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单行本)
读者评分
5分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单行本)

1星价 ¥14.6 (7.3折)
2星价¥14.6 定价¥20.0
商品评论(1条)
ztw***(二星用户)

整体格调挺高的,不是太理解。有些观点也没什么太深感受,可能要多经历些才有一些理解吧。书的装帧,纸张都不错的。

2021-04-11 16:22:3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8145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23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10814594 ; 978-7-5108-1459-4

本书特色

今先讲**论题,即“道理”两字。道理两字,在中国社会,已变成一句*普通的话。我们可以说,中国思想之主要论题,即在探讨道理。我们也可说,中国文化,乃是一个特别尊重道理的文化。中国历史,乃是一部向往于道理而前进的历史。中国社会,乃一*重视道理的社会。中国民族,乃一*重视道理的民族。因此中国人常把“道理”两字来批判一切。如说这是什么道理?道理何在?又如问,你讲不讲道理?这一句质问,在中国人讲来是很严重的。又如说大逆不道,岂有此理,那都是极严重的话。“道理”二字,岂不是普遍存在于中国现社会人人之心中与口中,而为中国人所*重视吗?但中国人如此*重视的所谓道理,究竟是什么一种道理呢?这不值得我们注意来作一番探讨吗?依照常俗用法,“道理”二字,已混成为一名,语义似乎像是指一种“规矩准绳”言。在中国人一般思想里,似乎均认为宇宙(此指自然界)乃至世界(此指人生界),形上及于形下,一切运行活动,均该有一个规矩准绳,而且也确乎有一个规矩准绳,在遵循着。但此项规矩准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人类的智识能力,又何从而认识此项规矩准绳呢?这正是中国思想史上所郑重提出而又继续不断讨论的一个大问题。若我们进一步仔细分析,则“道”与“理”二字,本属两义,该分别研讨,分别认识。大体言之,中国古代思想重视“道”,中国后代思想则重视“理”。大抵东汉以前重讲“道”,而东汉以后则逐渐重讲“理”。《宋史》有《道学传》,而后人则称宋代理学家。今天我们通俗讲话,则把此两字联结起来,混成为一观念。这正是两三千年来中国思想家所郑重提出而审细讨论的一个结晶品。

内容简介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成书于1955年,主要由“道理”“性命”“德行”“气运”四节演讲词构成。1979年左右,又撰《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补篇》一文,内含“自然”“自由”“人物”“心血”“味道”“方法”“平安”“消化”八题及随笔劄记十二条。20

目录

自序
增订版补记
前言
**讲 道理
第二讲 性命
第三讲 德行
第四讲 气运
总结语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补篇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新校本)-钱穆先生著作系列》:  中国人认为人生终可有所得,但此所得,并不指生命言。因生命必有终了,人生终了必然有一死,因此生命不能认为是所得。至于附随于此生命之一切,更不能算是有所得。此一层,中国古人也看到,只没有如其他宗教家般彻底尽情来描述它。因在中国人心中,认为在此生命过程中,人生还可有所得,而求其有得则必凭仗于生命。因此中国人对生命极重视,乃至附属于生命之一切,中国人也并不太轻视。《孟子》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既为人生所必需,并可说此乃人生本质中一部分。因此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内,即包括有食与色。孟子说性善,连食色也同是善,此乃人生之大欲,人生离不开此两事。食色应还它个食色,不该太轻视。孟子又说:“可欲之谓善。”食色是人生中可以要得的两件事,而且是必需要的两件事,因此也是“可欲”的,哪能说它不是善?但人生不能尽于食色而止,食色之外,更有较大的意义与价值该追求。人生欲望有些要得,有些要不得。饿了想吃,是应该的,是可欲的。但若专在吃上着想,求精求美,山珍海味,适成为孟子所说的饮食之人,好像人一生来只专为的是吃,那就要不得。  我们既说是要得的,我们便该确实求有得。如饿了想吃便该吃,而且须真个下咽了,进到胃里消化着,这才是真有所得了。故孟子又说:“有诸己之谓信。”“信”是说真的了。真有这一会事,真为我所得。如在我面前这一杯水,我须拿到手,喝进口里,真的解了我之渴,这才是有诸己之谓信。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既非真有诸己,便不是信。  孟子又接着说:“充实之谓美。”譬如吃,若饿了,吃得一口两口,譬如饮,若渴了,喝得一滴两滴,不解我饥渴,那还不算数。人生凡遇要得的便该要,而且要真有得,又该得到个相当的分量。如见一块羊肉,那不算,须能真吃到那羊肉。而且只吃到一丝一片,尝不到羊肉味,仍不算。必须成块吃,吃一饱,我们才说这羊肉味真美。美是美在其分量之充实上。如路见美女,瞥一眼,觉她美,便想和她能说几句话,成相识。相识了,又想常交往,成朋友。友谊日深,又想和她能结合为夫妇。结合成夫妇了,又想能百年偕老。甚至死了,还想同葬一穴,永不分离。这才是美满。常俗所言美满,即是孟子所谓之充实,此乃“圆满具足”义。故不满不充实者即不美。  诸位或许会生疑问,孟子所讲,乃指德性言,不指食色言。然当知食色亦属于德性。德性有大小,有深浅,然不能说食色非德性。中国古人讲人生,特点正在如是般浅近,不仅是大家懂,而且大家正都在如此做。由此基点,再逐步推到高深处。因此其所说,可成为人生颠扑不破的真理。宗教家讲灵魂,讲上帝,讲天堂,讲西方极乐世界,讲涅檠,这些在真实人生中,并不曾实现,并不能实有诸己,更如何去求充实。凡各派宗教所讲,只要确能在真实人生中兑现者,中国人则无不乐于接受。但遇不能证明,不能兑现处,中国人便不肯轻信。宗教必需得信仰,但都是信其在我之外者。而中国人则求其能真实在我之内,真实有诸己,才说是可信。因此中国人讲人生真理,不大喜欢讲“信仰”,而*喜讲“体验”。体验是实有之己,当下可证可验,要不信而不可得。然后再在这些可证可验的事物上求充实,求满足,求推扩,求进步。  充实之不已,便会发生出光辉。如电力充实了,那电灯泡便发光。人生发出光辉来,向外照射,这光辉超越了他自己,可以照得很远,把他的生活圈放大了,这才叫做大。故孟子又接着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人生到了大的境界,便会对内对外发生多样的变化来。让我再作些浅譬,如一人,饮食充盈,肌肤润泽,便见容光焕发,那即是身体内部充实而发有光辉了。又如一家和睦,夫妇好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业隆起,博人涎羡,那即是此一家内部充实而发有光辉了。当然,上引孟子所指,并不在饮食上,不在男女上。孟子所指则指人之德性言。人能在德性上发出光辉,才始是“大人”。但德性并不是神奇事,人人具有,人人生活中皆具见有德性。我们不妨先从浅处说。当知愈浅便愈真,人生真义却正在那些浅处。  ……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