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东京梦华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读者评分
5分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东京梦华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1星价 ¥49.3 (7.7折)
2星价¥49.3 定价¥64.0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繁华如梦,璀璨日常。让我们穿越历史,窥见北宋的一艘时空船,很适合反复读,如果边读边摸索画一幅汴梁图景,真是有意思极了。

2024-03-18 14:16:2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461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816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101146110 ; 978-7-101-14611-0

本书特色

1.《东京梦华录》是一部适读性非常强的史料笔记。它号称“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又被戏称为“北宋东京汴梁生活指南”,为每一个读者打开了窥视宋人生活的窗口。跟随作者孟元老,读者们可以看到一千年前那座繁华的大都市,它的城墙街道、河流桥梁、宫苑官署、店铺园林,看到隆重的朝廷大典、热闹的民间习俗、诱人的美食、狂欢的节日,还可以看到生活在这座城中的皇帝后妃、王公贵戚、文武百官、细民百姓,他们一天到晚的生活日常,一年四季的劳作游乐,从中可以体会出北宋城市文化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安稳、太平岁月的和美。 2.三全本《东京梦华录》*明显的特点是注释详尽,力求将北宋东京汴梁从纸上的平面的城还原为立体的有温度的城。所以三全本《东京梦华录》的注释不仅通过引用大量资料对字词、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了准确的解释,还引用了很多相关轶事、诗文,使得一座座城门、一条条街巷、一幢幢屋宇都鲜活起来。当那些冷冰冰的名词和人们熟悉的苏东坡、欧阳修、李纲、宗泽、高俅、蔡京、福康帝姬、小刘后等相联系,这座城就仿佛一个老朋友,从历史烟尘中慢慢走来,微笑着出现在今人眼前。为了让枯燥的名物解释更有趣、更让人印象深刻,注释中还引有一些趣事,如卷十“驾宿太庙,奉神主出室”对北宋历代皇帝出席重大典礼时乘坐的玉辂(显庆辂)的注释、卷二“朱雀门外街巷”对印祥池即凝祥池的注释等。 3.三全本《东京梦华录》明白揭示了孟元老的“隐微写作”方式,如同对层层叠压的开封城的考古一样,揭开了《东京梦华录》风俗志、地理志外表下,探讨北宋灭亡,批判徽宗朝政的真正用意。对这层用意,历来就被人或深或浅地谈论,但多为含糊其词,从来没有被认真地探究过,三全本《东京梦华录》通过“前言”中的系统论述、“题解”中的专题讲解、“注释”中的细节展示,首次将其明白揭示了出来。

内容简介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北宋首都开封又名东京。孟元老目睹朝代更迭,迁都他乡,回忆往事,恍然若梦。《列子》中讲:黄帝白天睡觉,梦游“华氏之国”,那里人们没有爱憎,没有嗜欲,没有冲突,得此一梦其乐无穷。作者借此典故,书名定为《东京梦华录》。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目录

