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20714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75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520207140 ; 978-7-5202-0714-0

本书特色

纳拉扬以虚构的南印度小镇摩尔古迪为其所有小说的背景,将南印度的河流、山脉、神庙和森林等物象置于摩尔古迪,使虚构的小镇生动鲜活,呈现出丰富真实的南印度生活场景,再现了20 世纪印度社会的发展演变。在印度土生土长的纳拉扬对印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从中撷取创作的题材和主题。他曾经在《英语在印度》这篇散文中写道:“大家庭的生活对个人带来的紧张和压力,从中产生的普遍社会结构,复杂的种姓制度,给我们提供了无尽的主题。对宗教的信仰和根深蒂固的神的观念必须体现于对生活的细腻描写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农村生活和其中的问题, 因为85% 的印度人是农民。”因为抓住了印度社会生活的本质,他的描写才栩栩如生。 纳拉扬对社会现象的描写也蕴含着对印度现代生活与社会问题的思索。他丰富的创作题材涉及现代印度社会很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他特别关注儿童和妇女问题。他的小说塑造了真实生动的儿童系列形象,描摹了逼真而细腻的儿童心理,反映出儿童身上的普遍特点。这些儿童属于摩尔古迪,属于印度,也属于整个世界,对儿童的塑造体现了作家对他们的理解和关爱。纳拉扬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有忍耐、顺从的传统女性,她们以家庭为世界,以卑微的姿态传承着传统文化,也承受着人生的痛苦;有走向社会的新女性, 她们在民族独立运动时期走进战斗的队伍,在独立后又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女性形象和儿童形象负载了作家对教育及性别问题的思考。不过,纳拉扬描写的人物,包括妇女和儿童,大多来自他所熟悉的中产阶级,他们衣食无忧,无须忍耐生活困顿的焦虑,因此,纳拉扬的作品探讨的并不是社会中贫困、不平等等社会问题,而是集中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神的关系的思考,注重从日常生活情趣中表现出富于深意的宗教哲学韵味,从现代社会的金钱与道德、物质追求与精神信仰的矛盾中,揭示超越时代和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来看,纳拉扬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对生 活的再现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他在故事世界里展示了南印度人们的生活状态。纳拉扬对于文学和现实二者关系的认识也是现实主义的,他肯定现实与创作之间的亲缘关系,认为任何创作都源自生活, 都和一定的生活模式有关。 纳拉扬的小说在题材上的特点是历史与政治的缺失或者淡化。 纳拉扬不认为社会政治事件是值得表现的现实,也没有记录历史的使命感。在他的十余部长篇小说中, 很难发现与印度历史或政治紧密相关的故事。纳拉扬注重表现普通 人的平凡生活,注重个人的体验,他认为只有个人的体验才能表现 生活的真实。这是他文学观念的特征,也是其价值所在。 纳拉扬的语言是简洁朴实的,他并不致力于锤炼语言,运用多种修辞,所以作品中的叙述语言就像是平常的谈话,句式简单,词汇普通。作家从不试图以高深艰涩的言辞来表现自己的语言才能, 因此给阅读带来了很多便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 奈保尔在谈到纳拉扬的语言特点时写道:“他的英语那么个性化,那么平易,很少掺杂一些时髦的词汇,因此丝毫不给人古怪的感觉。” 纳拉扬的英语作品虽然简朴,字里行间却不乏风趣,形成了鲜明的幽默风格。平易却幽默的艺术风格是纳拉扬有意识的追求,他注重文学的可读性,因此希望用简洁平易的文字与轻松幽默的风格来赢得读者。纳拉扬的幽默风格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幽默,人物自身的矛盾,人物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的矛盾,人物与环境的矛盾, 都造成了幽默的艺术效果。

内容简介

他走出监狱重获自由后栖身破庙。农民视之为祭司,将其非凡的“智慧”和圣人般的预言传遍四乡。当旱灾来临之时,他被裹挟进绝食求雨的仪式。在万众瞩目的绝境中,他向追随者讲述了自己做向导时和一位有夫之妇的“梦想”之旅…… 儿时的伙伴拥有纯洁的友情,他们跨越了种姓和阶级,在枯燥的学习、迷人的板球游戏、令人困惑的异教故事、狂热的示威游行中度过欢乐时光,在忧伤的分别中告别童年…… 摩尔古迪的日子是印度南方小镇生活的缩影,平凡的生活中又有着不平凡的传奇……

目录


目录

001 | 总序:印度经典的汉译

001 | 译本序

001 | 向导

223 | 斯瓦米和朋友们

366 | 摩尔古迪的日子

366 | 丢失的邮件

372 | 医生的话

377 | 守门人的礼物

385 | 感同身受

393 | 虎爪

398 | 依斯瓦兰

406 | 如此完美

410 | 爸爸的帮助

417 | 蛇之歌

422 | 麻烦的火车头

429 | 一个月四十五卢比

434 | 失业

439 | 阿提拉

444 | 斧子

451 | 附录:绿纱丽

474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R.K.纳拉扬(Rasipuram Krishnaswami Narayan,1906~2001),是印度当代著名的英语作家,与R. 拉奥、M.R. 安纳德一起并称为印度英语小说三大家。其作品被译为印度各地方语言及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波斯语等近20 种世界语言,在印度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笔耕不辍,创作颇丰,给读者奉献了十余部长篇小说与大量的短篇小说。他的长篇小说都以虚构的摩尔古迪小镇为背景, 因此人们也称之为“摩尔古迪小说”。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有:《斯瓦米和朋友们》(1935)、《文学士》(1937)、《暗室》(1938)、《英语教师》(1945)、《萨姆帕特先生》(1949)、《金融专家》(1952)、《等待圣雄》(1955)、《向导》(1958)、《摩尔古迪的食人者》(1961)、《糖果贩》(1967)、《摩尔古迪之虎》(1983)、《爱闲聊的人》(1987)、《纳格拉吉的世界》(1990);短篇小说集有:《一匹马和两头山羊》(1970)、《榕树下和其他短篇》(1985)、《奶奶的故事》(1992)、《盐与木屑》(1993)等。此外,还有回忆录《我的日子》(1974),游记《我的没有日期的日记》(1960)以及随笔集《作家的梦魇》(1987) 等等。纳拉扬以突出的创作实绩奠定了其在印度英语文学史上的地位。 纳拉扬的小说创作得到了印度国内外批评家的认可,有学者在文章中将他的长篇小说和列夫·托尔斯泰、威廉·萨莫塞特·毛姆等大作家的创作相比较,将他同安东·契诃夫、欧·亨利等世界一流的短篇小说大师相提并论。纳拉扬曾经被推荐给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他多次获得印度和美国的文学奖:1961 年长篇小说《向导》获得印度文学院奖(Sahitya Academi Award );1964 年获得莲花奖(Padma Bhushan);1965 年获得利兹大学的荣誉学位;1975 年因其回忆录《我的日子》获得美国英语协会奖。20 世纪80 年代,纳拉扬成为印度联邦议会的议员,1980 年获A.C. 本森奖章(Benson Medal),1981 年成为美国文学艺术科学院的荣誉会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