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影之魅

光影之魅

1星价 ¥26.2 (3.8折)
2星价¥25.5 定价¥6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2064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8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520206471 ; 978-7-5202-0647-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论文集,主要从五个部分阐述:**部分是中国电影观潮,主要从中国电影架构,美学流变,“文以载道”艺术传承等方面讲述中国电影历史的变迁;第二部分是新力量导演与电影工业美学研究,主要以中国知名电影导演为例,详尽分析中国电影的商业艺术元素、商业价值、商业美学变动等;第三部分是影史回眸与前瞻,主要是从文化产业管理制片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第四部分是电影理论阐释:美学思考及批评实践,主要是从文艺学批评、美学、电影学、摄影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讨论电影;第五部分是影视文化与传播,主要从中国电影大片的“二元对立”性及其国际文化传播策略、中外电影受众的“期待视野”融合与中国电影的非洲推广和中俄电影文化的交集——兼及对中俄电影未来发展空间的思考这三方面来分析国内外电影。

目录

**辑 中国电影观潮
新世纪华语电影的艺术流变、美学变奏与文化建设问题
中国新主流电影大片:阐释与建构
中国电影的类型化路向与相关问题阐释
中国电影新时代:影响力、创意力与新美学建构
第二辑 新力量导演与电影工业美学研究
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
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工业美学”:阐释与建构
“电影工业美学”的现实由来、理论资源与体系建构
“新力量”导演与第六代导演比较论——兼及“新力量”导演走向世界的思考
第三辑 影史的回眸与前瞻
“现代 性”的终结与再出发:“新时期”电影的现代性历程
多元文化的交响与艺术创新的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美学重构与文化流变
文化冲突的张力与文化融合的指向——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台拍片
第四辑 电影理论阐释:美学思考及批评实践
中国电影学派:历史、语境、学理与文化姿态
艺术批评:瞩望一种开放多元的评价标准体系
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影像转化
当代中国电影的一种“物化”现象
第五辑 影视文化与传播
中国电影大片的“二元对立”性及其国际文化传播策略
中外电影受众的“期待视野”融合与中国电影的非洲推广
中俄电影文化的交集——兼及对中俄电影未来发展空间的思考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高教影视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意蕴》《中西诗学的会通——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研究》《艺术之维》《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电影文化之维》《世界电影史》(译著)《影视受众心理研究》《影像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华语电影大片:创作、营销与文化》《存在与发言——陈旭光电影文章自选集》《中国艺术批评通史(现代卷)》《当代中国电影的创意研究》《新世纪华语电影研究:美学、产业与文化》《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艺术的本体与维度》等。 主编《在北大发声:“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实录(**辑)》《北大学人电影研究丛书》及《中国电影蓝皮书》《中国电视剧蓝皮书》等系列丛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