前言

自序

卷一

东都外城

旧京城

河道

大内

内诸司

外诸司

卷二

御街

宣德楼前省府宫宇

朱雀门外街巷

州桥夜市

东角楼街巷

潘楼东街巷

酒楼

饮食果子

卷三

马行街北诸医铺

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

大内前州桥东街巷

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寺东门街巷

上清宫

马行街铺席

般载杂卖

都市钱陌

雇觅人力

防火

天晓诸人入市

诸色杂卖

卷四

军头司

皇太子纳妃

公主出降

皇后出乘舆

杂赁

修整杂货及斋僧请道

筵会假赁

会仙酒楼

食店

肉行

饼店

鱼行

卷五

民俗

京瓦伎艺

娶妇

育子

卷六

正月

元旦朝会

立春

元宵

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

十五日驾诣上清宫

十六日

收灯,都人出城探春

卷七

清明节

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

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

驾幸琼林苑

驾幸宝津楼宴殿

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

驾幸射殿射弓

池苑内纵人关扑游戏

驾回仪卫

卷八

四月八日

端午

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

是月巷陌杂卖

七夕

中元节

立秋

秋社

中秋

重阳

卷九

十月一日

天宁节

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

立冬

卷十

冬至

大礼,预教车象

车驾宿大庆殿

驾行仪卫

驾宿太庙,奉神主出室

驾诣青城斋宫

驾诣郊坛行礼

郊毕驾回

下赦

驾还,择日诣诸宫行谢

十二月

除夕


展开全部

节选

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 【题解】 此条记录皇帝驾临金明池*核心的活动:观水戏。 “观水戏”由太祖时期的“观习水战”演变而来。据元人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太祖皇帝乾德初,凿大池于京城之南,引蔡水以注之。造楼船百艘,选精兵,号水虎捷,习战池中。开宝六年,诏以新池为讲武池。七年,将有事于江南,是岁凡五临幸,观习水战。”开宝八年(975)宋军渡江攻占南唐国都金陵,南唐覆灭。次年四月,太祖依然幸金明池习水战,“御水心殿,命从臣列坐,以观战舰角胜,鼓噪以进,往来驰突,为回旋击刺之状”,太祖对身边的侍臣说:“兵棹之技,南方之事也。今已平定,固不复用,但时习之,不忘武功耳。” 到了太宗朝,“观习水战”变成了“观水嬉(戏)”。据《宋史·太宗本纪》,雍熙四年(987)四月十五,“幸金明池观水嬉,遂习射琼林苑,登楼, 掷金钱缯彩于楼下,纵民取之”;淳化二年(991)三月乙卯(十六),“幸金明池,御龙舟,遂幸琼林苑宴射”;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六“幸金明池,命为竞渡之戏,掷银瓯于波间,令人泅波取之。因御船奏教坊乐, 岸上都人纵观者万计。帝顾视高年皓首者,就赐白金器皿”。此时的“水戏”比较简单,是水兵的游泳比赛,所夺之“标”为掷于金明池中的银杯。而且太宗重视与围观百姓的互动,增加了彩头和赠品。“龙舟争标”大约形成于真宗时期。《宋史·礼志十六》记载:咸平三年(1000)五月,真宗“幸金明池观水戏,扬旗鸣鼓,分左右翼,植木系彩,以为标识,方舟疾进, 先至者赐之”。“百戏竞集”应该也是这一年新增的节目,真宗“自是凡四临幸”,作为固定程序保留下来。金明池不再演习水战,诸军在舟船或露台上“为鬼神戏,谓之‘旱教’”(叶梦得《石林燕语》),肃杀的水战演习变成了热闹的陆上表演,金明池由水军训练基地变成了皇帝与民同乐的大舞台。 其实“水戏”古已有之,自先秦至明清,历代宫廷都有丰富多彩的水上演出活动。水戏与古人对水的崇拜和水神信仰有关,*初是修禊仪式中的歌舞表演。