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限:中国的灰姑娘故事

叶限:中国的灰姑娘故事

1星价 ¥23.6 (6.2折)
2星价¥23.6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831529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58315299 ; 978-7-5583-1529-9

本书特色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叶限,她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此后她与继母一起生活,而继母待她很不好。可怜的叶限,穿着破衣烂衫,干着家里所有的苦差事。当节日到来时,继母和她的亲生女儿们高高兴兴去跳舞,而叶限却被留在家里,幸好她的大鱼帮助了她……
叶限的故事基本上与欧洲常见的灰姑娘童话相同,尽管它以中国为背景,并且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令人惊讶的是,它至少比西方已知的*早版本早了1000年左右。本书故事所依据的中国古代手稿,创作于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以前。
路易·爱玲*初是从祖母那儿听来的叶限的故事,她用诗意的简约重述了它,使它重新成为中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而杨志成用粉彩和水彩描绘的图画熠熠生辉,在如同折叠彩绘屏风的画板上大放光彩,反映出他对中国传统的深情厚意,并真正表达出这个广受欢迎的故事的精髓。
作家与画家共同创作了这本书,它不仅具有学术上的价值,而且也是一本充满古典美的作品,对所有的孩子都深具魅力。
学术价值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叶限,她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此后她与继母一起生活,而继母待她很不好。可怜的叶限,穿着破衣烂衫,干着家里所有的苦差事。当节日到来时,继母和她的亲生女儿们高高兴兴去跳舞,而叶限却被留在家里,幸好她的大鱼帮助了她……
叶限的故事基本上与欧洲常见的灰姑娘童话相同,尽管它以中国为背景,并且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令人惊讶的是,它至少比西方已知的*早版本早了1000年左右。本书故事所依据的中国古代手稿,创作于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以前。
路易·爱玲*初是从祖母那儿听来的叶限的故事,她用诗意的简约重述了它,使它重新成为中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而杨志成用粉彩和水彩描绘的图画熠熠生辉,在如同折叠彩绘屏风的画板上大放光彩,反映出他对中国传统的深情厚意,并真正表达出这个广受欢迎的故事的精髓。
作家与画家共同创作了这本书,它不仅具有学术上的价值,而且也是一本充满古典美的作品,对所有的孩子都深具魅力。
学术价值
“叶限”的故事来自《酉阳杂俎》,它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笔记小说,作者段成式,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人。《酉阳杂俎》有过许多版本,这里展示的是清朝(公元1644-1911年)作者张海鹏在其丛书本《学津讨原》中收录的版本。欧洲*古老的灰姑娘故事诞生于1634年的意大利,晚于“叶限”的故事,这很可能表明:“灰姑娘”的故事是从亚洲传播到欧洲的。

内容简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叶限,她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此后她与继母一起生活,而继母待她很不好。可怜的叶限,穿着破衣烂衫,干着家里所有的苦差事。当节日到来时,继母和她的亲生女儿们高高兴兴去跳舞,而叶限却被留在家里,幸好她的大鱼帮助了她……

