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7830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576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32783021 ; 978-7-5327-8302-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外国文学爱好者、犯罪小说爱好者、电影《卡罗尔》延伸读者你是谁?你,游荡在波士顿港口的孤儿,流连于意大利街角的浪子,你,心狠手辣的“上流绅士”,彬彬有礼的杀人罪犯。在文字构筑的时空中,你朝我们走来,你眼底的真挚分明在嘲讽我们那习以为常却虚伪模糊的道德界线,神经质的微笑玩弄着这个庸俗、黑白分明的世界。 “嗨,我是汤姆,汤姆??雷普利。”你说。似乎只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朋友。 但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笔下的汤姆??雷普利并不平凡,他是20世纪犯罪小说中*经典的人物之一。在这套《雷普利全集》中,雷普利始终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徘徊,在“无间道”中经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考验,背负着过往逍遥法外,并在此后的连锁反应中犯下新的罪孽。海史密斯将人物心理的复杂多变刻画得淋漓尽致,雷普利不仅是雷普利,他的身上还有卡罗尔式的细腻敏感,以及列车上的陌生人式的癫狂自恋。雷普利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扰人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是一场欲罢不能的心灵冒险。

内容简介

雷普利全集共收录《天才雷普利》,《地下雷普利》,《雷普利游戏》,《跟踪雷普利》和《水魅雷普利》。主人公汤姆·雷普利出身贫寒,早早参透人情冷暖,却不肯向命运妥协。他心思缜密、天赋异禀,在各种阶层的各种角色间来回穿梭且游刃有余;他对女人和男人都极富魅力,但在内心深处,却对他们怀有很复杂、不错烈的爱与恨。在这套《雷普利全集》中,雷普利始终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徘徊,在“无间道”中经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考验,带着“案底”逍遥法外,并在此后的连锁反应中犯下新的罪孽。在世时,海史密斯曾以《天才雷普利》及《双面门神》分获法国侦探文学奖、爱伦坡奖以及英国犯罪作家协会颁发的银匕首奖。