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建姑苏台,作大池,造青龙舟,陈妓乐,与西施为水嬉,被认为是*早区别于祓禊的宫廷“水嬉”。此后则有汉代昆明池水戏、三国时的水转百戏、隋代的水饰等,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后赵皇帝石虎和隋炀帝杨广,都是知名的水上演出活动爱好者。大唐盛世,玄宗李隆基也好歌舞优戏,但是更重西域之风,水上演乐活动发展有限,仅在大明宫建有鱼藻池,中唐以后的帝王于此处观赏竞渡和水嬉。 孟元老所记北宋徽宗朝的金明池水戏,已经发展成极其繁复斑斓的大型水上演出活动,荟萃宫廷水嬉、燕乐、百戏等不同艺术形式于一体,整个活动流程大体如下:(1)皇帝在临水殿赐群臣宴,观看水傀儡、水秋千等水戏表演;(2)观看虎头船、飞鱼船、鳅鱼船等形态各异的小船牵引大龙船出奥屋;(3)小龙船作“旋罗”“海眼”“交头”等表演;(4)小龙船和各类花式小船按类别展开夺标竞赛;(4)小船牵引大龙船入奥屋, 水戏结束。水傀儡、水秋千等水戏表演部分,主要是对前代宫廷水戏表演的继承,而*精彩的龙舟竞渡,在形式上继承太祖训练水军时的“战舰角胜,鼓噪以进”,可能也受民间端午节赛龙舟以纪念屈原这一习俗的影响。 不过,金明池水戏在徽宗朝盛况空前,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就是孟元老在介绍小龙船以及各类小船时所说:“皆进花石朱缅(勔)所进。”龙舟竞渡活动的重要支撑,其实就是臭名昭著的花石纲,孟元老这是在点名批评了。金明池水戏无疑需要花费巨额资金,龙舟竞渡更需要大小船只等专业设施,蔡京与其所举荐的朱勔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极其恶劣的角色。花石纲是徽宗大兴园囿营建工程的起点,不仅使百姓遭受巨大灾难,直接触发声势浩大的方腊起义,而且使得国家府库空虚,粮食纲运系统几近瘫痪,以致开封“粮运由此不继,禁卫至于乏食”。金明池水戏,成为竭天下之力来支撑的一个歌舞升平的表象,那就已经不是与民同乐,而是统治者置天下于不顾的盲目享乐了。 驾先幸池之临水殿,锡燕群臣①。殿前出水棚,排立仪卫②。近殿水中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③,如大旗狮豹④、棹刀蛮牌神鬼⑤、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⑥。又有一小船,上结小彩楼,下有三小门,如傀儡棚⑦,正对水中乐船。 【注释】 ①锡燕:即赐宴。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载哲宗元符年间(1098— 1100)金明池赐宴时其父蔡京遭遇的惊险一幕:“元符初,上巳, 锡辅臣侍从宴。故事,公裳,簪御花。早集竞,时有旨宣侍臣以新龙舟。而龙舟既就岸,于是侍臣以次登舟。至鲁公适前,而龙舟忽远开去,势大且不可回,鲁公遂堕于金明池。万众喧骇,仓卒召善泅水者。未及用,而鲁公自出水,得浮木而凭之矣,宛若神助。既得济岸,入次舍,方一身淋漓,蒋公颖叔之奇唁公曰:‘元长幸免潇湘之役。’鲁公颜色不变,犹拍手大笑,答曰:‘几同洛浦之游。’一时服公之伟度也。公时为翰林学士承旨,蒋时为翰林学士云。” ②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 ③诸军百戏:元人马端临《文献通考·乐考二十》:“宋朝杂乐百戏,有踏毬、蹴毬、踏、藏挟、杂旋、弄枪、瓶、龊剑、踏索、寻橦、筋斗、拗腰、透剑门、飞弹丸、女伎百戏之类,皆隶左右军而散居。每大飨燕,宣徽院按籍召之。”本书下文“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有详细描写。 ④大旗狮豹:耍弄大旗,舞狮子和豹子。应即“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中的“鼓笛举,一红巾者弄大旗。次狮豹入场,坐作进退,奋迅举止。毕,次一红巾者,手执两白旗子,跳跃旋风而舞,谓之‘扑旗子’”。 ⑤棹刀蛮牌神鬼:戴着神鬼面具,以棹刀与蛮牌对打,属于军队中进攻与防守技能训练项目。宋人滕元发《征南录》:“又闻贼之长技, 用蛮牌捻枪,每人持牌以蔽身,二人持枪夹牌以杀人,众进如堵, 弓矢莫能加。”卷十“下赦”中的“御龙直装神鬼,斫真刀倬刀”也属于同类性质的表演。