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31499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9
- 出版时间:2018-04-01
- 条形码:9787520314992 ; 978-7-5203-1499-2
本书特色
本课题是一项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吸收了史学、文学、文化管理学、传播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课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过去与现状、国外经验和历史规律、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传承渠道与传播途径、文化传播与科技发展、传统方式与方式创新、北京首善之区与全国文化发展等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针对当前文化传承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了传承传播渠道、途径、方式创新的具体对策,还对相关政策支撑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内容简介
博大精深的中华很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魂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发表系列讲话,强调发扬和传承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但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很好传统文化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全新阐释;在旧有传播渠道坍塌和损毁的情况下,创立新的传播渠道;在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创建并充分利用好新的传播方式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是对外交往的窗口,是首善之区,是国家政治文化形象的代表,是全国文化建设的表率,应该在中华很好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方面起到引领和表率作用。本课题即是要解决以上的问题。
目录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及其评价
三 研究思路、方法以及主要内容
四 创新之处
五 研究价值
**章 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现状及其成因
一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与断裂及其社会后果
二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断裂的成因分析
三 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四 传承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
五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关系
六 中国发展特殊历史关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七 总结
第二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历史上,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特点、途径
一 历史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体系架构
二 以元代为例,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内容以及渠道、方式创新
三 历史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成功范例及其规律小结
附 时代文化的繁荣,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创新——以陶渊明的元代影响为例
第四章 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成功的传承传播经验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决定它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 新加坡的“文化再生运动”
三 中国台湾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四 儒学为主的东方文化在日本和韩国的保留和传播
五 西方国家对于本国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做法
小结
第五章 传统文化历史性失落及当代传播三次创新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年来的境遇
二 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气象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路在于传承与传播形式不断创新
第六章 历史之北京——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
一 北京文化与中华文化之关系
二 北京传统文化特色
……
第七章 当今北京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
第八章 当下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九章 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必由之路
第十章 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北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创新研究》: 二 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气象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国家民族灾难深重的十年,也是优秀传统文化遭受全面冲击破坏*为严重的十年。改革开放之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其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普通民众传播出现了三波高潮。三波高潮各有特色,与时代需求、科技进步、技术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习惯的改变等相适应。 (一)以《阅读与欣赏》为标志的**波热潮 **波热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表现为电台广播、电视授课、鉴赏辞书出版,以广播、电视、图书三种形式呈现。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金牌栏目《阅读与欣赏》 《阅读与欣赏》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名牌栏目。其特点是名家介绍名作,由著名播音员播诵。选择的篇目都是中国历史上*为著名的名家名作名篇,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辛弃疾、黄庭坚等人的作品。叶圣陶、臧克家、萧涤非、吴小如等知名作家、学者都曾给该栏目供稿。该栏目的播音也都是“国嘴”级别的,例如夏青、葛兰等,而人民日报社论等重要栏目也都由他们播音。《阅读与欣赏》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播诵家父傅经顺撰写的文稿多达几十篇。该栏目被听众誉为“不见面的老师”,许多师范学校或大中专教师都将其作为提高自己阅读鉴赏水平和提高授课水平的蓝本。该栏目,既有精英学习的成分,又有通过精英向更广泛的范围传递、传播、普及的意味。《阅读与欣赏》栏目的收听率虽然并没有精确统计过,但在其开办的几十年时间中,听众数目可观当是不争事实。到现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70后”的中青年,许多人都还对这一栏目津津乐道,认为通过栏目了解了中华诗词之美,是那个时期*为精美的文化食粮。栏目以同名命名出版的不定期集刊《阅读与欣赏》也有极大的发行量,成为畅销不衰的名牌图书。《阅读与欣赏》栏目的兴盛,是与当时传播手段有限分不开的,受经济、技术制约,当时的传播唯有广播、报纸、刊物、图书,收音机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城市和乡镇富裕家庭及时快捷接受外部资讯的**品,对于占据全国人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农民而言,即使是廉价的收音机,也是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解决了温饱问题,才有能力购买的“奢侈品”,电视在城市的工薪家庭中也远未普及。正是在这样的经济、科技、社会背景之下,《阅读与欣赏》才成为当时一枝独秀的报春花。 2.教育电视台对接高等学历教育的电大讲座 1977年后,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考试的恢复和之后电大、夜大的兴起,通过电视宣讲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形式。这原本是通过电视对电视大学学生传授文史教程的一种形式,内容也不超出教学大纲。但听众除了电大、夜大在读学生外,文学爱好者、大学生以及大专院校和中学的语文教师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期受众当有数百万之巨,一些授课内容丰富、表述生动的老师广受欢迎。因其开播宗旨是满足学历学习需要,所以文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成为其基本特征。而对其进行科技支撑的是电视在城镇家庭的逐步普及,20世纪80年代,电视成为衡量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所谓的“大三件”之一,于是电大的课堂,走出了各个城市各类学校的电教室,扩散到了每个拥有电视的家庭,成为一些有文化追求、渴望知识的人们的重要选择。 ……
作者简介
傅秋爽,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燕赵文化研究。在国家报业集团从事新闻及出版工作达十余年,发表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新闻报道、书评等数百篇,编辑的图书、期刊多次获奖,2000年评聘为编审。2007年调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后,集中进行北京古代城市文化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北京文学史》《元大都文化——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历史参照》《戏曲流派创新研究》等多项课题,均以优秀等级结项。出版过《品艺诗》《涵韵集》《河北古代作家作品研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解读》《成语故事》《北京文学史》《北京元代文学》《元大都城市文化研究》《北京文选》(四卷本)等著作以及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的普及读本《我的智慧成语世界》(合著)广受社会好评。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3.2¥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5¥38.0 -
清朝穿越指南
¥19.8¥45.0 -
人类酷刑简史
¥33.6¥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1¥35.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7.6¥39.0 -
中国近代史
¥21.1¥39.8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1.8¥68.0 -
万历十五年
¥23.5¥2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35.6¥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1.8¥68.0 -
韩鹏杰说:这才是江湖
¥16.3¥48.0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0¥68.8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8.6¥58.0 -
中国近代史
¥8.4¥20.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2.5¥29.8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22.9¥45.8 -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关系
¥14.3¥39.8 -
硬核原始人
¥19.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