目录

《天才雷普利》


《地下雷普利》


《雷普利游戏》


《跟踪雷普利》


《水魅雷普利》


展开全部

节选

1 汤姆朝身后瞥了一眼,发现那名男子正走出“绿笼”酒吧,朝他这边走来。汤姆加快了脚步。此人显然是在跟踪他。汤姆五分钟前就注意到他了。当时他坐在桌边仔细打量汤姆,一副虽不十分肯定,但也差不离的表情。汤姆确信此人是冲自己来的,连忙将杯中物一饮而尽,结账离开。 走到街角,汤姆猫起身子,快步穿过第五大道。附近有家名叫“劳尔”的酒吧。要不要试试运气,进去再喝一杯?这样会不会是玩火?还是拐到公园大道,利用那儿沿街漆黑的门道把这人甩掉?他还是走进了“劳尔”。 在酒吧里,汤姆信步来到一个空位前,习惯性地朝四周张望,看看有没有熟人。他认识的一个红头发、大块头的男子,正和一位金发女郎坐在一起。他总是记不住红头发的名字。红头发朝汤姆挥挥手,汤姆也软绵绵地抬起手算是回应。他一条腿跨过凳子,侧着身子骑在上面,挑衅似的把脸朝向酒吧门口,显得满不在乎的样子。 “给我来杯金汤力。”他对酒保说。 那人是他们派来追踪自己的吗?是,不是,是?他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像警察或探员,更像商贾,或身为人父,衣冠楚楚、食不厌精,两鬓正变得斑白,一副不是太有把握的样子。难道他们就派这种人来干活,或许先在酒吧里和你攀谈,接着“砰”的一声——一只手摁住你的肩膀,另一只手亮出警徽。汤姆·雷普利,你被捕了。汤姆盯着大门。 那人果然跟进来了。他四下张望,发现了汤姆,马上又把眼神移开。他摘下草帽,在吧台的转角处找个位子,坐了下来。 天呐,这人到底想怎样?汤姆再一想,他肯定不会是个性倒错者。这个词,汤姆绞尽脑汁才想起来,好像它具有一种保护的魔力,因为他宁愿这人是性倒错者,也不希望他是警察。对于一名性倒错者,他只需说,“不,谢谢”,便可以微笑着走开。汤姆转过身坐正,挺直腰板。 汤姆看见那人朝酒保做了个暂不点酒的动作,绕过吧台朝他走来。果然来了!汤姆盯着他,一动都不敢动。*多判我十年,汤姆想。也许十五年,不过如果表现良好的话——没容他多想,那人已经张口了。汤姆的心怦怦直跳,内心绝望而懊恼。 “对不起,请问你是汤姆·雷普利吗?” “是我。” “我是赫伯特·格林里夫,理查德·格林里夫是我儿子。”汤姆彻底糊涂了,比对方拿一把枪指着自己更甚,因为这人的表情友善、带着微笑,充满期待。“你和理查德是朋友,对吧?” 汤姆隐约想起一个人来。迪基·格林里夫,一个金发的高个子。在汤姆印象中,他很有钱。“噢,迪基·格林里夫,嗯。” “你总该认识查尔斯·施立弗和玛塔·施立弗夫妇吧,是他们跟我说起你的,说你可能——噢,我们还是找个地方坐下来聊,好吗?” “好啊。”汤姆愉快地答应,端起酒杯,随这人走到这间小酒吧后面的一张空桌子前。逃过一劫,汤姆想。平安无事!不是来抓他的。是为别的事情。反正不管什么事,只要不是为了重大盗窃案或非法篡改邮件案之类的事情就行。理查德也许遇到麻烦了。格林里夫先生可能需要帮助或建议。对于格林里夫先生这样的父亲,汤姆知道该说什么话。 “刚才我不十分确信你就是汤姆·雷普利,”格林里夫先生说,“我以前只见过你一次。你和理查德来过我们家吧?” “我想是吧。” “施立弗夫妇也向我描述过你。*近我们一直在找你,施立弗夫妇希望我们在他们家会面。他们打听到,你经常光顾‘绿笼’酒吧。今天晚上我是**次来找你,结果运气不错,”他笑道,“上周我给你写了一封信,不过你可能没收到。” “我没收到。”看来马克*近没把信件转给我,汤姆心想。马克真混蛋。说不定会有多蒂姑妈寄来的支票。“我一周前搬了家。”汤姆补充了一句。 “怪不得。不过信里也没说什么,就说我想见见你,和你聊聊。施立弗夫妇觉得你应该和理查德很熟。” “我记得他,我们认识。” “但你现在不和他通信了吧?”格林里夫先生的表情有些失望。 “没有通信。我都好几年没见过迪基了。” “他已经在欧洲待了两年。施立弗夫妇对你评价很高。他们认为如果你给他写信,也许会有点用。我想让他回家。家里需要他回来尽一些义务——可是我和他妈妈苦口婆心讲的话,他全都置若罔闻。” 汤姆有些不解。