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454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0,368页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030645463 ; 978-7-03-064546-3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提出的可供性理论的理论基础, 概括了可供性理论的逻辑框架, 探讨了可供性概念的关系本体论、具身认识论意义, 并运用可供性理论, 考察技术的起源、技术人工制品的具身性等, 提出了新的生态自我概念。

目录

目录
前言 i
**章 绪论 1
**节 有关 affordance的译法 2
第二节 国内相关的学术研究 3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 8
参考文献 11
第二章 可供性概念的形成和理论基础 13
**节 可供性概念的诞生 14
第二节 可供性概念诞生的心理学基础:直接知觉理论 25
第三节 可供性概念诞生的生态学基础 36
参考文献 54
第三章 可供性理论的本体论探讨 59
**节 一个不可言说的“幽灵”? 60
第二节 可供性理论框架及其科学实证研究 81
第三节 可供性特示的关系范畴是否具有本体论意义? 96
参考文献 103
第四章 可供性理论的认识论意蕴 109
**节 可供性是具身认知的一个奠基性成果 111
第二节 可供性理论丰富了进化认识论 127
第三节 可供性对哲学基础主义认识论问题的回应 142
参考文献 156
第五章 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生态逻辑 163
**节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本原性解释技术起源 164
第二节 技术人工制品发展的生态逻辑 195
第三节 技术的社会性与可供性的适用范围 218
参考文献 231
第六章 基于可供性机制的设计方法论 237
**节 设计界引入可供性理论的过程和进路 238
第二节 符合特定协调关系的预设性机制 259
第三节 符合特定动作和环境的尺度契合性机制 267
第四节 符合特定界面人-物交流的互动性机制 275
参考文献 289
第七章 可供性理论的创造方法论解读 295
**节 可供性理论引入创造力研究的新视角 296
第二节 解蔽物质环境与人的微观互动 311
第三节 发现具身性的创造过程机制 319
第四节 打破功能固定与心灵开放性 327
第五节 创造的可能性敏感依赖机制 338
第六节 可供性是否构成创造力研究的“元问题” 346
参考文献 349
附录 353
关键词索引 355
后记 36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罗玲玲,博士,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行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发明学会发明方法分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造方法论、设计哲学、环境行为学,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创造力的理论与科技创造力》《建筑设计创造能力开发教程》等教材、专著、译著30多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