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0633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2页
  • 出版时间:2019-03-01
  • 条形码:9787030606334 ; 978-7-03-060633-4

本书特色

有机电致发光被普遍认为是新一代绿色环保的显示与照明技术。金属配合物不仅是一类优异的电致发光材料,而且在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里程碑式的角色。本书系统地介绍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涉及的方法、原理与技术,并全面地综述金属配合物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分八章,*章介绍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电致发光研究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实验方法、原理和测试技术;第三至七章依次介绍s区、p区、d区、ds区和f区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第八章介绍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以外的其它功能材料在电致发光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

有机电致发光被普遍认为是新一代绿色环保的显示与照明技术。金属配合物不仅是一类优异的电致发光材料,而且在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里程碑式的角色。本书系统地介绍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涉及的方法、原理与技术,并全面地综述金属配合物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分八章,**章介绍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电致发光研究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实验方法、原理和测试技术;第三至七章依次介绍s区、p区、d区、ds区和f区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第八章介绍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以外的其它功能材料在电致发光研究中的应用。

目录

目录 丛书序 i 前言 iii 第1章 光致发光与有机电致发光基础 001 1.1 光致发光基本原理与类型 001 1.1.1 荧光 002 1.1.2 磷光 004 1.1.3 延迟荧光 005 1.1.4 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发光 006 1.2 金属配合物光致发光 007 1.2.1 金属离子微扰的配体发光 007 1.2.2 配体传能的金属离子发光 009 1.2.3 配体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发光 010 1.3 有机电致发光基本原理、结构与材料 012 1.4 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 014 参考文献 015 第2章 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研究方法 017 2.1 配合物的获得与鉴定 017 2.1.1 配合物的设计 017 2.1.2 配合物的合成 018 2.1.3 配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019 2.1.4 配合物的结构确认与纯度分析 019 2.2 配合物相关性能表征 020 2.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021 2.2.2 荧光光谱 022 2.2.3 量子产率 029 2.2.4 激发态寿命 030 2.2.5 循环伏安法 031 2.2.6 热分析 033 2.3 配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制备与测试 035 2.3.1 器件结构的设计 035 2.3.2 器件的制备 037 2.3.3 器件的测试 038 参考文献 043 第3章 s区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 045 3.1 锂(Li+)配合物 046 3.2 铍(Be2+)配合物 050 3.3 镁(Mg2+)配合物 054 3.4 本章小结 054 参考文献 055 第4章 p区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 057 4.1 铝(Al3+)配合物 057 4.1.1 8-羟基喹啉衍生物为单一配体的铝配合物 058 4.1.2 其他单一配体的铝配合物 063 4.1.3 混合配体的铝配合物 064 4.2 镓(Ga3+)配合物 066 4.3 铟(In3+)配合物 069 4.4 锡(Sn4+)配合物 070 4.5 铅(Pb2+)配合物 072 4.5.1 传统铅配合物 072 4.5.2 铅配合物量子点 073 4.6 本章小结 075 参考文献 075 第5章 d区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 078 5.1 铱(Ir3+)配合物 078 5.1.1 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078 5.1.2 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081 5.1.3 绿光铱配合物 086 5.1.4 红光铱配合物 090 5.1.5 蓝光铱配合物 093 5.2 铂(Pt2+)配合物 096 5.2.1 含二齿配体的铂配合物 097 5.2.2 含三齿配体的铂配合物 102 5.2.3 含四齿配体的铂配合物 106 5.3 锇(Os2+)配合物 110 5.4 铼(Re+)配合物 112 5.5 钯(Pd2+/Pd)配合物 115 5.5.1 Pd2+配合物 115 5.5.2 Pd 配合物 117 5.6 钌(Ru2+)配合物 118 5.7 钪(Sc3+)配合物 119 5.8 钇(Y3+)配合物 120 5.9 锆(Zr4+)配合物 120 5.10 铪(Hf4+)配合物 120 5.11 锰(Mn2+)配合物 121 5.12 本章小结 121 参考文献 121 第6章 ds区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 131 6.1 亚铜(Cu+)配合物 131 6.1.1 离子型亚铜配合物 132 6.1.2 中性亚铜配合物 135 6.2 银(Ag+)配合物 140 6.3 金(Au+)配合物 142 6.4 锌(Zn2+)配合物 144 6.5 镉(Cd2+)配合物 146 6.6 本章小结 147 参考文献 147 第7章 f区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 152 7.1 铕/亚铕(Eu3+/Eu2+)配合物 155 7.1.1 铕配合物 155 7.1.2 亚铕配合物 167 7.2 铽(Tb3+)配合物 168 7.2.1 乙酰丙酮类铽配合物 169 7.2.2 吡唑啉酮类铽配合物 172 7.2.3 羧酸类铽配合物 178 7.3 铈(Ce3+)配合物 179 7.4 镨(Pr3+)配合物 181 7.5 钕(Nd3+)配合物 182 7.6 钐(Sm3+)配合物 187 7.7 钆(Gd3+)配合物 190 7.8 镝(Dy3+)配合物 191 7.9 钬(Ho3+)配合物 193 7.10 铒(Er3+)配合物 195 7.11 铥(Tm3+)配合物 201 7.12 镱(Yb3+)配合物 204 7.13 镥(Lu3+)配合物 211 7.14 本章小结 212 参考文献 212 第8章 金属配合物作为其他功能材料 221 8.1 空穴注入材料 221 8.2 空穴传输材料 225 8.3 电子阻挡材料 228 8.4 主体材料 229 8.5 空穴阻挡材料 231 8.6 电子传输材料 233 8.7 电子注入材料 235 8.8 本章小结 236 参考文献 236 简写对照表 239 索引 241 彩图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志伟,北京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出生于湖北孝感,2003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08年获北京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8-2009年、2009-2011年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回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以新颖光电和电光转换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为主线。结合材料在原型器件中的信息反馈.探索光电和电光转换新机理,发展材料新体系,解决光电材料制备、薄膜加工和器件集成涉及的相关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兴趣集中在配合物、亚铜配合物、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以及锡基钙钛矿材料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基金、贵研铂业课题、京东方课题等。获授权国际、国内专利十余项,其中部分专利已转让或产业化。以**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J.Am.Chem.Soc.、Adv.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参与撰写Topic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The Future of Semiconductor Oxides in Next-Generation Solar Cells、《稀土纳米材料》等专著。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大会/邀请报告。曾担任第七届亚洲有机光电子学研讨会总秘书长、第七届全国配位化学会副秘书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