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1星价 ¥35.3 (7.2折)
2星价¥35.3 定价¥4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653674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219页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65653674 ; 978-7-5656-5367-4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探索和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卡夫卡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本书探索了卡夫卡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理由和原因。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显然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他阅读了大量经过翻译的中国典籍、诗歌、传说故事,认真研究过西方学者撰写的有关中国及东方的著述,翻阅过许多西方旅行家、神职人员、记者、军人、商人等撰写的旅行记或回忆录。他在他的书信、日记或谈话中多次谈及中国文化,引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非常崇拜和赞赏。他以他的不朽作品精心构筑了一座德语的“万里长城”。他创作的*篇小说《一次战斗纪实》就与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后他又创作了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往事一页》《中国长城建造时》《一道圣旨》《中国人来访》等,他的其余作品也常常与中国文化思想有着某种或隐或显示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卡夫卡在创作中驾轻就熟地掌握了一种变成小动物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通常只有中国人堪与媲美。中国文学中zui能体现这一方法特征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卡夫卡恰巧读过这部小说的德译本,他的创作有意无意地受到过这部小说的影响。卡夫卡还熟读过老庄哲学,这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有所反映和表现。卡夫卡的“法”与“道”一样,充满了多义性、歧义性和神秘性;卡夫卡笔下人变成甲虫是异化的结果,庄子梦蝶则是自由逍遥的化身;卡夫卡的寓言是自我表现和自我宣汇的现代寓言,庄子的卮言则是沟通天人之际和载道的工具。卡夫卡的《城堡》与钱钟书的《围城》在主题立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又体现了两位作家迥然相异的生活方式、人格特征以及东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不同。  卡夫卡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这在西方作家中虽然不能说是*的,至少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难能可贵的。同时,卡夫卡又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敬重的作家,而且,他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生活和创作还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许多中国作家视为“知音”。卡夫卡活着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他以其独特的创作使中国作家感到震惊,并为中国作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该书zui后综述了20余年来中国(大陆)对卡夫卡的译介和研究。本书旨在探索和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卡夫卡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本书探索了卡夫卡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理由和原因。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显然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他阅读了大量经过翻译的中国典籍、诗歌、传说故事,认真研究过西方学者撰写的有关中国及东方的著述,翻阅过许多西方旅行家、神职人员、记者、军人、商人等撰写的旅行记或回忆录。他在他的书信、日记或谈话中多次谈及中国文化,引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非常崇拜和赞赏。他以他的不朽作品精心构筑了一座德语的“万里长城”。他创作的*篇小说《一次战斗纪实》就与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后他又创作了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往事一页》《中国长城建造时》《一道圣旨》《中国人来访》等,他的其余作品也常常与中国文化思想有着某种或隐或显示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卡夫卡在创作中驾轻就熟地掌握了一种变成小动物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通常只有中国人堪与媲美。中国文学中zui能体现这一方法特征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卡夫卡恰巧读过这部小说的德译本,他的创作有意无意地受到过这部小说的影响。卡夫卡还熟读过老庄哲学,这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有所反映和表现。卡夫卡的“法”与“道”一样,充满了多义性、歧义性和神秘性;卡夫卡笔下人变成甲虫是异化的结果,庄子梦蝶则是自由逍遥的化身;卡夫卡的寓言是自我表现和自我宣汇的现代寓言,庄子的卮言则是沟通天人之际和载道的工具。卡夫卡的《城堡》与钱钟书的《围城》在主题立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又体现了两位作家迥然相异的生活方式、人格特征以及东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不同。  卡夫卡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这在西方作家中虽然不能说是*的,至少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难能可贵的。同时,卡夫卡又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敬重的作家,而且,他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生活和创作还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许多中国作家视为“知音”。卡夫卡活着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他以其独特的创作使中国作家感到震惊,并为中国作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该书zui后综述了20余年来中国(大陆)对卡夫卡的译介和研究。

内容简介

“中学西渐丛书”由乐黛云先生担任主编。丛书全面梳理中国文化进入世界文化主流的历史现象,对在这方面有重大贡献的代表性历史人物,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是对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其次是对于误读、吸收和重建等文化现象进行分析,zui后上升到对两种文化相遇时所产生的种种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本丛书于2006年推出了*辑5种,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着手推动丛书的后续著作出版事宜,策划了《中国禅与美国文学》《黑塞与中国文化》《伏尔泰与中国文化》《荣格与中国文化》《布莱希特与中国文化》,并根据读者的反馈对*辑予以修订。此次一共推出10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导 论**章 沉入中国文化的海底 ——卡夫卡与中国传统文化 **节 德语文化中的中国 第二节 “我是一个中国人” 第三节 建造德语的“万里长城”第二章 冬天里迈出的**个舞步 ——论《一次战斗纪实》 **节 遥望中国 第二节 描绘中国 第三节 跨越中国第三章 跨文化语境中的万里长城 ——论《中国长城建造时》 **节 文本中的“万里长城” 第二节 历史性的“万里长城” 第三节 跨文化的“万里长城”第四章 来自中国的古老手稿 ——论《往事一页》 **节 源于中国 第二节 抹去中国 第三节 建构中国第五章 修建在中国长城上的巴别塔 ——卡夫卡与老庄哲学 **节 道与法 第二节 蝴蝶与甲虫 第三节 卮言与寓言第六章 堪与中国人媲美的杰作 ——卡夫卡与《聊斋志异》 **节 孤独与孤愤 第二节 寓言与隐喻 第三节 异化与诗化第七章 走出“围城”与走入“城堡” ——钱钟书《围城》与卡夫卡《城堡》的比较研究 **节 “走出”与“走入” 第二节 理趣与理事 第三节 用智与用心第八章 铭刻在墓碑上的文字 ——鲁迅《墓碣文》与卡夫卡《一场梦》的比较分析 **节 鲁迅与卡夫卡 第二节 《墓碣文》与《一场梦》第九章 当代中国的“知音” ——中国当代文学对卡夫卡的回应 **节 活着本身就是艺术品 第二节 “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第三节 通向灵魂的城堡第十章 卡夫卡与中国当代文化 **节 进入中国高考作文题的卡夫卡 第二节 进入中国大众文化的卡夫卡 第三节 进入中国千家万户的卡夫卡 !第十一章 说不尽的卡夫卡 ——卡夫卡研究在中国 **节 *初的译介 第二节 研究主体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特征第十二章 卡夫卡《变形记》在中国的译介述评 **节 发轫期(1966—1979):权力“赞助”,转译为主 第二节 沉寂期(1980—1995):李译独行,新译零星 第三节 崛起期(1996—2006):全集推助,复译叠出 第四节 繁荣期(2007— ):再现经典,多元演绎 第五节 《变形记》在中国的译介特征参考文献后 记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曾艳兵,1957年生于湖北,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世界文学专业,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学术专著《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东方后现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卡夫卡研究》、《价值重估:西方文学经典》、《卡夫卡的眼睛》等。主编或撰写的教材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