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小丛书: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就业和劳动力流动

包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小丛书: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就业和劳动力流动

¥25.8 (7.6折) ?
1星价 ¥25.8
2星价¥25.8 定价¥3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00473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30004739 ; 978-7-5300-0473-9

本书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始终是个大问题,就业压力大,始终要解决,而且中国人口多,80%在乡村,发展不平衡,还要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改革开放40年,就业体制变革和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逻辑是,伴随着改革和发展一步一步深化,城乡由分割走向融合发展,就业体制由计划管理向市场化转变,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从*产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支撑,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体制被打破,全国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形成并逐步完善。改革开放初期,计划就业体制被打破,劳动力转移政策开始松动,但城乡仍然处于两个分割的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后,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提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确立市场导向的就业体制目标,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提出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发展完善,建立市场化的就业体制,政府开始统筹城乡就业和平等就业。2012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就业优先战略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形成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镇就业体制变革和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特征,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新时代中国就业面临新挑战,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任重道远。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始终是个大问题,就业压力大,始终要解决,而且中国人口多,80%在乡村,发展不平衡,还要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改革开放40年,就业体制变革和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逻辑是,伴随着改革和发展一步一步深化,城乡由分割走向融合发展,就业体制由计划管理向市场化转变,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从**产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支撑,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体制被打破,全国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形成并逐步完善。改革开放初期,计划就业体制被打破,劳动力转移政策开始松动,但城乡仍然处于两个分割的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后,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提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确立市场导向的就业体制目标,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提出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发展完善,建立市场化的就业体制,政府开始统筹城乡就业和平等就业。2012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就业优先战略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形成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镇就业体制变革和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特征,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新时代中国就业面临新挑战,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任重道远。

目录

前言 一、市场就业体制改革的启动(1978—1991) 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所有制改革 计划就业体制的松动 市场就业主体地位的确立 劳动力转移和户籍制度的松动 二、劳动合同制和再就业工程(1992—2001) 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和非公经济发展 劳动合同制的建立和推行 劳动力市场的恢复和发展 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及成效 市场导向就业体制的确立 户籍制度改革和劳动力有序流动 三、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2002—2011)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统筹城乡战略 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就业优先战略的提出 统筹城乡发展和平等就业 四、就业优先战略的丰富和发展(2012年以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 就业优先战略的主要内涵 以创业促就业新机制的建立 以城乡均等为导向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 城乡劳动者的公平发展机会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特征、成就、动力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经验 六、影响新时代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因素 经济新常态和新技术新经济 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劳动力市场制度障碍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迟缓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绮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和就业问题研究。曾在《求实》《江西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合著《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研究》《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1949-2016)》《新编中国工人运动史》等著作。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一项,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