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8500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85页
- 出版时间:2019-03-01
- 条形码:9787502850081 ; 978-7-5028-5008-1
内容简介
书稿一共有9个章节, 全面介绍了东莞市中心城区及松山湖开发区抗震防灾规划方案的内容和编制依据, 为了更好地推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 让城市减灾从规划先行, 本书为广大地震工作者提供了一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范本。
目录
第1章 东莞市中心城区及松山湖开发区概况
1.1 地理环境概况
1.2 人口分布概况
1.3 经济发展概况
1.4 上层次规划解读
第2章 规划目的与原则
2.1 规划目的
2.2 规划原则
2.3 规划依据
2.4 抗震设防要求
2.5 规划期限
2.6 规划范围
2.7 编制模式
第3章 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3.1 区域地震活动性评价
3.1.1 地震资料来源
3.1.2 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3.1.3 历史地震对规划区的影响
3.2 区域地震构造背景
3.2.1 区域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
3.2.2 活动盆地
3.2.3 地震危险性影响评价
3.3 东莞市中心城区及松山湖开发区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
第4章 城市用地抗震性能评价
4.1 引用资料概述
4.2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解读
4.2.1 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2.2 工业用地
4.2.3 仓储用地
4.2.4 生活居住用地
4.2.5 绿化用地
4.2.6 生命线工程用地
4.3 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4.3.1 地震破坏影响估计
4.3.2 不利地形影响
4.4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4.5 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
4.5.1 抗震适宜性分区
4.5.2 抗震适宜性综合评价
4.6 城市建设用地抗震规划要求
4.6.1 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6.2 工业用地
4.6.3 仓储用地
4.6.4 生活居住用地
4.6.5 绿化用地
4.6.6 生命线工程用地
第5章 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规划
5.1 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1 建筑物抗震调查概况
5.1.2 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方法
5.1.3 城市重要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4 中小学校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5 医院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6 一般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7 文物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8 抗震能力薄弱地区评价
5.2 建筑抗震规划要求
5.2.1 现有城市重要建筑抗震改造规划
5.2.2 现有中小学校建筑抗震改造规划
5.2.3 现有医院建筑抗震改造规划
5.2.4 现有建筑物抗震能力薄弱地区规划要求
5.2.5 新建建筑抗震规划要求
5.3 建筑物抗震加固和改造策略
第6章 基础设施抗震防灾规划
6.1 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1.1 交通系统现状
6.1.2 交通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1.3 交通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1.4 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2 供水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2.1 供水系统现状
6.2.2 供水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2.3 供水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2.4 供水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3 供电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3.1 供电系统现状
6.3.2 供电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3.3 供电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3.4 供电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4 供气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4.1 供气系统现状
6.4.2 供气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4.3 供气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4.4 供气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5 通信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5.1 通信系统现状
6.5.2 通信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5.3 通信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5.4 通信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6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6.1 医疗卫生系统现状
6.6.2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6.3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6.4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7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7.1 物资保障系统现状
6.7.2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7.3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7.4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第7章 地震次生灾害防御
7.1 地震次生灾害特点
7.1.1 地震次生火灾的特点
7.1.2 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爆炸的特点
7.1.3 地震次生水灾及特点
7.2 规划区内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性调查分析
7.2.1 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调查
7.2.2 地震次生爆炸与毒气扩散危险性调查
7.2.3 地震易燃易爆危险性综合分析
7.2.4 消防能力分析
7.2.5 规划区内地震水灾危险性调查与分析
7.3 地震次生灾害防御
7.3.1 地震次生火灾及易燃易爆灾害防御对策
7.3.2 地震次生水灾防御对策
7.3.3 地震地质灾害防御对策
第8章 避震疏散场所与疏散通道规划
8.1 避震疏散模式及场所分类
8.1.1 避震疏散模式
8.1.2 避震疏散场所分类
8.2 避震疏散场所用地规划标准及选址原则
8.2.1 避震疏散场所规划标准
8.2.2 避震疏散场所选址原则
8.3 避震人口核算与需求分析
8.3.1 现状避震人口核算与需求分析
8.3.2 规划避震人口核算与需求分析
8.4 避震疏散场所用地布局规划
8.4.1 规划思路
8.4.2 规划避震疏散场所用地潜在资源筛选
8.4.3 总体规划
8.5 避震疏散场所用地近期建设规划
8.5.1 现状避震疏散场所用地潜在资源筛选
8.5.2 近期建设避震疏散场所用地
8.6 规划实施建议
8.6.1 规划管控接口
8.6.2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8.6.3 避震疏散场所建设要求
第9章 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9.1 系统基本结构
9.2 抗震防灾规划数据库
9.2.1 数据库内容
9.2.2 数据库结构
9.2.3 数据存储方式设计
9.2.4 数据访问方式
9.2.5 数据库优化设计
9.3 系统功能
9.3.1 基本功能
9.3.2 信息查询
9.3.3 规划服务
9.3.4 图件输出
9.3.5 信息管理
9.4 系统支撑环境
参考文献和资料
1.1 地理环境概况
1.2 人口分布概况
1.3 经济发展概况
1.4 上层次规划解读
第2章 规划目的与原则
2.1 规划目的
2.2 规划原则
2.3 规划依据
2.4 抗震设防要求
2.5 规划期限
2.6 规划范围
2.7 编制模式
第3章 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3.1 区域地震活动性评价
3.1.1 地震资料来源
