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框架与政策机制研究

包邮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框架与政策机制研究

¥73.5 (7.5折) ?
1星价 ¥73.5
2星价¥73.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3581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13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030635815 ; 978-7-03-063581-5

本书特色

土地退化对人类生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和影响,我国西部土地退化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框架与政策机制研究》是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中国西部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土地管理项目”的重要成果。《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框架与政策机制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土地退化现状、防治理念演变和制度体系,梳理了中国土地退化防治体系,评估了西部地区土地退化防治制度与政策,探讨了国外土地退化防治模式和典型国家土地退化防治实践与经验借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土地管理内涵与指标体系,构建了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框架,为西部乃至全国土地退化防治提供了新理念、新模式和相关决策依据与科学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国内外土地退化现状、防治理念演变和制度体系, 梳理了中国土地退化防治体系, 评估了西部地区土地退化防治制度与政策, 探讨了国外土地退化防治模式和典型国家土地退化防治实践与经验借鉴,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土地管理内涵与指标体系, 构建了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框架, 为西部乃至全国土地退化防治提供了新理念、新模式和相关决策依据与科学参考。

目录

目录前言**章 导论 1**节 国内外土地退化现状与原因 1一、国外的土地退化 1二、中国的土地退化 2三、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4第二节 土地退化防治理念演变 5一、传统的土地退化防治理念 5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 6三、可持续土地管理理念 7四、可持续景观管理理念 8五、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 8第三节 土地退化防治的制度体系 9一、国际公约 9二、国内制度 10第二章 中国土地退化防治体系 13**节 中国土地退化防治制度与政策机制变迁 13一、形成阶段(1949~1977年) 13二、完善阶段(1978~1997年) 14三、深化阶段(1998~2011年) 17四、生态文明新阶段(2012年至今) 18第二节 中国土地退化防治制度与政策行动 21一、土地退化防治制度 21二、土地退化防治政策 23第三节 中国土地退化防治制度政策的实践成效 27一、大工程带动大治理模式效果显著 27二、多部门联动和全民参与水平不断提升 27三、土地退化防治技术模式不断创新 28第三章 西部地区土地退化防治政策与实践 30**节 制度与政策的总体走向 30一、1978年以前的制度与政策 30二、1978~1999年的制度与政策 31三、2000~2011年的制度与政策 32四、2012年至今的制度与政策 32第二节 土地退化防治实践 39一、西部地区土地退化防治总体概况 39二、各省(自治区)的土地退化防治实践 41第三节 土地退化防治的主要经验 45一、综合运用制度与政策手段推进可持续土地管理 45二、建立土地退化防治责任制和协调机制 45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综合决策机制 46四、将多元化参与机制引入土地退化防治工作 46五、创新可持续土地管理理念 46第四章 西部土地退化防治制度与政策分析 47**节 研究方法 47一、文献研究法 47二、农村快速评估法 48三、利益相关者访谈法 48第二节 西部土地退化防治制度与政策存在的问题 49一、缺乏统一、协调,未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49二、部分制度与政策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 50三、生态补偿政策不到位、缺乏实施架构 50四、财政政策不完善、未建立长期而稳定的资金渠道 51五、区域制度与政策缺乏差异性 52六、社会包容与扶贫多元化考虑不足 53七、制度与政策的后续评估监督机制还需健全 53八、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配合执行不力 54九、社会主体参与不够 54第三节 制度与政策机制产生问题的根源分析 54一、概念上的根源:土地退化释义不同 54二、发展上的根源:社会发展和土地变化的阶段性 55三、体制上的根源:职能的横向配置不合理 56四、机制上的根源:监督考核与奖励机制不健全 56五、思想上的根源:处理经济发展与土地退化防治关系指导思想上的偏差 57第五章 国外土地退化防治实践 58**节 不同类型土地退化防治模式 58一、政府主导模式 58二、科技主导模式 59三、工程主导模式 59四、专项法律模式 60五、保护性耕作模式 61六、沙产业模式 62七、流域管理模式 62八、伙伴关系模式 63九、国际合作模式 63第二节 典型国家土地退化防治 64一、美国 64二、加拿大 66三、澳大利亚 68四、以色列 69五、尼日利亚 70第三节 经验借鉴 71第六章 可持续土地管理内涵与指标体系 73**节 可持续土地管理概念国内外综述 74第二节 可持续土地管理内涵解析 77一、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核心思想 77二、可持续土地管理的目标 77三、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时空布局 78四、可持续土地管理的生产和服务能力曲线及其弹性 79五、可持续土地管理实施尺度 82六、可持续土地管理实施途径及其技术与方法 83七、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比较 84第三节 可持续土地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87一、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研究回顾 87二、基于土地退化防治的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8三、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方法 92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含义 95一、结论 95二、政策含义 96第七章 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机制构建 97**节 总体思路 97第二节 基本原则 98一、多方参与的原则 98二、长期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98三、突出系统性和协同性的原则 98四、以法制为保障的原则 98五、强调职能清晰和权责统一的原则 99六、突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原则 99第三节 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框架 99一、以“自然资源法”为统领的法律体系 99二、以“多规合一”为导向的土地退化防治规划体系 100三、以多元共治为特征的可持续土地管理体系 101四、以过程严管为要求的监督体系 102第四节 可持续土地管理政策体系 103一、建立差异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政策 103二、建立稳定民心的普惠性土地政策 104三、建立保持投入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104四、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的融资税收政策 105五、建立协同高效的工程管理政策 106六、建立聚焦薄弱治理环节的科技政策 106七、建立规范化民主化的公众参与政策 107参考文献 109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