相关资料

《叶限》:流动与融合中的生命体验

红泥巴儿童阅读网站创始人、儿童阅读推广人 阿甲

在旅居国外的华裔绘本创作者中,杨志成无疑是*负盛名的一位大家,他的多部重要作品都已引进出版,并且在国内拥有无数粉丝。不过有一次我在与一位编辑聊书时忍不住抱怨:为什么杨先生*重要的作品之一《叶限》迟迟没有人引进呢?因为在我看来,它的完美与重要一点儿也不亚于曾获得凯迪克金奖的《狼婆婆》,大家怎么能忽略了这样一本美丽的书呢?所以,今天终于能见到这个中文版本,我实在是喜出望外。
如版权页的创作说明所言,《叶限》的故事出自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比欧洲有文字记载的*古老的“灰姑娘”故事版本早大概八九百年。不过有意思的是,绘本《叶限》的副标题是“中国的‘灰姑娘’故事”。本来,假如按时间先后倒是可以将《灰姑娘》称为“西方的‘叶限’故事”,但那样的话,谁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故事了。实际上,杨志成*早也是从英国学者整理的 “中国故事”读到的英文故事,从此萌生了为之画绘本的想法。但这本书的创作对他而言并非轻松自然完成的,那是一个相当曲折的寻根溯源的研究过程。他在研究中发现,叶限其实不是一般意义上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很可能是在秦汉以前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苗人,他们中的一支后来辗转迁徙到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山区。这些研究都成了杨志成确定如何绘制这本书的基本线索。经过几年研究,又经过了两年多的精心创作,终于在1982年出版了这本书。
无独有偶,很巧的是,在那个年代中国本土的童书创作者也注意到了那个笔记故事。由鲁兵改编撰文、速泰熙绘图的《叶限》图画故事收录于1991年出版的《鱼的故事》中,这是个完全汉化的版本,没有少数民族的痕迹,而且所有人任何时候都穿着鞋。但对杨志成而言,鞋子的问题曾经是创作中*的难题,因为“灰姑娘”故事里必须有鞋,而据他的考证,叶限的族人平常不穿鞋!幸好,他后来意外地发现,那个时代的苗人尽管平时不穿鞋,但在音乐舞蹈活动中的确是要穿鞋的。故事终于又能讲(画)下去了。
与通行版《灰姑娘》相比较,《叶限》故事发展的关键点的确非常相似:女主人公勤劳美丽、后母的虐待、设置的难题、神力的帮助、舞会的盛装、跑丢的鞋子、试穿鞋子、美满的姻缘、对后母的惩罚……杨志成版的文字故事是由路易·爱玲改编重述的,讲成儿童故事自然要添枝加叶,比如当叶限试穿金鞋成功,笔记故事的原文只是“色若天人也”,而改编版则是:“多么可爱,就像一位天仙!国王突然间听到了内心的呼喊,他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真爱。”如此这般的一见钟情,又进一步向《灰姑娘》靠拢,结果当然更为相似了。
可是杨志成为什么会那么渴望用绘本重述这个故事呢?仅仅为了表达对相似度的惊叹吗?我想这的确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那是故事的差异所带来的神奇触动。表面上看,《叶限》故事中*特别的是那条金鲤鱼。这条鱼和它死后留下的鱼骨,再加上从天而降来指导叶限的老人,它们所起的作用与《灰姑娘》中那位仙女相仿。从这个角度看,它们都是故事中临时出现的配角。前面提到的那个《鱼的故事》版本中,鱼在被后母杀害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处理手法。但杨志成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手法,竟然让这条鱼贯穿始终,这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叶限的鱼仙出现在每一页,这本身就很神奇,小读者肯定乐意玩这样的视觉游戏:在每幅画面中找到那条鱼!一开始你可能觉得很自然,因为故事里本来就有鱼。但画家并不是按实际大小比例画的鱼,他的鱼往往占据了画面的主体部分,而故事中的人物反而缩小了,或是置身于鱼的背景之前,或是干脆隐约成了鱼的某一部分,比如鱼眼睛或鱼嘴巴。当鱼活着的时候,叶限和鱼的关系还比较好解释,叶限或是在鱼眼睛的位置,或是似乎置身于鱼的怀抱。可是,当鱼死去后,画面中仍然有那条鱼,先是那位披着翠绿衣服的老人出现时,鱼以老人的某种变形出现了;接着是两幅叶限对鱼的跪拜图,此时鱼成了叶限的保护神;再往后就是节日庆典的三幅图,跳舞的女人、围观的女人、后母与继姐姐,她们的形象都融在大鱼头里,而鱼也表现出相应的欢快、好奇或恶毒威胁的状态。故事发展到这里,叶限还是叶限,鱼还是鱼。直到后来,叶限乘着月色去拾回金鞋的时候,她的形象开始融入了那条鱼,而*后当她“色若天人”般站在国王面前时,满幅画面的大特写,叶限与鱼完全融为一体,她的翠羽衣飘扬的衣摆也可以看作是鱼尾,而鱼头隐身于叶限背后。此时,她的清晰度*次超过了那条鱼。*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后一幅画,在立着“懊女冢”的那片森林里竟然还有鱼的影子,不信你去找找。
可以不夸张地说,在杨志成版的《叶限》里,那条鱼是*主角,其重要性一点儿也不亚于叶限,它使这个“灰姑娘”版本变得非常独特。我们不得不思考画家所要表达的象征意义。比如鲤鱼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力特别顽强的鱼,它们常常会逆流上溯去产卵,还有“跳龙门”的美誉。在这本书中,那条鱼特别生猛,姿态和表情也相当丰富。仔细看,它的确是有表情的,当然那也可能是故事当时的气氛、人物的情绪,或是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再仔细看画面,画家非常巧妙地为这条鱼准备了非常特别的自由游动的空间。叶限的鱼养在池子里,杨志成的鱼养在书里。池子是有范围的,书也是有范围的。画家特意将画面切割成或三或四(偶尔是二)块的红线框格,这与他后来1990年获得凯迪克金奖的《狼婆婆》所采用的手法一样,很可能是借用了中国屏风画的表现手法,让画面出现了大量有序的空隙,等着观赏者来参与,用想象来填补空白。杨志成的鱼就是在这样的空间里游动的,我们常常只能看到鱼的一部分,鱼头、鱼身或鱼尾,但我们知道整条鱼都在那里游着;我们往往发现鱼所展露的部分被限定在红线框格内,但有时也会惊讶地发现它把鱼头(或鱼嘴)伸出了框格,这时我们似乎都能听到它在说话!
