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26966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78页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568269667 ; 978-7-5682-6966-7

本书特色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制造企业更加重视产品的可用性。针对产品可用性问题,本文从色彩造型相关视角,分析产品的可用性与色彩造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产品色彩造型的特征要素与构成;二是解析产品可用性与色彩造型之间的关系;三是阐述促进产品可用性的色彩造型设计用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产品可用性以及色彩造型的理论分析以文献研究为基础;影响色彩造型因素的讨论及模型的构建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创新模型的验证采用实证研究,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可靠性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产品可用性以及色彩造型的理论分析以文献研究为基础 ; 影响色彩造型因素的讨论及模型的构建采用规范研究方法 ; 对创新模型的验证采用实证研究, 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可靠性分析。

目录

1 **章 导论
2 **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 一、研究背景
3 二、问题的提出
4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一、研究目的
5 二、研究意义
5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5 一、可用性
6 二、色彩
6 三、造型
7 四、色彩造型
8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8 一、研究思路
8 二、研究内容
10 三、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产品可用性与色彩造型基
础理论
14 **节 色彩基础理论
14 一、色彩基本原理
18 二、色彩象征理论
21 三、色彩关系理论
23 四、感知色彩理论
25 第二节 造型相关理论
25 一、造型的内涵
26 二、造型中的形态构成
27 三、造型的应用领域
30 四、现代艺术对造型的影响
31 五、产品的造型过程与方法
35 第三节 产品可用性相关理论
35 一、可用性概念
36 二、可用性与用户体验的关系
37 三、可用性评估
42 第四节 现代产品色彩与造型的风格
趋势
42 一、20 世纪90 年代
43 二、21 世纪初十年
45 三、2010 年后
47 第三章 产品色彩造型的构成与
特征分析
48 **节 产品色彩造型的美学原理
48 一、变化的美学原理
51 二、统一的美学原理
53 三、格式塔美学原理
55 第二节 色彩造型与产品的关系
55 一、独立造型
57 二、协同造型
58 三、辅助造型
61 第三节 产品色彩造型的映现
61 一、色彩表达的丰富性
68 二、背景与图形的双重性
70 三、色彩与面积的构成
71 四、产品色彩的时空变化
75 第四节 产品色彩造型的主要特征
75 一、创造性与本质
77 二、识别性与认知
80 三、装饰性与表现
82 四、强化性与自我凸显
83 五、调节性与改善抑制
85 六、组织性与解构重塑
87 第四章 产品色彩造型的可用性
分析
88 **节 色彩造型与效率
88 一、效率度量要素与方法
91 二、促进效率的色彩造型要素
94 第二节 色彩造型与易学性
94 一、认知心理学中的学习分析
96 二、影响易学性的因素
98 三、促进易学性的色彩造型要素
101 第三节 色彩造型与易记性
101 一、记忆的分类
104 二、记忆的分析过程
107 三、促进易记性的色彩造型要素
110 第四节 色彩造型与安全性
111 一、产品安全性与人类习惯性行为
112 二、符合人类安全期望的产品
113 三、促进安全性的色彩造型要素
115 第五节 色彩造型与容错性
115 一、容错性的行为学解释
117 二、产品中的容错性
121 三、促进容错性的色彩造型要素
122 第六节 色彩造型与满意度
122 一、影响满意度的因素
125 二、促进满意度的色彩造型要素
129 第五章 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130 **节 模型构建
130 一、模型变量描述
131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与模型的构建
132 第二节 模型验证
132 一、问卷调查
134 二、焦点小组访谈
135 第三节 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
135 一、创造性与可用性的关系分析
136 二、识别性与可用性的关系分析
137 三、装饰性与可用性的关系分析
138 四、强化性与可用性的关系分析
139 五、调节性与可用性的关系分析
140 六、组织性与可用性的关系分析
143 第六章 产品色彩造型设计实践
与可用性评估
144 **节 产品外观与界面设计
144 一、智能微波炉外观与界面的设计需求
146 二、设计过程
153 三、设计成果的色彩造型创新
154 第二节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可用性评估
154 一、实验设计
155 二、实验实施与满意度评估
156 三、评估结果
158 结论
158 一、研究结论
159 二、创新点
160 三、研究展望
161 附录1
165 附录2
171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姬勇,男,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设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联盟主任委员;工信部工业制造艺术创新设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获艺术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德国勃兰登堡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年至今,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