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结构性大战略(修订本)

中国结构性大战略(修订本)

1星价 ¥30.8 (5.5折)
2星价¥30.8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5651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1
  • 出版时间:2019-07-01
  • 条形码:9787503565182 ; 978-7-5035-6518-2

内容简介

  《中国结构性大战略(修订本)》是《战略哲学丛书》中的一本。《中国结构性大战略(修订本)》从结构性大战略的背景,结构性大战略的内涵、主要框架和宏观布局,结构性经济战略、结构性政治战略和结构性社会文化战略三大部分内容,详细阐述了中国结构性战略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双引擎的经济战略、“十”字型的政治战略和双向开放的社会战略等初步设想,为领导干部实际决策提供参考。

目录

引言
修订本引言:中国转型的逻辑

**章 中国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一、倾斜的经济结构
二、深层次的权力结构问题
三、金融危机影响的背后
评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全球发展的结构性取向
一、创新为导向的经济结构变迁
二、经济社会综合结构的发展趋向
三、代际关系结构的战略性变化
评注:工业4.0的智能革命和能源革命

第三章 结构性大战略的内涵
一、中国发展的关键:结构性战略
二、为什么中国发展的战略应是结构性战略
三、深化总体战略布局的结构性关系
四、把握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导向
五、权宜之计和策略不能脱离基本的战略取向
六、结构性大战略与房地产转型
评注:房地产转型方案的再分析

第四章 结构性宏观调控
一、宏观调控应有战略思维
二、结构性宏观调控势在必行
三、4万亿元投资应将结构优化调整作为基本目标
四、在两种机制的结合中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评注:结构性宏观调控的方法论意义

第五章 结构性经济战略:双引擎战略
一、双引擎战略调整经济结构
二、双引擎战略的经济学与战略学内涵
三、协调消费与投资关系事关发展全局
四、降低投资率要落实到资源环境的层面
五、改善需求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民生
六、供给引擎的重要性:创新战略是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
七、如何使创新成为核心战略
八、创新战略的实施路径
九、创新战略的分析框架
十、扩大创新型需求的意义
评注
(一)双引擎战略的提出和运用
(二)供给引擎的狭义和广义理解

第六章 结构性政治战略:“十”字型战略
一、深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权力结构
二、“十”字型政治战略的立足点
三、权力结构改革是*大的民生所在
四、创新型改革的内涵与意义
五、体制机制变革是结构变迁的前提
六、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哪些意义上的民主
七、完善民主和法律机制是根本保障
八、财权的结构与改革的逻辑
评注:“十”字型战略的推进和任务

第七章 结构性社会与文化战略:双向开放
一、将开放推进到构建开放社会的阶段
二、双向开放的社会战略与经济政治战略的内在关系
三、如何使开放创新一体化
四、社会组织的成长与经济政治结构转型
五、发展是开放系统的胜利
六、开放的心灵与开放的社会
七、改革开放、创新与解放思想的本质关联
评注:双向开放的提出与推进

结语
修订本结语:中国结构性大战略的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修订本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结构性大战略(修订本)》:  五、中国转型的协调逻辑:战略与机制的“三位一体”  协调逻辑集中体现于战略和机制以及机制和机制之间。笔者于2006年提出的“三位一体”的宏观调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外部关系中宏观调控、结构性战略与市场机制的“三位一体”关系。二是在内部关系中,结构性的调控目标配以结构性调控手段——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这一概念将宏观调控置于“三位一体”的结构中,强调短期宏观调控必须服从于长期战略的要求,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协调逻辑具有以下三种含义:**,结合逻辑。宏观调控的短期政策效应与长期战略的结合,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结合。第二,服从逻辑。宏观调控对总量的调控以及其他措施,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和运行的稳定,而且需要着眼于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从根本上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须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第三,渗透逻辑。结构性大战略的思想渗透于宏观调控中。宏观调控应瞄准结构性优化,其手段应具有结构性,如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业政策,对不同的调控领域给予不同的调控力度,使调控结果出现结构性特征。  把握上述协调逻辑具有现实意义。其一,有利于把握好战略导向。单纯进行宏观调控并不能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其二,有利于着重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经济、政治、社会的结构性调整难点在体制机制,因此着力点应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决定作用的发挥和其他体制机制的完善。其三,有利于科学实施宏观调控,在应急调控时更加重视战略导向。  协调逻辑也试图说明市场和调控两种机制的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市场机制和调控机制的结合。”如果试图取得创新的成功,必须处理两种机制的结合关系。同时,要强调市场机制的基础论:“只有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结构调整才能有效进行,也就是说,强调了市场机制是结构性大战略取得成效的一个前提。”具体地看,要推进双引擎战略,解决投资与消费失衡和需求结构的调整问题,必须解决产权的落实机制问题。要推进双引擎战略,解决供给方面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必须解决垄断和价格机制的改革问题。  六、中国转型的价值逻辑:“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中国转型的价值逻辑,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人的价值需求的根本性。马克思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的思想。我们应当重视马克思在这句话中揭示的社会一般价值规律:首先是人的价值需求,然后才是以此为前提的“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整个思想链条的一个逻辑起点是人的价值需求。“以人为本”的命题深刻地反映了这种社会价值逻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是这一根本价值的政策表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也是突出强调了满足“人的价值需求”是中国转型的根本目的。  所以,中国的转型发展,包括所设置的所有国家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而不是其他。  第二,人的价值需求全面性和价值实践进程的全面化趋势。中国发展进程中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近期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都反映了价值实践全面化的趋势,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趋势也体现于中国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行动中。中国提出的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的观点,以及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追求,应是价值实践全面化的外部体现。  ……

作者简介

  段培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战略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战略哲学学科创始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端智库项目首席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班主讲教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战略哲学和科技哲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发展战略学学会副理事长兼战略思维与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主任;哈佛大学“中国与世界舞台”等项目联合负责人、国际管理科学院(IAM)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刊战略学编委、北京博弈咨询中心研究主任。曾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哲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战略学研究室主任,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战略哲学教研室主任等职。曾主持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国家高端智库湾区发展和创新项目,包括百度、广汽、神华等企业大数据和战略管理项目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