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明园研究四十年

圆明园研究四十年

1星价 ¥40.7 (5.9折)
2星价¥40.7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8184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300281841 ; 978-7-300-28184-1

本书特色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认为,世界上的艺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东方艺术,一类是西方艺术。东方艺术是梦幻艺术,西方艺术是理念艺术。东方艺术的代表是圆明园,西方艺术的代表是帕提侬神庙。他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书观点鲜明,史料翔实,论证充分,令人信服,是一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书。

内容简介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光辉总结,被欧洲人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自1860年被英法联军纵火焚烧后,历尽沧桑,成为一片废墟。
作者对圆明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现实的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讲座、论坛、电视、文章、答记者问等形式予以讲述,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反对整修的种种言论进行剖析。本书观点鲜明,史料翔实,论证充分,令人信服,是一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书。

目录

目录



一、求索篇
圆明园
——为“伟大祖国历史”讲座而作/
保护整修再创辉煌
——为“圆明园论坛”学术研讨会而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
——纪念圆明园罹劫140周年/
圆明园一定要发展
——在“中法圆明园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为“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学术研讨会而作/
深入了解圆明园精心建设圆明园
——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
圆明园的发展与学术论争
——在“纪念圆明园罹劫144周年暨圆明园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关于《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修编工作的几点建议
——致圆明园管理处陈名杰主任的一封信/
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的历史见证
——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
圆明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传承
——在“新时代圆明园发展思路”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考察横店圆明新园项目座谈会发言摘要/
关于横店之行的报告/
圆明园之劫/
拨开重重迷雾,还原历史真相/
圆明园并非到处金碧辉煌/
圆明园遗址路在何方/
二、争鸣篇
也谈选择/
青史凭谁定是非
——对从维熙“商榷”的商榷/
事实胜于雄辩
——对从维熙先生答复的答复/
专家学者岂能不要诚信
——在纪念圆明园罹难143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圆明园:辉煌是否需要重建/
1980年以来关于圆明园的学术论争
——为国家图书馆“学津清谈”讲座而作/
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该不该另建圆明园/
是是非非说“九洲”
——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新九洲清晏”谈起/
误将“清漪”作“圆明”
——圆明园老照片辨析/
三、杂著篇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火烧圆明园/
新浪网上大讲堂: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百景图志》序/
《圆明园四十景探微》序/
《圆明园三百年诗词辑录》序/
《三山五园旧影》序/
《清代三山五园史事编年》序/
“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序/
名园胜景,艺苑奇葩
——点评纯金版《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再造圆明胜景的巅峰之作
——在“圆明园四十景原件再造”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莲文化
——为莲文化高峰论坛而作/
在中国圆明园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牢记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圆明园罹劫152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在纪念圆明园罹劫155周年暨中国圆明园学会成立35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展开全部

节选

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光辉总结。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把建筑、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出一个个各具特色、富有诗情画意的景区。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水平之高,前所未有。清代皇家园林之所以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康乾盛世密不可分的。清代皇家园林的兴建,主要是在乾隆时期。乾隆对皇家园林的兴建,为什么如此热衷?人们往往用乾隆自己的话“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来解释。我想,乾隆这样做,还有更高的追求。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后建成的一座皇家园林,按照乾隆的习惯,每一座皇家园林建成后,他都要写一篇记。清漪园是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的,建成之后,却迟迟没有作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乾隆九年(1744年)圆明园建成后,他在《圆明园后记》中曾经说过:“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建苑囿。”清漪园的兴建,就是自食其言,于心有愧,但是,当他想到一个人有了错误,自己不讲,别人也会讲的时候,终于写了一篇《清漪园记》。记中提到一个故事。西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萧何在长安修建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颇为壮丽。刘邦见后,非常生气,批评萧何说:“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回答说:“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刘邦听后,转怒为喜。乾隆对萧何的议论非常赞赏。他在《清漪园记》中写道:“萧何所谓无令后世有以加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以后人无法超越的宏伟壮丽的园林表现至高无上的皇家气派,这就是乾隆刻意追求的目标。有人认为,清统治者大规模地兴建皇家园林,造成清王朝国库空虚、国势衰落。这个看法,未必符合实际。清统治者修建北京的“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究竟用了多少白银?由于史料缺乏,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清漪园的修建经费,却是有案可查的。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七月十七日,大学士、总管内务府大臣傅恒等在《查核万寿山等工用过银两折》中说:总管内务府谨奏:为遵旨查明具奏事。据内务府大臣三和等奏称,万寿山自乾隆十五年兴修起,至二十九年工竣,通共领收过银五百六十九万五千六百三十九两六钱八分五厘。万寿山修建工程用过银四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七十二两三钱四分六厘,内除各项木植旧料抵银四十九万四千五百二十两三钱九分三厘,实净销银四百四十八万二千八百五十一两九钱五分三厘。清漪园,是乾隆为庆祝生母孝圣皇太后六十岁生日而兴建的一座皇家园林,占地3500余亩,是畅春园的三倍多,仅次于圆明三园,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乾隆的造园思想。乾隆对清漪园的景色也十分欣赏。他在《昆明湖泛舟》一诗中说:“何处燕山*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它是乾隆时期皇家园林的重点工程,这是毫无疑问的。从清漪园的修建经费,可以推定“三山五园”的修建经费,不会超过1500万两,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的修建经费,也不可能超过这个数字。尤其重要的是,康乾盛世的土木工程,并不只是皇家园林。乾隆在《日下旧闻考》的《题词》注中说:“余临御四十余年,凡京师坛庙、宫殿、城郭、河渠、苑囿、衙署,莫不修整。”这一时期,北京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高潮,承德更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进行建设。尽管如此,国库的存银,却由乾隆即位时的不过3000多万两增加到四十六年(1781年)的7000多万两,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数字相当于全国两年多的财政收入。这时,皇家园林的建设已接近尾声了。说清统治者大修皇家园林导致国库空虚、国势衰落,是缺乏根据的。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认为,世界上的艺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东方艺术,一类是西方艺术。东方艺术是梦幻艺术,西方艺术是理念艺术。东方艺术的代表是圆明园,西方艺术的代表是帕提侬神庙。他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雨果所说的梦幻艺术,就是我们所说的诗情画意。其实,梦幻艺术是中国古典园林共有的特征。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作者简介

王道成,著名清史专家,中国圆明园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都学会理事,北京市北京学研究基地顾问,国内研究皇家园林史的**专家,所著《颐和园》被誉为国内关于颐和园的*有权威性的著作,在圆明园研究领域是圆明园史研究的权威专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