“施立弗夫妇到底说什么了?” “他们说——当然有点夸张——你和理查德是挚友。我觉得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你和他有通信联系。你也知道,理查德的朋友,我不认得几个——”他瞧了一眼汤姆的酒杯,像是觉得怎么也得给他再点一杯酒才够意思,但汤姆的杯子几乎还是满的。 汤姆记起曾经和迪基·格林里夫一起去施立弗家参加过一个鸡尾酒会。或许格林里夫和施立弗两家的关系比他和施立弗家的关系更亲近,所以才会引来这档子事。他这辈子和施立弗夫妇总共也只见过三四次面。*近一次是某天晚上,他为查理·施立弗计算个人收入所得税。查理是电视导演,他有好几种自由职业的收入,账目十分混乱。查理和玛塔发现,汤姆不但有本事把账目理清,并且算出的税款比查尔斯应缴的要少,在法律上还挑不出任何毛病。或许正因如此,他们才向格林里夫先生举荐汤姆。根据那天晚上的情况,查理保不准会告诉格林里夫先生,汤姆为人聪明,头脑冷静,办事周详可靠,乐于助人。不过这其中可有点误会。 “你大概也不认识理查德的其他熟人,能左右他一下?”格林里夫先生可怜兮兮地问。 倒是有个叫巴迪·兰克劳的人,汤姆想。不过汤姆不想把巴迪卷进来,给他平添这些琐事。“恐怕的确如此。”汤姆摇了摇头。“理查德为什么不愿意回家?” “他说他宁愿住在那儿。可现在他母亲病得很厉害——呃,还有一些家里的事。不好意思,让你为难了。”他心烦意乱地伸手摸了摸灰白的头发,它们虽然稀薄,却梳得纹丝不乱。“他说他在那儿画画。画画倒不是什么坏事,但他没有当画家的天分。他在船舶设计方面很有天赋,如果肯花心思的话。”这时酒吧侍者走过来问他要点什么,他抬头道,“苏格兰威士忌加苏打水。帝王威士忌。你不来一杯吗?” “不用,谢谢。”汤姆拒绝了。 格林里夫先生歉疚地看着汤姆。“在理查德的朋友中,你是**个愿意听我说话的。其他人总认为我是在干涉他的生活。” 汤姆对此十分理解。“我要是能帮你就好了。”他彬彬有礼地说。他现在记起来了,当年迪基的钱都是从一家造船公司汇来。这家公司造的都是小型帆船。显然他父亲希望他回家,子承父业,接管这间家族企业。汤姆朝格林里夫先生空洞地笑了笑,将杯中的酒一干而尽。他移坐到椅子边,准备离开,但隔着桌子传过来的失望之情清晰可辨。“他在欧洲什么地方?”汤姆虽然嘴里在问,其实心里根本不关心这个问题。 “在一个叫蒙吉贝洛的小镇,位于那不勒斯南面。理查德对我说,那儿连个图书馆都没有。他在那儿不是航行就是画画,还买了房子。理查德有收入,虽不太多,倒也足够他在意大利的花销。人各有所好,不过我实在没看出来那个地方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说到这里,格林里夫先生笑了笑,有些放开了。“我给你点一杯吧,雷普利先生?”侍者送来加苏打水的苏格兰威士忌时,他问雷普利。 汤姆本想离开,但他实在不想看着对方端着刚送来的酒在那里干坐着。“谢谢,那就来一杯吧。”汤姆把酒杯递给侍者。 “查理·施立弗说你任职于保险业。”格林里夫先生饶有兴致地问。 “那是前一阵子的事了。我——”汤姆暂时不想对格林里夫先生透露他在美国国税局任职,“我现在在一家广告公司的会计部门。” “哦?” 接下来的片刻,两人都没说话。格林里夫先生盯着汤姆,神情既可怜又充满期待。他到底能说出点什么有用的?汤姆则后悔不该接受对方点的酒。“迪基今年多大?”他问格林里夫先生。 “二十五岁。” 和我一样大,汤姆心想。迪基很可能十分享受那儿的生活。有收入,有房子,有帆船。他干嘛要回家?印象中迪基的形象现在越来越清晰了: 笑容灿烂,一头金色卷发,一副乐天派的面容。迪基是个幸运儿。自己现在也是二十五岁,可是在忙什么呢?每周都在为谋生而奔波。银行没有存款。平生居然**次在躲条子。他有数学才华,可为什么偏偏没用武之地,没人雇他一展身手呢?汤姆感到身上每块肌肉都变得紧绷,手里的火柴盒被攥得朝一面变了形,几乎全压平了。他觉得腻味,腻味透了,腻味,腻味,腻味!他想回到吧台,一个人呆着。 汤姆呷了一大口酒。“你要是把他的地址给我,我很乐意给他写信,”他很快地说,“我想他会记得我的。有一次,我们一起外出,去长岛参加一个周末派对。