卷八“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中的“倬刀装鬼”由此演变而来,表演者戴面具耍倬刀,所用为道具刀。 ⑥乐部:指教坊乐部。据《文献通考·乐考》,宋代皇帝观水戏,所用乐部应该是云韶部和钧容直。云韶部为“黄门乐”,属于朝廷内黄门系统的音乐组织;乐队由歌者、演奏乐器的乐工、杂剧(傀儡) 表演者组成,所用乐器有琵琶、筝、笙、筚篥、笛、方响、杖鼓、羯鼓、大鼓、拍板等,所奏大曲十三,包括【中吕宫·万年欢】【黄钟宫·中和乐】【南吕宫·普天献寿】(以上并太宗所制)、【正宫·梁州】【林钟商·泛清波】【双调·大定乐】【小石调·喜新春】【越调·胡渭州】【大石调·清平乐】【般涉调·长寿仙】【高平调·罢金钲】【中吕调·绿腰】【仙吕调·采云归】等。钧容直是军乐队, 乐队也由歌者、演奏乐器的乐工和杂剧表演者组成,但是皆由军中善乐者充任,在御楼观灯、赐酺,或赏花、习射、观稼等场合,与教坊配合演出。 ⑦傀儡棚:演傀儡戏搭的棚架。南宋魏了翁《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世有傀儡棚,帐幕深遮围。衣冠巧装饰,观者迷是非。自谓真好手,不知若为归。”宋人洪咨夔《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当场弄出百般奇,傀儡棚中老偃师。满眼机关无着处,到头线索有收时。” 【译文】 天子车驾先到金明池的临水殿,赐宴群臣。临水殿前搭出水棚,排列着仪仗和卫士。在靠近水殿的水中横向排列四条装饰华美的舟船,上面由诸军呈演百戏,诸如弄大旗、舞狮豹、两人戴鬼神面具持棹刀蛮牌对打、演杂剧等等。又排列两条船,上面都是乐队。又有一条小船,船上扎起小彩楼,下面有三扇小门,宛如演傀儡戏的戏棚,正对着水中的乐队船。 上参军色①,进致语②。乐作,彩棚中门开,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垂钓,后有小童举棹划船,辽绕数回③,作语④,乐作,钓出活小鱼一枚。又作乐,小船入棚。继有木偶筑毬舞旋之类⑤,亦各念致语、唱和、乐作而已,谓之“水傀儡”⑥。又有两画船,上立鞦韆,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⑦、监教⑧,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鞦韆,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鞦韆”⑨。水戏呈毕,百戏乐船并各鸣锣鼓,动乐舞旗,与水傀儡船分两壁退去。 【注释】 ①参军色:宋代宫廷教坊中的乐官,属于“杂流命官”性质。其主要职责是担任乐舞表演的引导和指挥,有时也参加表演。由于其指挥舞队进出场时,手持一根形如竹竿的道具,故俗称“竹竿子”。 ②进:向前。致语:又名“乐语”或“教坊致语”,古代宫廷艺人在演出开始时的说唱,一般都带有祝颂和说明性质,在宋代又被称为“乐语”,由文人创作。明人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云:“乐语者, 优伶献伎之词,亦名‘致语’。…… 宋制,正旦、春秋、兴龙、坤成诸节皆设大宴,仍用声伎,于是命词臣撰致语,以畀教坊,习而诵之。而吏民宴会,虽无杂戏,亦有首章,皆谓之‘乐语’。” ③辽绕:回环旋转。 ④作语:致语。 ⑤筑毬:击毬。舞旋:古代一种回旋的舞蹈。 ⑥水傀儡:具体表演形式,见于明清人的记载。清初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记明代玉熙宫中的水嬉:“水嬉之制,用轻木雕成海外诸国及先贤文武男女之像,约高二尺,彩画如生。有臀无足而底平, 下安卯榫,用竹板承之。设方木池,贮水令满,取鱼虾萍藻实其中。隔以纱障,运机之人皆在障内,游移转动。一人鸣金,宣白题目, 代为问答。惟暑天白昼作之,以销长夏。”今越南尚有“水傀儡” 表演,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121 年,即宋徽宗宣和三年。 ⑦虞候:五代时,侍卫亲军中置都虞候,为高级军官,宋沿置。凡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各置都虞候,位仅次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又有将虞候、院虞候等低级武官。宋代虞候也有作为官僚随从人员之称。