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杨雄与六朝之学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杨雄与六朝之学

1星价 ¥63.3 (5.6折)
2星价¥63.3 定价¥11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11514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1页
  • 出版时间:2019-04-01
  • 条形码:9787221151483 ; 978-7-221-15148-3

内容简介

  《扬雄与六朝之学》研究论域有二:一是关于扬雄学术思想文化及其影响的研究,二是关于六朝之学之渊源的研究。简言之,就是关于扬雄与六朝之学之渊源影响关系的研究。通过对扬雄的生平经历、家族背景、师友网络、人生哲学、性情好尚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其影响六朝之学的可能性;通过对其学术渊源、思想背景、学术观念、学术方法、学术思想、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等方面研究,揭示其对六朝之学的具体影响。  《扬雄与六朝之学》的*终目标,就是证实“六朝之学始于扬雄”这个学术“假说”。

目录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序
绪论
一、选题缘起
1.治学反思与学术追求
2.学术积累与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1.关于扬雄人生性情与六朝名士风范之关系的研究
2.关于扬雄学术思想及其对六朝之学的影响研究
3.关于扬雄文学创作、理论及其影响的研究
三、本书要旨
1.“六朝”界定与论域说明
2.本书要旨

**章 六朝之学之起始:东汉末年抑或是西汉末年
一、六朝之学始于东汉末年,起于马融
1.六朝之学始于东汉末年
2.六朝之学起于马融
二、六朝之学起于西汉末年,始于扬雄
1.六朝之学起于西汉末年
2.六朝之学始于扬雄
三、结语:六朝之学的远源与近源

第二章 汉晋间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之大势
与扬雄影响六朝之学的可能性
一、汉晋间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变迁之大势及其历史必然性
1.汉晋间士风、学风、文风之差异概说
2.汉晋间学术文化思想发展之总体趋势
二、扬雄影响六朝之学的可能陛
1.独特的家族背景和家庭生活
养成了扬雄的寂寞清静和深沉之思
2.具有“异端”特质的师友网络
培植了扬雄思想的“异端”特色
3.富于“边缘活力”的地域环境涵孕了扬雄的创新精神

第三章 企慕玄远:扬雄与六朝名士风范
一、汉晋间士风之变迁与六朝名士新风范概说
1.“通侻”之风
2.“雅远”之致
3.“旷达”之境
二、简易佚荡与一往情深:
扬雄的人生行事、性情好尚与六朝名士风范
1.简易佚荡:扬雄的人生行事
2.-往情深:扬雄的性情好尚
三、明哲保身与俟时而动:扬雄的人生哲学与处世理念
1.明哲保身:扬雄的人生哲学
2.俟时而动:扬雄的处世理念
3.安贫乐道:扬雄的人生理想
四、余论:扬雄与陶渊明

第四章 扬雄的学术思想渊源与方法创新
一、扬雄时代的学术背景
1.今文经学一统天下:扬雄学术研究的大背景
2.今古文学剧烈争论:扬雄学术研究的小环境
二、扬雄学术思想之渊源
1.扬雄与孔孟之学
2.扬雄与老庄之学
三、扬雄在学术观念和治学方法上的创新
……
第五章 扬雄的学术思想与六朝之学
第六章 扬雄在中古文学史上的转折性意义
第七章 扬雄文论与六朝文论新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扬雄与六朝之学》:  之成语而入诗,还表现在用扬雄的儿子扬乌与自己的儿子陶佟作比较上。基于上述显见之影响,范氏以为:“陶公生活在扬子四百年之后,他们隔着历史的河岸而莫逆于心。……毫无疑问,前者(扬雄)乃是后者(陶渊明)*重要的理性源泉之一。”  范氏之文,实多发明,颇有启发。若就扬雄于陶渊明之影响的讨论堪称全面者,当推吴氏之文。其中值得注意,且可进一步申论者,是其关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与《汉书·扬雄传》之渊源影响关系的讨论。《汉书·扬雄传》“自《法言》目之前,皆是雄本《自序》之文”,故两篇皆为自叙传。据吴文说,陶文仿扬文之痕迹相当明显,据此可知二人之性情有相当成分的暗合之处。其一,陶文“闲静少言”,扬文“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其二,陶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扬文“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其三,扬文“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陶文“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四,扬文“清静亡为,少嗜欲”。陶文“不慕荣利”。其五,扬文“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文“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六,《扬雄传》说:“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陶文“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还,曾不吝情去留”。以上六点,足证陶渊明撰写《五柳先生传》时,肯定参考或者直接仿效了扬雄之《自叙》或者班固之《汉书·扬雄传》。而其所以要刻意参考或者仿效,就是基于二人在思想、性情、好尚等诸多方面有近似之处。略而言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简易佚荡,超然物外。扬雄为人之简易佚荡,前已述及。其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牵,“用心于内,不求于外”,其超然物外之情怀,前已论及。陶渊明之“不慕荣利”,超越生死,淡然处世,忘怀得失,更为学者所熟知。此乃二人于精神上*为契合之处。故渊明常以子云自况,亦是题中应有之义。其二,任真深情,文酒风流。扬雄表面上的淳谨儒雅,实不能掩盖其内心之一往情深。其一往情深之表征,前已论列。文酒风流实为扬雄一生之真性情,故史称其“实好斯文”,“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其于酒之偏爱,为酒所做之辩护,不仅影响及于刘伶之《酒德颂》,“开阮籍以酒对抗名教之风”,实为中国文化史上文酒风流之早期代表人物。渊明之于酒,可谓六朝名士中于“酒中真味”体会*深且切者,而其论酒所撰之《饮酒》组诗中,竟然有两篇以扬雄为题材(其五“结庐在入境”、其十八“子云性嗜酒”)。其《五柳先生传》仿《扬雄传》述己于酒之偏爱,皆可见渊明、扬雄于品味“酒中真味”上的契合。渊明之任真与深情,可称为魏晋风流之大宗。其于品味“酒中真味”之际,或“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或“酣觞赋诗,以乐其志”,其文酒风流,皆于扬雄有不谋而合之处。其三,安贫乐道,依隐畅怀。贫之于扬雄,在中国文化史上实有标志性的意义,故学者言文士之贫,文人以贫典入诗,皆多涉及扬雄,甚或以为“扬雄不贫,不能作《玄》《言》”。扬雄不仅是“安贫”,甚至是“乐贫”,他之所以能达致如此超然之境界,是因其“乐道”。因其“乐道”,追求智性,以知识的探求为人生之快乐,故虽置身于名利之场,却能逍遥于名利得失之外,纯然是一个“朝隐”形象。由此,其对隐士亦多加推崇,可视为中国文化史上首次对隐士以正面和全面评价者。  ……

作者简介

汪文学,苗族,1970年9月生,贵州思南人,九三学社社员。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曾任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会副会长、贵州省苗学会副会长、贵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导师。现任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