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大传统的文学人类学视野

文化大传统的文学人类学视野

1星价 ¥48.4 (5.5折)
2星价¥48.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5085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06页
  • 出版时间:2019-06-01
  • 条形码:9787569508598 ; 978-7-5695-0859-8

本书特色

丛书简介: “中国文学人类学原创书系”为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科创立与发展40年来的集大成之作,不仅对国外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整合与阐释,更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语境,做出极富新意的解读与创新。本书系第二辑共19种,精选本学科各领域名家、大家的代表作和新作,呈现较为完整的学科阵容和作品方阵。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学人类学图书资料体系、教学科研资源数据库,推进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新发展。 本书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学人类学的文化大传统视角研究具体文化问题的成果。上编探讨文学人类学的文学观、文学人类学的 “N级编码”与“N重证据”的关系等;中编围绕献祭文化传统、文明交往中的“屠龙”等个案展开;下编围绕玉器的文化编码、仙洞原型等个案展开,论述文学人类学与文化大传统,包括民间神话、祭祀、禳灾等文化传统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 从文学人类学理论着手, 思考文学的功能、文化大传统、文化表述中的N级编码及其背后的隐蔽秩序。文化大传统多种多样, 分布在文化表述的各个层面, 包括替罪羊原型、屠龙机制、天书传统、禳灾仪式等。物和图像是元编码, 处于编码的*深层, *能直接体现文化的深层结构。

目录

上编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文学何为?——文化大传统对文学价值的重估003 探案式逆推与“N级编码”、“N重证据”、多重解码兼就多重解码与叶舒宪教授商榷015 四重证据的升级改造与国学建设的当代价值027 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谣言、流言与叙述大传统040 中编 文学人类学与文化大传统 献祭文化传统与“替罪羊”理论063 早期文明交往、分岔中的“屠龙”文化传统083 民族民间屠龙文本与禳灾隐喻104 迷狂与书写:对“天书”母题的再反思127 “大闹”与“伏魔”:《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的禳灾结构146 神话观念到民间信仰:明清宝卷所见西王母信仰本源163 祭祀仪式剧与包公形象的演变187 陕西“血社火”的历史文化新探207 下编文学人类学与物叙述 论纪念碑性玉器的文化编码229 一个禳灾祭祀的神话文本:臊子面文化传统论249 曹唐游仙诗中的仙洞原型——兼及历史演进中的乌托邦定势276 口头与书写之间:文学传播史的一次大变局 ——以元代包公故事传播为中心的考察288 后记30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叶舒宪,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入选的学科带头人。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客座教授。主编“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神话学文库”、“神话历史丛书”等。著有《中国神话哲学》《〈诗经〉的文化阐释》《〈庄子〉的文化解析》《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文学人类学教程》《玉石之路踏查记》《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等50部。译著有《苏美尔神话》《〈旧约〉中的民间传说》等6部。 本书作者简介: 李永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包公文学及其传播》《禳灾与记忆:宝卷的社会功能研究》《丝绸之路与文明交往》等,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