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治理黄河方略与实施的历史考察(1949-2019)
- ISBN:97875509267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67页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50926745 ; 978-7-5509-2674-5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把当代中国治理黄河方略的演变, 放在新中国70年历史发展背景中进行分析研究, 探讨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治理黄河的方略。科学的治理黄河方略是在治理黄河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 黄河水利委员会经过反复的实践与总结, 先后提出了“宽河固堤”“蓄水拦沙”“上拦下排”“上拦下排, 两岸分滞”“调水调沙”“增水减沙”和“维护黄河健康生命, 促进流域人水和谐”的治理黄河方略。这些方略在治理黄河的每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证了黄河的岁岁安澜, 支撑了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前历代治理黄河方略的述评
**节 古代治理黄河方略的演变
第二节 近代治理黄河方略的发展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黄河治理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治黄方略与实施(1949-1957)
**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黄河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宽河固堤”治标方略的提出与实施
第三节 “蓄水拦沙”治本方略的形成与初步实施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水资源利用
第四章 “大跃进”时期“蓄水拦沙”方略的全面实施(1958-1960)
**节 “大跃进”时期黄河治理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蓄水拦沙”工程建设的全面实施
第三节 “大跃进”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第四节 “大跃进”时期黄河水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治黄方略与实施(1961-1965)
**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黄河治理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上拦下排”治黄方略的提出与实施
第三节 三门峡水库的初步改建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第五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黄河水资源的利用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治黄方略与实施(1966-1976)
**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黄河治理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上拦下排”治黄方略的继续实施与发展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七章 改革开放初期“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方略的实施(1978-1991)
**节 改革开放初期黄河治理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治黄方略的实施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第四节 改革开放初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治黄方略与实施(1992-2011)
**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黄河治理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第三节 “调水调沙”治黄方略的形成与实施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五节 黄河水资源的调度、保护与开发利用
第九章 十八大以来的治黄方略与实施(2012-2019)
**节 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管控黄河洪水泥沙,确保防洪安全
第三节 破解黄河水资源短缺瓶颈,确保供水安全
第四节 修复黄河水生态,确保生态安全
第五节 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修复黄土高原生态
第十章 当代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不足与发展方向
**节 当代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
第二节 当代中国治理黄河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当代中国治理黄河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节选
《当代中国治理黄河方略与实施的历史考察(1949-2019)》: 一、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形势 位于黄河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中每年每平方公里侵蚀模数大于1.5万吨的剧烈水蚀面积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水土流失流走的是水、土和肥,留下的是灾害和贫困。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年输入黄河泥沙达16亿吨,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大的多泥沙河流。“河患症结所在之大病,是在于沙,洪水不减,沙患不除,则河恐无治理之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改革开放前的黄河水土保持工作,起伏跌宕,时断时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水土保持工作得以稳定、持续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水保事业的发展更加迅猛。到1997年底,广大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修建梯田、坝地、水地等基本农田8300多万亩,建成淤地坝10万余座,营造水保林12000万亩,种草3500多万亩,保护耕地2000余万亩,在改善当地生产生存条件、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同时,还有效地拦截了泥沙,做到‘水不出山,泥不出沟’,平均年减少入黄河泥沙3亿吨,是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的18%。”。 但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水土保持未能完全发挥应有的效益,跟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跟不上下游减淤防洪的要求。二是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依然严重。三是测试手段和统计手段不够先进,不够完善,致使资料数据不准确,不系统,影响决策和推行。四是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水土保持的进程和质量。五是过去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方略体系,虽有所改进,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水土保持进度缓慢,水土流失危害还相当严重。从1985年到1995年,“每年平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平方公里,年进度1.4%。如果按现在的进度,即使不考虑人为破坏,要达到初步治理的目的还需70多年。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来看,目前由于水土流失仍然非常严重,一些河段、主要支流,几乎年年都有洪灾发生。1994年,内蒙古毛不拉河突发洪水,大量泥沙冲人黄河,形成一道沙坝,逼使黄河主河道北移,影响包兰铁道和包头市的安全。1992年8月花园口*大洪峰流量仅6260立方米每秒,但洪水位比1958年大洪水高出0.32米,引起106处工程369坝次出险。”。 由于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力度不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黄河中、上游地区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依然严重,天然林砍伐并未完全停止,绿色植被继续减少,水土流失还在扩展,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这种情况不仅加快了下游河道淤积,给黄河防洪治理和水利工程运行带来严重隐患;而且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阻碍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生活环境日益恶化。 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晋、陕、蒙砒砂岩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治理难度大。这一地区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流人黄河泥沙达3.5亿吨,其中粗泥沙占80%,是黄河粗沙的主要来源区。1998年,水利部在国家计委的大力支持下,沙棘生态工程实施,规划建设期13年,工程全部完成后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1.7亿吨。到2003年,晋、陕、蒙砒砂岩沙棘生态工程国家投资1亿元,共种植沙棘190多万亩,使进入黄河的泥沙减少近亿吨。 ……
-
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20.7¥59.0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46.8¥72.0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系列:中国古代桥梁
¥18.6¥58.0 -
嗨印刷工艺(Vol1烫印)(精)
¥147.4¥268.0 -
测井井控技术手册(第二版)
¥68.0¥80.0 -
装配化工字组合梁设计
¥88.0¥160.0 -
高速线材轧机装备技术
¥33.3¥98.0 -
汽车风云人物
¥17.0¥50.0 -
品牌鞋靴产品策划-从创意到产品
¥26.5¥42.0 -
冶金建设工程
¥19.3¥35.0 -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手册-(含光盘)
¥61.6¥78.0 -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实施手册
¥13.3¥39.0 -
长江航运文化
¥16.6¥46.0 -
棒料高速剪切机
¥6.8¥20.0 -
炼钢厂设计原理
¥16.0¥29.0 -
冶金企业废弃生产设备设施处理与利用
¥12.2¥36.0 -
毛皮加工及质量鉴定
¥1.7¥6.0 -
轧钢机械知识问答
¥24.6¥30.0 -
转炉炼钢实训
¥15.9¥30.0 -
实用高炉炼铁技术
¥16.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