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基于《南方都市报》的研究

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基于《南方都市报》的研究

1星价 ¥30.2 (7.2折)
2星价¥30.2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9147582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314页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309147582 ; 978-7-309-14758-2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南方都市报》为研究个案,考察其创办十年来的发展路径以及新闻生产的复杂过程,从编辑部场域的视角出发研究其新闻生产和社会控制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项研究,笔者力图揭示潜藏在宏大叙事和简单概括的理论背后真实、复杂的新闻生产实践和力量规制特征,由此,给我们解读新闻生产与社会控制、新闻改革与社会转型、媒介系统与社会情境之间的勾联关系提供生动的现实依据。

目录

序:新闻生产社会学视角下的案例研究 前言 **章 场域理论:新闻生产研究的范式 **节 核心问题、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二节 新闻生产:三种主要的研究取向 第三节 文献综述:新闻生产社会学研究 第四节 研究范式: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 第五节 场域理论的运用意义及分析方法 第二章 发展历程:主流化及场域的历史建构 **节 作为线索的自主性 第二节 转向主流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主流的话语建构与转型动因 第四节 发展历程与社会控制的互动 第五节 场域的历史建构及结构特征 第三章 常规生产:理念、机制及编辑部场域 **节 新闻理念与编辑流程 第二节 常规生产的原则及策略 第三节 常规生产与社会控制的互动 第四节 编辑部场域特征及生产惯习 第四章 时评:公众言说与精英启蒙的交响 **节 时评发展轨迹及变化动因 第二节 编辑形态及生产机制 第三节 时评生产中的社会控制 第四节 南都时评的多重意义 第五节 时评场域与知识场域的互动 第五章 深度报道:抵达真相的路径 **节 南都深度报道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生产理念、机制及报道特点 第三节 个案分析:“孙志刚事件”报道 第四节 深度报道与社会控制的互动 第五节 深度报道的多重意义 结语:专业生产与公共传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志安,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曾执教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现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千西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生产社会学、媒介融合与传媒转型、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研中心)特约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郑州大学兼职教授,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火攻关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20多个课题。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和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等CSSCI和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学术成果曾获《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度、2013年度十佳优秀论文,全国新闻传播学科2013年度优秀论文,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三等奖等。主编或独立撰写了《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2014》《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报道如何深入》《记者如何专业》等10余部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