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百年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上下册)

百年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上下册)

1星价 ¥132.1 (7.1折)
2星价¥132.1 定价¥186.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000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882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010200002 ; 978-7-01-020000-2

本书特色

温潘亚等著的《百年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上下)》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与写作,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然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毕竟形成了基本的书写范式,并且还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 归纳、总结和分析这些文学史写作范式的发展演变与成败得失,反思百年中国文学史研究和书写中存在的不利于学术创新的惯性与因循成分,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优化与更新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以便写出更高水准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努力开创百花齐放、多样共存的中国文学史写作新局面,以重新解读伟大的中国文学传统,从而使中华文脉的生命之树常青。

内容简介

根据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的实际情况,本课题采取了以时间为轴的纵向研究与以各种专题史和代表作分析为轴的横向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其中纵向研究包括“草创期(1904-1920年)”“成长期(1921-1940年代)”“演变期(1950-1970年代)”“创新期(1980-2000年)”“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史写作等5个子课题;横向研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20世纪中国台港澳文学史写作”。二是“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三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写作”“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史写作”,再加上“绪论”和“中国文学史书目”,一共是13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都基本按照“写作历程——代表作分析——范式研究”的“三部曲”模式展开研究,“三部曲”中前两部分涉及内容广泛,体量硕大,是研究的重点,第三部分的“范式研究”主要要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提炼,是研究的难点。这一研究范式遵循了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首先是总体梳理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历程,在充分展示中国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的理论高度进行总结。

目录

序 绪论 上编 **章 1904-1920年草创期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节 1904-1920年中国文学史写作历程 一、国外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二、中国*早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三、1904-1920年其他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第二节 1904-1920年中国文学史代表作分析 一、林传甲《中国文学史》分析 二、黄人《中国文学史》分析 三、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分析 四、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分析 第三节 1904-1920年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一、未厘清“文学”的范围 二、缺少“史”的求实态度 三、庞杂特征鲜明 第二章 1921-1949年成长期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节 1921-1949年中国文学史写作历程 一、1921-1926年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二、1927-1936年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三、1937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第二节 1921-1949年中国文学史代表作分析 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分析 二、胡适《白话文学史》分析 三、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分析 四、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分析 第三节 1921-1949年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一、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发展特征 二、理论性、总结性表述不断增强 三、文学史写作的内容、体例及范型逐步确立 四、并非完善状态 第三章 1950-1979年演变期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节 1950-1979年中国文学史写作历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二、“大跃进”时期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三、“大跃进”到“文革”过渡时期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四、“文革”时期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第二节 1950-1979年中国文学史代表作分析 一、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分析 二、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分析 三、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的《中国文学史》分析 四、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分析 五、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三次修改 第三节 1950-1979年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一、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二、“大跃进”到“文革”时期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第四章 1980-1999年创新期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节 1980-1999年中国文学史写作历程 一、新时期之前文学史演变的回顾 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史写作的突破 三、20世纪90年代文学史写作的重塑 第二节 1980-1999年中国文学史代表作分析 一、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分析 二、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分析 三、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分析 四、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分析 五、陈辽、曹惠民《百年中华文学史论》分析 第三节 1980-1999年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一、打破旧有思维束缚,树立新的写作理念 二、重视对西方文学史理论的转化与吸收 三、大文学史观的确立 第五章 21世纪以来多元化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节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写作概观 一、中国古代文学通史的写作 二、中国古代文学分体史的写作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的写作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分体史的写作 五、其他专题文学史的写作 第二节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代表作分析 一、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分析 二、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分析 三、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分析 四、丁帆主编《中国新文学史》分析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一、宏观研究:通史写作的徘徊 二、微观研究:专题史写作的繁荣 三、中国古今文学史研究的失衡与偏执 四、文学史写作的可能与趋势 下编 第六章 20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 **节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历程 一、20世纪初: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的初创期 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的初步繁荣 三、1940-1979年: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的分化 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的复苏与多元化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史代表作分析 一、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分析 二、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分析 三、郭预衡《中国散文史》分析 四、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分析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一、20世纪初:从“杂文学”到“纯文学 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化论与考据学 三、20世纪40年代:自觉创作 四、1950-1979年:政治式写作 五、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化与学术化 第七章 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 **节 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历程 一、酝酿与雏形期(1922-1949) 二、成形与分化期(1950-1989) 三、发展与整合期(1990-2000)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代表作分析 一、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分析 二、任访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分析 三、唐搜《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析 四、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分析 五、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分析 六、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分析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一、阐释话语范式 二、编写体例范式 三、文学版图的变迁 四、编者读者范式 第八章 20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 **节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历程 一、“民族”“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知识考古 二、20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的酝酿期 三、20世纪6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的规划期 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的收获期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代表作分析 一、马学良、梁庭望、张公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分析 二、荣苏赫、赵永铣、梁一儒、扎拉嘎《蒙古族文学史》分析 三、张炯、邓绍基、郎樱《中国文学通史》分析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一、“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界定 二、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立场的演变 三、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体例 第九章 20世纪的中国台港澳文学史写作 **节 20世纪中国台港澳文学史写作历程 一、台港澳文学史写作的阶段划分及理论依据 二、1946-1978年:台湾文学史写作的起步 三、1979-2000年:台港澳文学史写作的兴盛 四、21世纪以来:台港澳文学史写作趋于多元与深化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台港澳文学史代表作分析 一、刘登翰《台湾文学史》分析 二、赵稀方《小说香港》分析 三、方忠《20世纪台湾文学史论》分析 四、饶芄子、杨匡汉《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分析 五、曹惠民《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分析 六、丁帆《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分析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台港澳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一、台港澳文学史写作的范式 二、突破的可能路径 附录一 20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史写作 **节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写作历程 一、五四运动前后的女性文学史写作 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史写作 三、新中国建立初期十七年的中国女性文学史写作 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史写作 五、21世纪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史写作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代表作分析 一、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分析 二、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分析 三、盛英《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分析 四、邓红梅《女性词史》分析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一、“女性文学”的内涵界定 二、性别意识与学术立场的交融 三、中国女性文学史写作中的体例范式 四、性别意识的化入范式 附录二 20世纪的中国比较文学史写作 **节 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史写作历程 一、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比较文学史写作 二、21世纪以来的中国比较文学史写作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史代表作分析 一、曹顺庆《比较文学史》《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分析 二、方汉文《东西方比较文学史》分析 三、徐志啸《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简史》分析 四、朱栋霖《中外文学比较史》分析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 一、困境之中的努力与探索 二、依然需要反思究竟什么是“比较文学史 三、重构与建构 四、要对文学史理论范式进行开拓 五、要注意对分支学科理论的研究 附录三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