3.1.2 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3.1.3 历史地震对规划区的影响
3.2 区域地震构造背景
3.2.1 区域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
3.2.2 活动盆地
3.2.3 地震危险性影响评价
3.3 东莞市中心城区及松山湖开发区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
第4章 城市用地抗震性能评价
4.1 引用资料概述
4.2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解读
4.2.1 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2.2 工业用地
4.2.3 仓储用地
4.2.4 生活居住用地
4.2.5 绿化用地
4.2.6 生命线工程用地
4.3 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4.3.1 地震破坏影响估计
4.3.2 不利地形影响
4.4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4.5 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
4.5.1 抗震适宜性分区
4.5.2 抗震适宜性综合评价
4.6 城市建设用地抗震规划要求
4.6.1 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6.2 工业用地
4.6.3 仓储用地
4.6.4 生活居住用地
4.6.5 绿化用地
4.6.6 生命线工程用地
第5章 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规划
5.1 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1 建筑物抗震调查概况
5.1.2 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方法
5.1.3 城市重要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4 中小学校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5 医院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6 一般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7 文物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5.1.8 抗震能力薄弱地区评价
5.2 建筑抗震规划要求
5.2.1 现有城市重要建筑抗震改造规划
5.2.2 现有中小学校建筑抗震改造规划
5.2.3 现有医院建筑抗震改造规划
5.2.4 现有建筑物抗震能力薄弱地区规划要求
5.2.5 新建建筑抗震规划要求
5.3 建筑物抗震加固和改造策略
第6章 基础设施抗震防灾规划
6.1 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1.1 交通系统现状
6.1.2 交通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1.3 交通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1.4 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2 供水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2.1 供水系统现状
6.2.2 供水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2.3 供水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2.4 供水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3 供电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3.1 供电系统现状
6.3.2 供电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3.3 供电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3.4 供电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4 供气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4.1 供气系统现状
6.4.2 供气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4.3 供气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4.4 供气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5 通信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5.1 通信系统现状
6.5.2 通信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5.3 通信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5.4 通信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6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6.1 医疗卫生系统现状
6.6.2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6.3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6.4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6.7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6.7.1 物资保障系统现状
6.7.2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6.7.3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能力评价
6.7.4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第7章 地震次生灾害防御
7.1 地震次生灾害特点
7.1.1 地震次生火灾的特点
7.1.2 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爆炸的特点
7.1.3 地震次生水灾及特点
7.2 规划区内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性调查分析
7.2.1 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调查
7.2.2 地震次生爆炸与毒气扩散危险性调查
7.2.3 地震易燃易爆危险性综合分析
7.2.4 消防能力分析
7.2.5 规划区内地震水灾危险性调查与分析
7.3 地震次生灾害防御
7.3.1 地震次生火灾及易燃易爆灾害防御对策
7.3.2 地震次生水灾防御对策
7.3.3 地震地质灾害防御对策
第8章 避震疏散场所与疏散通道规划
8.1 避震疏散模式及场所分类
8.1.1 避震疏散模式
8.1.2 避震疏散场所分类
8.2 避震疏散场所用地规划标准及选址原则
8.2.1 避震疏散场所规划标准
8.2.2 避震疏散场所选址原则
8.3 避震人口核算与需求分析
8.3.1 现状避震人口核算与需求分析
8.3.2 规划避震人口核算与需求分析
8.4 避震疏散场所用地布局规划
8.4.1 规划思路
8.4.2 规划避震疏散场所用地潜在资源筛选
8.4.3 总体规划
8.5 避震疏散场所用地近期建设规划
8.5.1 现状避震疏散场所用地潜在资源筛选
8.5.2 近期建设避震疏散场所用地
8.6 规划实施建议
8.6.1 规划管控接口
8.6.2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8.6.3 避震疏散场所建设要求
第9章 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9.1 系统基本结构
9.2 抗震防灾规划数据库
9.2.1 数据库内容
9.2.2 数据库结构
9.2.3 数据存储方式设计
9.2.4 数据访问方式
9.2.5 数据库优化设计
9.3 系统功能
9.3.1 基本功能
9.3.2 信息查询
9.3.3 规划服务
9.3.4 图件输出
9.3.5 信息管理
9.4 系统支撑环境
参考文献和资料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5.0¥50.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4.0¥16.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1.4¥38.0 -
改变世界的发现
¥16.8¥48.0 -
喜马拉雅山珍稀鸟类图鉴
¥27.9¥68.0 -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二十讲
¥12.9¥43.0 -
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12.7¥39.8 -
声音简史
¥30.2¥52.0 -
宇宙与人
¥10.5¥35.0 -
星空探奇
¥11.7¥39.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8.4¥28.0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
¥14.4¥48.0 -
图说相对论(32开平装)
¥14.7¥46.0 -
走进天文
¥10.5¥35.0 -
现代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18.4¥68.0 -
几何原本
¥61.8¥93.6 -
宇宙、量子和人类心灵
¥43.5¥58.0 -
离散数学(第六版)
¥33.9¥49.9 -
自然感悟丛书街巷里的四季:成都草木寻踪
¥33.0¥50.0 -
民国时期机电技术
¥13.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