此指将虞候、院虞候之类。 ⑧监教:似指军中的都监、教头之类低级军官。都监,官名,位钤辖下。官高资深者为都监,或称“兵马都监”;官低资浅者为监押, 或称“兵马监押”。 ⑨水鞦韆:北宋朱翌《端午观竞渡曲江》:“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二十余年成一梦,梦中犹记水秋千。” 【译文】 参军色上场,向前说唱颂辞。音乐奏起,彩棚的中门打开,出来小木偶人。小船上有一个白衣人在水中垂钓,身后有小童子举桨划船,小船回环旋转好几圈,白衣人说唱颂辞,音乐响起,白衣人从水中钓出一条鲜活的小鱼。又奏起音乐,小船回到彩棚之中。继而有木偶出来表演筑毬、舞旋等节目,也各自说唱颂辞、相互应和、奏乐等等,这叫“水傀儡”。又有两条装饰华美的船,船上树立着秋千架,船尾有杂技演员表演爬竿,左右军院虞候、监教等人,擂鼓吹笛相和。又有一人表演荡秋千,将要荡平之时,翻着筋斗纵身跃入水中,称为“水秋千”。水戏献演完毕,百戏船和乐船都各自敲起锣鼓,奏响乐曲,挥舞旗帜,与水傀儡船分别从两边退下去。 有小龙船二十只,上有绯衣军士各五十余人,各设旗鼓铜锣。船头有一军校舞旗招引,乃虎翼指挥兵级也①。又有虎头船十只,上有一锦衣人,执小旗立船头上。余皆着青短衣、长顶头巾,齐舞棹,乃百姓卸在行人也②。又有飞鱼船二只,彩画间金,*为精巧。上有杂彩戏衫五十余人③,间列杂色小旗、绯伞,左右招舞,鸣小锣、鼓、铙、铎之类。又有鳅鱼船二只④,止容一人撑划,乃独木为之也,皆进花石朱缅所进⑤。诸小船竞诣奥屋,牵拽大龙船出诣水殿。其小龙船争先团转翔舞⑥,迎导于前,其虎头船以绳牵引龙舟。 【注释】 ①虎翼指挥:北宋禁军番号,为水军,隶属侍卫亲军步军司。《宋史·兵志一》“虎翼”下原注:“大中祥符五年,择本军善水战者为上虎翼。六年,又选江淮习水卒于金明池,按试战棹,立为虎翼军。”兵级:宋代对兵丁和级节的合称。此指军士。 ②卸在行人:似指脱离原专业团体,流入民间的伎艺表演者。卸在,卸任。行人,小吏差役。 ③杂彩:杂色丝织品。戏衫:戏衣,戏曲演员演戏时所穿服装。 ④鳅鱼:亦作“鱼”,即泥鳅。 ⑤花石:即花石纲。宋徽宗在蔡京等人怂恿下,竭天下以自奉。崇宁元年(1102),命宦官童贯置苏杭造作局,役工匠数千人,制作宫廷器用,材料悉于民间科配。四年(1105),又以朱勔领苏杭应奉局,搜刮民间奇花异石,以纲船运至开封,建造园林,以供游乐。运送花石的纲船往返淮、汴,称为“花石纲”。苏杭应奉局官吏巧取豪夺,驱迫人民服重役苦役,东南地区及运河沿岸人民深受其害。方腊起义时,罢花石纲,起义失败,复置。宣和七年(1125),金军南下,徽宗始下罪己诏,再罢。朱缅:当为朱勔。朱勔(1075—1126),苏州人。因父朱冲谄事蔡京、童贯,父子均得官。时徽宗垂意花石,朱勔取浙中奇石异卉进献。政和中,设置应奉局于苏州,勒取花石,声势煊赫,谄事之人即得官,不附己者辄罢去,时称“东南小朝廷”。与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并称为“六贼”,豪夺渔取,凌虐百姓达二十年。方腊起义,即以“诛朱勔”为名。钦宗即位,削官,放归田里,后编管循州,遣使杀之。 ⑥翔舞:飞舞。 【译文】 有二十条小龙船,每条船上各有穿红衣军士五十余人,各自设置旗鼓铜锣。船头上站着一名军校,舞动旗帜,招呼引领,这些人是虎翼水军的军士。又有十条虎头船,每条船上有一名身穿锦衣的人,手执小旗立在船头上。其余人都穿着青色短衣,头裹长顶头巾,整齐地划着船桨,这是百姓和卸任的小吏差役们。又有两条飞鱼船,船上画着五彩间金的图画,制作*为精巧。船上有身穿杂色戏装的五十余人,中间插着杂色小旗和红伞,左右挥舞,敲响小锣、鼓、铙、铎之类的乐器。又有两条鳅鱼船,只能容下一个人撑划,是用一根大木制成的,都是由运送花石纲的朱勔进献的。那些小船竞相赶往奥屋,牵引拉拽大龙船,驶出奥屋,前往临水殿。那些小龙船争先围着大龙船划行飞舞,在前面迎接引导,那些虎头船则用绳索牵引大龙船。 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①,楻版皆退光②。两边列十阁子,充分歇泊③。中设御座,龙水屏风。楻板到底深数尺,底上密排铁铸大银样如卓面大者,压重,庶不欹侧也④。上有层楼、台观、槛曲⑤,安设御座。龙头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列六桨,宛若飞腾。至水殿,舣之一边⑥。 【注释】 ①鳞鬣:指龙的鳞片和鬣毛。 ②楻(huánɡ)版:也作“楻板”,舱板或船舱面板。