切入点,研究晚清民国时期京剧人物形象与社会地位的塑造,京剧自身发展变化与晚清民国社会与文化形态转变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从而展示晚清民国时期异彩纷呈的北京梨园界。

目录

绪论

**章 梨园牌匾的内容分析
**节 献立梨园牌匾的时间分析
一、献立梨园牌匾的年代分析
二、献立梨园牌匾的月份分析
第二节 梨园牌匾的匾文内容
第三节 对献匾人的研究
第四节 梨园牌匾的书写者
第五节 梨园牌匾自身所蕴含的价值

第二章 晚清民国北京梨园管理机构的发展轨迹
**节 京剧发展概述
第二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北京梨园行管理机构的演变
一、清初的演出管理机构
二、精忠庙
三、正乐育化会
四、梨目行业会与梨园牌匾
第三节 梨园管理机构的变迁所产生的影响
一、梨园管理机构性质的变化与发展
二、伶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三章 京剧科班与梨园名家
**节 梨园牌匾记载的京剧科班
一、小荣椿班牌匾
二、富连成科班牌匾
三、斌庆社科班牌匾
四、群益社科班牌匾
第二节 梨园牌匾收录的梨园名家
一、梨园名家单独献匾
二、梨园世家集体献匾
第三节 京剧科班及梨园名家敬献牌匾所反映出的社会意义
一、揭示晚清民国时期北京京剧的发展繁荣
二、京剧人物形象与其社会地位的塑造

第四章 梨园牌匾与“七行七科”研究
**节 清末民初梨园界的行当划分
第二节 对“七行”的分析研究
一、文武生行
二、小生行
三、旦行
四、净行
五、丑行
六、武行
七、流行
第三节 对“七科”的分析研究
一、经励科
二、剧装科
三、容装科
四、盔箱科
五、交通科
六、剧通科
七、音乐科
第四节 “七行七科”牌匾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梨园弟子的日常生活
**节 梨园牌匾反映出的严格的戏班班规
第二节 梨饲牌匾体现出的梨园酬神习俗
第三节 梨园牌匾表现出梨园子弟艰辛的学艺生涯

第六章 梨园牌匾展示出梨园界内界外的艺术交流
**节 梨园同仁之间的艺术交流
第二节 票友与梨园界的互动
第三节 梨园子弟在北京宫廷、王府、会馆、戏楼戏园以及梨园管理机构内的演出活动
一、宫廷戏台
二、王府戏台
三、会馆戏台
四、街巷市井的戏园、茶园
五、梨园管理机构中的戏台
第四节 对其他省份梨园行组织的初步探索
一、苏州梨园公会
二、天津的戏曲艺人组织
三、上海伶界联合会
编后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薇,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硕士,现就职于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市智化寺管理处)。主要从事文物保管、业务研究等工作。发表的论文有《智化寺藏梨园牌匾概说》《智化寺馆藏明代龙纹大鼓的修复与保护》《做好照明升级改造工程,让古建博物馆更加亮丽》等。参与《古刹智化寺》《智化寺古建保护与研究》《梨园旧匾》等论著的编撰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