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听”的传统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中国“听”的传统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星价 ¥63.4 (7.2折)
2星价¥63.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5389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46页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520353892 ; 978-7-5203-5389-2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听”的专题研究,除了以史学文献为据的分析外,同时开展了一些田野工作,采访了相关专家、民间艺人和道土,以实证性的材料为本,围绕核心论点为理论分析做支撑。 本书基于现代人听觉的退化和迷失,听觉文化的重建对于人类审美认知、大众文化的崛起、文化声景的生成、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层面的重要作用及现代价值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对古代与现代有关“听”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阐释。古代部分以文献为基础, 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听”的思想和实践, 创造性地提出了“实听”“虚听”两个核心概念, 论述了中国听觉文化、“听”的哲学音乐理性等, 揭示了中国“听”传统的内涵。现代部分探究了民间的“听”、道人的“听”、专家的“听”三个方面, 提出了现代人的听觉文化建设问题, “听”之道的回归问题。

目录

导论 一 缘起 二 研究对象与已有成果的分类盘点 三 本书重要概念阐释 四 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 **章 综论:听之道的历史展开 **节 “听”字释义 第二节 先秦——早熟奠基期 一 中国听觉文化的觉醒 二 “不听”的社会伦理观 三 孟子“同听”说及其意义 四 “听之以心”与“听之以气” 第三节 汉唐——丰富分流期 一 唯正之听乐观其深 二 听于无声听则不闻 三 多重耳感多元文化 四 闻其悲声听悲而美 第四节 宋明——内转沉淀期 一 正心与内转 二 听淡说 三 听情说 第五节 近代——转型新生期 一 新的时代“听新声” 二 新音乐带来的听觉解放 第二章 分论:听之道的具体分析 **节 《文子》:听之道的确立 一 《文子》“听”的观念系统 二 《文子》虚实并举的听之道 第二节 儒家的圣人观与听之道 一 “圣人”与“圣”“听”之渊源 二 儒家的圣人观念与听的文化 第三节 道家的圣人观与听之道 一 道家的圣人观念 二 道家的“听适”养生 第四节 “实听”与“虚听”的哲学分析 一 儒家的“实听” 二 道家的“虚听” 第三章 听之道的现代回响 **节 听——通向心灵的耳朵 一 视听之思 二 若盲若聋与天地同 三 以“聪”代“明”的盲人音乐家 第二节 民间艺师之听 一 何家营鼓乐社采访手记 二 重识传统:老何的鼓乐与他的耳音观念 第三节 道教观人之听 一 八仙宫听乐 二 “可听”与“不可听” 第四节 学院专家之听 一 自然、生命、声音 二 听与口传文化 第四章 现代听之道的综合分析——走向现代的听觉文化 **节 技术进步与听觉回归 一 听觉转向与回归 二 声音记忆 第二节 现代听道的重建 一 听觉退化:从音乐传播说起 二 作为大众文化的音乐 第三节 现代听道重建的意义 一 诗意的倾听 二 音乐与时间 结论 一 中国听之道的历史特点 二 既是“听乐”,也是“听心”,“声与心通” 三 《文子》为我们提供了中国传统的听的哲学,并由此引申出圣人观念的问题 四 儒道两家不同的圣人观念 五 古琴中所体现出来的自况、他况和无声现象丰富了中国文化中听的哲学 六 民间文化中特有的听觉现象成为我们关注的另一方宝地,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不同的线索和思路 七 听觉文化重建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文渊阁《四库全书》论“听”文字辑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蒋晶,1981年7月出生。1999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本科专业,毕业后同年进入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习音乐美学专业。2007年分配至西安外国语大学从事艺术理论课教学。2012年9月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思想史专业,2016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答辩成绩为优秀。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美国纽约大学艺术学院(TISCH SCHOOL OF THE ARTS)做访问学者。本人长期从事艺术学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陕西省科研项目四项,完成校级项目三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