迪基和我负责拾海滩上的贻贝,大伙就拿它们做早餐。”汤姆笑着回忆。“有几个人还吃生病了,那次派对玩得并不开心。但我记得迪基那天就说准备去欧洲。他一定就在那之后便离开——” “我想起来了!”格林里夫先生说,“那是理查德在国内的*后一个周末。我记得他也和我说起贻贝的事。”他放声大笑。 “你们住的公寓,我去过几次,”汤姆继续说道,而且说得越来越投入,“迪基还给我看了他卧室桌子上摆放的船模。” “那些都是他小时候做的!”格林里夫先生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有没有给你看他做的船体模型?还有素描作品?” 迪基当时并没有给他看,但汤姆故作兴奋地说,“当然看了!是钢笔素描。有些画得很精彩。”汤姆从未看过那些作品,但现在这些作品对他来说仿佛历历在目,每件作品都像出自专业制图者之手,线条长短比例恰到好处,极具专业水准,而迪基正笑容可掬地拿着这些作品向他展示。他本想投格林里夫先生所好,再胡扯几分钟,把细节说得活灵活现,但还是忍住了。 “是啊,理查德对线条颇有天分。”格林里夫先生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气。 “没错,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分。”汤姆附和道。刚才的无聊感又朝他袭来。汤姆熟悉这种情绪,它有时出现在派对上,但通常情况下,是和一个他并不十分喜欢的人一同进餐时才会有,那会让他愈发觉得这夜晚的时光难熬。不过要是迫不得已,他倒也能够故作彬彬有礼地再耗上一个钟头,直到*后忍无可忍,夺门而逃。“对不起,我现在不是很有空,要不然我倒是愿意去那边,看看能否说动理查德。我对他或许能有点影响。”他说这些话,纯粹是顺着格林里夫先生的意思。 “如果你能认真考虑一下——就是说,我不知道你能否考虑去一趟欧洲。” “不,不行。” “理查德向来对朋友言听计从。如果你,或者像你这样的朋友能有空,我愿请你们过去和他谈谈。反正我觉得你们去比我去效果要更好。你现在有工作,抽不出时间,对吧?” 汤姆的心突然猛跳一下。他装作一副沉思的表情。这倒是个机会。他身体的某些部分已经嗅到了味道,赶在他的大脑做判断前,抢先跳将出来。现在的工作: 子虚乌有。而且他很快也不得不出城。他想离开纽约。“我或许可以去。”他认真地说,还是带着那副若有所思的表情,好像正在摆脱成千上万道阻碍他去欧洲的束缚。 “如果你同意去,我十分乐意承担你的开销,这些都不在话下。你真的能安排一次行程吗?今年秋天怎么样?” 现在已经是九月中旬。汤姆盯着格林里夫先生小指上那枚纹章几乎快磨平的图章金戒指。“我觉得差不多。我很乐意再次见到理查德——尤其是你认为我能帮上忙。” “我相信你肯定能帮上忙!他会听你的。至于你和他不是太熟——如果你向他强烈建议,觉得他应该回家,他反而会觉得你这个局外人没有私心。”格林里夫先生靠到椅背上,赞许地看着汤姆。“蹊跷的是,吉姆·伯克夫妇——吉姆是我的合伙人——去年在乘游轮时,顺道路过蒙吉贝洛。当时理查德保证冬天就回家。我指的是去年冬天。吉姆现在已经不管理查德的事了。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怎么会听一个六十开外老头子的话?但我们没做成的事,你却大有希望!” “希望如此。”汤姆低调地说。 “要不要再来一杯?上好的白兰地怎么样?”

作者简介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美国女作家,1921年生于得克萨斯州沃斯堡。她的首部小说《列车上的陌生人》于1951年出版,并被希区柯克改编为电影,一鸣惊人。1955年出版的《天才雷普利》及其后续系列作品更是奠定了她在类型文学中的至高地位。海史密斯擅写人物之异常心理,在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50位*伟大的犯罪小说作家中,她高居榜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