楻,船队的领头船。退光:指退光漆,一种生漆,初漆时光泽较暗,后逐渐发亮,故名。此指涂着退光漆。 ③分:宋代对妃嫔的称呼。歇泊:安顿休息。 ④“底上密排铁铸大银样如卓面大者”几句:据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绍圣末,诏名匠杨谈者新作(龙舟)焉。久之落成,华大于旧矣。独铁费十八万斤,他物略称是。盖楼阁殿既高巨,舰得重物, 乃始可运。”大银,大钱。庶,几乎,差不多。欹(qī)侧,倾斜,歪斜。 ⑤槛曲:栏杆。 ⑥至水殿,舣(yǐ)之一边:宋徽宗《宫词》其二十九写乘龙舟观争标情景:“龙舟舣岸簇楼台,兰棹轻飞两翅开。击鼓鸣铙飏旗帜,早来观赏暮方回。”舣,使船靠岸。 【译文】 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船头至船尾的龙鳞和鬣毛都精雕细镂,配以金饰,舱板都涂着退光漆。大龙船的两边排列着十间阁子,供各宫妃嫔们休息。龙船中间设有天子御座,安放着龙水屏风。舱板到底深达数尺,船底上密密排列着铁铸的大钱,像桌面那样大,以此压重,使大龙船不发生倾斜。大龙船上建有层楼、馆阁和曲折的栏杆,上面也安设着御座。龙头上有人挥舞旗帜,龙船两边的水棚中排列着六支船桨,划动时宛如在水面上飞腾。大龙船到达临水殿,停靠在一边。 水殿前至仙桥,预以红旗插于水中,标识地分远近。所谓小龙船,列于水殿前,东西相向。虎头、飞鱼等船,布在其后,如两阵之势。须臾,水殿前水棚上,一军校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棹旋转,共为圆阵,谓之“旋罗”。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圆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互①,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面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②。并虎头船之类,各三次争标而止③。其小船复引大龙船,入奥屋内矣。 【注释】 ①交互:交叉错综。 ②拜舞:跪拜与舞蹈。古代朝拜的礼节。 ③各三次争标而止:北宋名臣苏颂《和胡俛学士游西池书事》描写龙舟争标盛况:“舟师校艨冲,乐佾锵金石。翔禽鼓轻翰,潜鳞跃修额。鸣鼍促繁节,阴兽荡精魄。浮吹时往来,彩标纵争获。鱼龙随变态,波浪相激射。”北宋王珪《宫词》:“内人稀见水秋千, 争擘珠帘帐殿前。**锦标谁夺得,右军输却小龙船。”描写了宫人观争标的情形,可与此文相印证。 【译文】 从临水殿向前一直到仙桥,预先将红旗插在水中,以标志地域的远近。前面所说的那些小龙船,排列在临水殿前面,东西两排,船头相对。虎头、飞鱼等船,分布在小龙船的后面,就像两军对阵之势。片刻,临水殿前的水棚上,一名军校摇动红旗,向小龙船发出号令。小龙船各自鸣锣击鼓出阵,划桨转向,共同组成一个圆阵,称为“旋罗”。临水殿前的军校又用红旗发令,那些船分为二队,各自组成圆阵,称为“海眼”。又用红旗发令,两队船只相互交叉错综,称为“交头”。又用红旗发令,则见所有船全都排列在五殿的东面,面对临水殿,排成行列。此时有一条小舟,舟上一名军校手执一根长竿,上面挂着织锦、银碗之类的物品,称为“标竿”,插在靠近临水殿的水中。又见红旗一招,只见两队船只各自鸣鼓, 齐头并进。快的一方夺得标竿,就三呼“万岁”,跪拜、舞蹈。连同虎头船等,各进行三次争夺锦标,便告结束。那些小船重新牵引大龙船,进入奥屋之中。

作者简介

1.原著者:孟元老,宋朝人,号幽兰居士。生平事迹均不详。 2.译注者:杨春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曾出版专著《诗赋取士与诗歌用韵研究》等专著,点校《格古要论》《三鱼堂日记》《菜根谭》等,并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笔记》《书里书外:序跋》《中晚唐抒情诗选》等著作,参与《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负责《集总部??总集部》编纂工作,发表《宋代《礼部韵略》官方修订史考述》《北宋中晚期科举考试中的诗赋、经义之争》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