那么这条鱼在说什么呢?画家并没有设定标准答案,每一位读者可能听到的都不一样。和孩子一起赏读的大人,*好能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不过画家似乎通过叶限对鱼的态度也提供了一点示范,就是在聆听时应当保持必要的敬畏。
对杨志成个人而言,这条鱼很可能说了某些特别有智慧的话。鱼在中国的文化符号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代表阴阳的太极图,白眼黑鱼和黑眼白鱼正好构成了阴阳双鱼。大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杨志成拜师修习太极拳,老师是人称“五绝老人”(诗、书、画、拳、医)的郑曼青先生,对太极拳(理)的钻研从此伴随一生,这种探索生命体验之道的哲学也渐渐融入了他的创作。带着这样的视角,在观赏《叶限》的插画和文图版式时,似乎能感觉到画面在动,实际上是气韵的流动。早在1968年获凯迪克银奖的《公主与风筝》中,他在画面中的大幅留白就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叶限》也是如此,但因为分割的框格和鱼奇特的动作姿态,画面的流动感就更加明显,如果我们将留白看作“阴”,而将图画(主要是鱼)看作“阳”,也许就不难理解这种神奇的流动感是如何实现的。如果再夸张一点,尝试将那条鱼游动的轨迹看作太极拳的拳式呢?
当然,这仍然可能只是艺术家有意无意的借用,纯粹是跟读者(尤其是小朋友们)玩的某种视觉游戏。但如果我们将杨志成创作的所有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就会发现他的确有更深层的求索,他在探索生命之道,而身为一个有特殊成长背景(在中国出生长大、在美国成就事业)的华人,他一直在探究身份认同与文化融合的课题。假如将差异与相似也看作阴与阳的话,文化的融合本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有一位书友曾对我感叹说,许多中国传统故事经过外国人重述,或是有异域文化背景的华人(比如杨志成、陈江洪等)重述,似乎就变得更加有趣,至少是更有孩子气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除了讲述的方式比较新鲜、比较有创意外,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假想的讲述对象扩大了范围,为了让异文化的小读者们也能接受,他们将故事提纯了,留下了*普世价值的那部分。
说回《叶限》这本书,其实还应该特别提一提那位文字改编者路易·爱玲,她1949年出生于纽约市,也是美籍华裔,她的母亲曾是纽约市公立学校中*位被聘用的华裔教师。她从小就听过父母和他们那一辈人如何在美国奋斗而获得身份认同的许多故事,她自己勤奋读书,一直到拿到教育学和图书馆学的双料硕士。她曾经做过教师和儿童图书馆员,在创作《叶限》成功后渐渐转行,后来参与创办了一家小型出版社龙鹰出版社,专门致力于写作、出版与美籍亚裔人士相关的童书,比如她为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华裔时装设计师王薇薇等人写过给孩子们读的传记。
据说《叶限》原是路易·爱玲家口耳相传三代的故事,在为绘本改编重述的过程中,她非常惊讶地发现,这个家传故事居然可以一直上溯到中国唐代的笔记小说。我猜,她当时的自豪感一定油然而生吧。
如果再深究下去,“灰姑娘”故事原型也许还有更为古老的版本,比如有人提到公元前1世纪希腊历史学家记载的嫁到埃及的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不过到底原型的源头在哪里、谁家的故事*古老,对于今天的读者已经不太重要。古老故事的变迁同样也是流动与融合的过程,真正重要的是今天我们赋予它怎样的意义,在故事中可以获得怎样的体验。
从这个角度看,路易·爱玲和杨志成联手提供的这本绘本,也许是《叶限》在当下*值得与孩子一起分享的版本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路易·爱玲: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萨拉·劳伦斯学院,并获得惠洛克学院的研究生学位。在波士顿附近的学校教过书,后回到纽约,现居于新泽西,和丈夫帕特里克、女儿梅勒妮生活在一起。
叶限的故事在她的家族中流传了三代,她发现这个灰姑娘的故事*早记录在一份古老的中国手稿中(该手稿已经影印在本书的首页),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个故事从唐朝(公元618-907年)起就开始在中国流传,而已知*早的欧洲版本是1634年的意大利故事。
绘者简介
杨志成:出生于中国天津,在上海长大,十几岁时去了美国。他毕业于伊利诺州立大学建筑系,后来又转到洛杉矶艺术学院学习广告设计。他为孩子们创作了许多美丽的书籍,其中包括《公主的风筝》《狼婆婆》《7只瞎老鼠》《雪山之虎》等约100部,曾3次获得美国凯迪克图画书奖。
译者简介作者简介
路易·爱玲: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萨拉·劳伦斯学院,并获得惠洛克学院的研究生学位。在波士顿附近的学校教过书,后回到纽约,现居于新泽西,和丈夫帕特里克、女儿梅勒妮生活在一起。
叶限的故事在她的家族中流传了三代,她发现这个灰姑娘的故事*早记录在一份古老的中国手稿中(该手稿已经影印在本书的首页),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个故事从唐朝(公元618-907年)起就开始在中国流传,而已知*早的欧洲版本是1634年的意大利故事。
绘者简介
杨志成:出生于中国天津,在上海长大,十几岁时去了美国。他毕业于伊利诺州立大学建筑系,后来又转到洛杉矶艺术学院学习广告设计。他为孩子们创作了许多美丽的书籍,其中包括《公主的风筝》《狼婆婆》《7只瞎老鼠》《雪山之虎》等约100部,曾3次获得美国凯迪克图画书奖。
译者简介
常立:童话作家,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翻译有《一条聪明的鱼》《想象有一天》《夏天守则》等图画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