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影元老忆往录:北京卷

科影元老忆往录:北京卷

1星价 ¥43.7 (5.6折)
2星价¥43.7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60509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44页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106050993 ; 978-7-106-05099-3

内容简介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是中国电影资料馆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电影频道合作的,以采访和记录老一代中国电影人生平经历并作档案收藏为目的大型采访工程。该项目于2007年正式启动,2008年全面展开,至2010年为采访工程的**阶段;2011年起为采访工程的第二阶段。做口述历史,我们是后来者,其便利条件是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充分汲取先驱者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比较顺利、有效,且有一点特色。

目录

李洪琛口述辑录
往返湘赣:少年求学
北大学子:民主青年
北京师院:发起创办
北京科影:领导风采
创作实践:编导三片
采访手记

石梅音口述辑录
老家如皋:儿时见闻
参军入伍:文新大队
进军西南:初识电影
选调北京:军影拍片
北京科影:新作不断
那一代人:相似记忆
采访手记

张清口述辑录
漂泊不定求学路
革命军中有浪漫
军教电影显锋芒
功勋卓著在科影
散忆《访日见闻记》
采访手记
后记:选编说明
展开全部

节选

  《科影元老忆往录·北京卷》:  张:回来之后就拍《地震》,当时不是因为邢台地震吗,选题是科协那边布置过来的,要普及一下地震知识。因为邢台地震后全国老百姓都比较关注,过去对这类灾害不熟悉,好像距离很遥远。所以就让拍一个普及地震知识的片子。我们那个摄制组大家关起门来读书读了快一个月,还去地震局学习什么的。我自己写的剧本,这个因为很难通俗化解释,*后才弄清楚。地震局就告诉我们地震主要原因是“地应力”的作用,我说你必须把“地应力”给我说明白,要不然的话老百姓说地震是“驼龙”“王八翻身”,你就把王八翻身改了个名词叫地应力,这他还是一样不能理解,是不是?后来,我说白了能不能这样解释:地震其实就是地动,地球内外都时刻不停地在动,他们也同意了这个说法。当时和我们一起讨论的就是地震局那位……这回汶川地震作为专家出来讲的那位学者,他当时就是跟我们一块研究这个剧本的。  四本片子,原来我有个设想就是让大家知道地球内部每天都在动,能测量、记录下来的一年是500万次,都在地底下,无非有大小。所以就从基础知识讲起,地球是怎么回事,包括现在没有办法认识地下是什么情况。你把珠峰倒过来,插到马里亚纳深海沟,还插不到底。地壳像个鸡蛋皮一样的,但是就那么深,我就在搞这个片子的过程中间,对地震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多了。*后我跟他们说我们具体讲不了太多,我们只好用哲学的观念去理解它,就是这个动是永恒的。只要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能量冲击到了地壳,就会发生地震。地壳老在动,包括珠峰的崛起啊,但是很漫长。影片讲了很多历史上的大地震、全世界的大地震。包括智利大地震、东京大地震,还有我们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我还去了海原,找遗迹拍。那是八级大地震,地震波绕着地球转了三圈啊,县志上说的死伤是“八十三万有奇”,83万还多啊。现在咱们都不说这个事情了,但是片子里都讲了。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呢,是因为四本片子的前面大部分,完全没有人,就是大自然。包括海啸,照片和历史记载什么的。**个出现的人是周恩来总理,邢台地震,从飞机上下来慰问。  影片的*后部分才讲了些群测群防:坚持观测、发现异常、汇总各种信息,才能预测出在哪一个地震断裂带上有可能地震。所以预报很难!因为如果不能说清楚震级、时间、地点,你的预报没有用,反而会扰民。因为就像生男生女,两种可能,震了就对,不震就扰民。所以他们也很难,这次我碰到亲朋好友,都帮地震局解释说它不像天气预报全看见,全知道,我们当时还是瞎子摸象阶段。  为什么我要详细说这些呢,因为总理去世以后,奇怪得很,红楼等电影院曾经在放映故事片前,把地震这片子拿出来加映,为的是纪念周总理。我后来很遗憾在哪儿,就是他们审查的时候一定要把群测群防的几处小组人物活动移到前面来破坏了我原来的设想。  1976年,杜生华到北京来找我,这里,就要讲一点有关的故事了。  上海杜生华——那真是我们科教片的老前辈,50年代就在上海科影,他们有一些从故事片转过来的老同志,他是从延安过来的,就拍科教片。他就是拍《知识老人》的那个导演,他是山西人。我跟杜生华的接触啊,过去因为大家都是科教片编导,开会有时候碰在一起,互相尊重很客气,他比我们大,我也很尊重他。毕竟他是我们的老前辈,我1958年才开始搞科教片,刚开始我什么都不懂,人家已经出了很多好片子了,所以要向他们学习。  1973年,拍完《地震》以后,国家建委定制一个片子,叫《国家新城建设》,是给联合国用的,就是介绍中国的城市建设,包括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反正都是这些方面的。就让上科和北科一家出一个摄制组,上科就是杜生华,北科就是我。但是各拍各的主题,包括闵行什么的,我们都是一起去参观。北科还负责东北那土建,就是大庆的“干打垒”,还到海南岛通什,叫作新建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上海有过好几次讨论,跟国家建委派来的人一起讨论,讨论中间少不了有点争论,现在回想当时也不是怎么明确,可他们建委总想着多讲中国的成就,我们是想你是给联合国举办的城建会议制作的,总要从建筑方面多谈点,少谈点政治对不对。  陈:对,对。  张:这一点我们不敢明说,我们只能强调说要把建筑的特色说出来,留点篇幅来说这个。杜生华跟我完全一致,所以我们俩就是很悄悄的,但是顽强地坚持这个观点。后来他们又决定不参加联合国那个会了,好在我们还没有开拍,剧本提纲都写了,也就作罢了。我说这意思就是那一次我和杜生华有比较深入的交往,虽然是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谈不到别的。后来他来北京找我,说是中央给他们上海科影下命令,让他们重拍《地震》。所以他就来找我,问问我感觉这片子里面到底哪些地方落后了,有什么问题。我想了半天,我跟他说,时间很短,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估计原因是周总理。因为前面原理那部分,杜生华完全可以用啊,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占的篇幅又很长。我说就是要把总理那部分拿掉,因为1976年开春,总理去世,很多影院加放《地震》,一放那个片子就刺激很大。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