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戏曲概说

山西戏曲概说

1星价 ¥24.0 (7.5折)
2星价¥24.0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57157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545715750 ; 978-7-5457-1575-0

内容简介

  《山西戏曲概说》收入作者郭士星近年先后撰写的三篇文章。三篇文章虽然撰写的时间不同,但其主要内容基本相同,都是讲述山西戏曲历史、现状和艺术概貌的。  《山西戏曲概说》可作为宣传戏曲文化的通俗读物,供广大热爱山西戏曲艺术的朋友阅读。同时也可作为作者多年从事山西戏曲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供戏曲界同仁批评指点。

目录

壹 戏曲文化漫谈
贰 漫话山西戏曲文化
叁 源远流长的山西戏曲
展开全部

节选

  《山西戏曲概说》:  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学习、弘扬戏曲文化,是我们的国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中国戏曲是一种通俗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根植于老百姓中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俗性文化。民俗性文化具有三个要素,即大众化、地方化、民族化。大众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为普通大众服务,要具有通俗性、娱乐性、技艺性,要为大众喜闻乐见,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白,听得清楚,要让人好懂、好听、好看。中国戏曲是沿着形成于农村、发展于城市、雅化于宫廷的道路发展而来的。从古至今,戏曲的发展就与农民和市民为主体的民众密切联系在一起。通俗性是戏曲艺术与生俱来的天性,中国戏曲的成长道路是从民间而来,走的是由下而上的道路,所以民间娱乐性也是戏曲的主要品格。当然,娱乐性与艺术性是有区别的。娱乐性偏重于通俗,偏重于感官刺激,艺术性则是要追求美感的品味、精神的享受。戏曲的发展追求的是娱乐性、通俗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主要是要做到三好、三有:三好,即好懂、好听、好看;三有,即有情、有趣、有味。  前面讲到,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所演的故事很多很多,其中有历史故事,也有现代故事;有民间生活故事,也有神话故事。中国戏曲的剧目很多,一个剧目就是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中大部分反映的是历史故事。把这些历史故事排列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画卷。  时间跨度,从上古一直到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各种人物都可以通过这些剧目展现在舞台上,所以中国的戏曲为传播中国的历史知识,为宣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各种优秀的伦理道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农村里好多农民不识字,但他们懂得历史,很懂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这些知识大多是从戏曲文化中得来的。可以说,中国戏曲是传播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老百姓非常喜爱。中国戏曲中的各种语言和唱腔,都与群众的生活和感情有关,特别是地方戏,所唱、所念,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乡音”。所反映的是一种故乡情感、民族情怀,是群众的心声,所以和群众的精神生活紧密相连,大家爱看爱听。可以说,中国戏曲是群众基础*雄厚的艺术形式。现在,社会上各种艺术形式、娱乐形式虽然很多,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还是*爱看戏。中国的戏曲艺术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艰苦跋涉,奔流不息。  ……

作者简介

  郭士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戏剧理论家,书法篆刻家。1940年2月出生于号称“民间艺术之乡”的山西孝义温泉乡傅家社村。自幼受家乡民风民俗的熏陶,酷爱晋剧、碗碗腔、秧歌、皮影、木偶等戏曲艺术。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