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1137019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38
- 出版时间:2019-06-01
- 条形码:9787101137019 ; 978-7-101-13701-9
本书特色
近代中医面临“废医”的生死存亡考验,一旦失败将万劫不复。基于传统气论与细菌学的近代中西医博弈,既是一场学理和技术的博弈,更是一场话语权和生存权的争夺。博弈的结果是西医胜出,中医在自救中得以幸存,为重生赢得一线生机。 近代中国国运衰微,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危机,中医同样如此。而今,抗生素的弊端日益明显,中医的技术价值也在发扬,如青蒿素的发现,这一切都说明这场关乎中西文化冲突的博弈至今没有停止。 本书立足于以中国医学视角书写中国现代史,聚焦近代中医学与细菌学的各种交锋、对话、排拒与汇通,力图重现中医在西医的科学实验及一步步占据国家卫生主权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自身的外感热病知识体系构建中医式的传染病学,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医理念和药物可以发挥效用的空间。重现这段历史,意在唤醒中医对自身体系的认识与自信、变革与创新,帮助大众了解中医文化的价值,走出百年来“废医案”的阴影,也为个人的实际治疗与日常养生,提供另一种思考的可能性。
内容简介
本书从医学史出发,聚焦中西医激烈冲突、论战的近代中国社会,力图重现一段中医在西医的科学实验和一步步占据国家卫生主权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自身的外感热病知识体系,来构筑一套中医式的传染病学,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医药可以发挥的空间。作者不盲从西方理论,从传统文化中构思,创造从“重层医史”的视角出发的新研究。先铺陈出中西医论争的时代氛围,并细心地关照了近代中医在古典文献、日常生活养生抗病、医者志业和中西疾病观的对话等各方面的史实,展现了全面的视角。受现代医学影响,传统中医虽仍为民众信任,但其实有很多论述与临床技术其实是处在一种“准失传”的状态,多数中医不去重视,民众也不知道传统中医有何更强的能耐,国家投入也很薄弱,遂使传统医学的理论、技能的运用范围,愈来愈窄,这是很好可惜的事情。历史学研究不能与现实生活脱节,作者透过医史的研究,希望能唤醒中医们对自身体系的认识与自信,并期待更多民众与知识分子(包括现代西医与科学家)了解中医文化之价值,走出百年来“废中医”的阴影,扬弃刻板的印象,也为自己的实际治疗与日常养生,提供另外一种思考的可能性。
目录
作者简介
皮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医疗史与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医医史文献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医疗社会史、疾病史、身体史、中国近代战争与科技方面的研究。著有《近代中医的身体观与思想转型——唐宗海与中西医汇通时代》、《台湾日日新——当中药碰上西药》、《“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外感热病的知识转型与日常生活》、《国族、国医与病人——近代中国的医疗和身体》,合编《卫生史新视野——华人社会的身体、疾病与历史论述》、《药品、疾病与社会》。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3.6¥58.0 -
大明日落:崇祯王朝的人与事(八品)
¥7.0¥26.0 -
人类酷刑简史
¥23.6¥59.0 -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24.0¥6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安史之乱
¥27.9¥68.0 -
中国通史
¥23.0¥45.0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九说中国
¥8.0¥25.0 -
万历十五年
¥20.6¥25.0 -
明朝那些事儿:第陆部日暮西山
¥8.9¥29.8 -
显微镜下的大明
¥39.0¥52.0 -
小字白劳-李零自序集
¥22.1¥65.0 -
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辛卯侍行记
¥24.0¥68.0 -
名师讲堂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26.5¥78.0 -
三国史话
¥15.5¥42.0 -
日本历史
¥15.8¥48.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0.1¥29.8 -
中国历史速记图表
¥9.9¥38.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9.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