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铁
读者评分
5分

高铁

1星价 ¥17.1 (3.8折)
2星价¥16.7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201***(三星用户)

虽然是科幻,但我总觉得是在看历史,历史里夹杂着零零碎碎的物理学、天文学、哲学等元素,谜一样。

2023-06-08 17:33:3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17559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32175598 ; 978-7-5321-7559-8

本书特色

韩松有一种极其特别的“幽黯意识”,从中延伸出一个大历史思维的脉络,并以一种外太空的视角观察着当今这个世界的文明。 ——王德威 我写的是二维科幻,韩松写的却是三维科幻。如果说中国科幻是一个金字塔,二维科幻是下面的塔基,而三维科幻则是塔尖。 ——刘慈欣 就思想深度而言,在当今中国科幻界,韩松允执牛耳。 ——江晓原 韩松作为宇宙的观察者和预警者,对文明葆有批判性反思。 ——戴锦华 种种繁华物象,文明盛事,颓靡废墟,穷尽宇宙的上下求索,犹如鲁迅《墓碣文》所写:“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这样一种深渊的虚无体验,韩松写进未来人类的退化、蜕变,宇宙和人心无边无际的黑暗,与鲁迅文学息息相关。 ——宋明炜

内容简介

《高铁》是华语科幻代表作家韩松的经典“轨道三部曲”承上启下之作,可视为分段式长篇小说,《动车》《产房》中高铁控制系统失灵,演化出独特的人工宇宙,乘客是某种集体意识的投影,周原被选定为挽救列车的种子人物,但他却因为胆怯而逃跑了;《高塔》中,出生并成长于高铁的周铁生在新一轮动乱中发现了父亲周原的秘密,列车正在被改造成人工肌肉型,利用人工恒星建立新的生物链;《雷霆》中的列车已是一座大型农场,男孩们被渗入其中的城市少女引诱,发现它实际上是伪装的移动核导弹发射基地;《危楼》中探险者们在列车上不断莫名回到原点,直到*后的战斗毁灭了车内的所有生命,而列车仍继续行驶……
一部高铁科幻进化史,提炼出人类历史宇宙万象的生死循环。王德威教授曾指出,“悬想”让韩松跳脱叙事现状,具有超现实况味,“神思”更驱使他将视角延伸向宇宙太空,从而投射后人类思考。一切正如鲁迅所言,“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

目录

动车

一、事故

二、医务室

三、“去住院部吧”

四、废墟中的陌生男人

五、病友

六、女人

七、答案

八、舞器

九、坦克车手与小学教师

十、车顶餐厅

十一、故障的起因

十二、钱

十三、绝不下车

十四、群众

十五、“宇宙”

十六、信号问题

十七、长征

十八、突破“孤岛”的战斗

十九、飞船设计师

二十、老婆婆讲的故事

二十一、实验室

二十二、彩绘玻璃

二十三、人工智慧生物

二十四、神

二十五、通往虫洞的集结点

二十六、造反

二十七、自由

二十八、列车长

二十九、时间

三十、播种

三十一、新生


产房

一、新家

二、老爷子

三、烟幕

四、真正厉害的角色

五、粉丝们

六、姑娘

七、梦

八、新衣

九、“未来”

十、女秘书发布的新闻

十一、毁灭与复制

十二、出逃


高塔

一、交通工具

二、又出事了

三、自由市场

四、骚动

五、温室效应

六、躲起来

七、孩子们

八、列车熵

九、气候期货厅

十、人造太阳

十一、颠覆高铁的阴谋

十二、火灾

十三、亚姐

十四、机器

十五、车厢拆除者

十六、“夔门”

十七、九州研究院

十八、父亲

十九、“鹦鹉螺”号

二十、高处不胜寒

二十一、归去


雷霆

一、车顶

二、城市

三、农业

四、藏匿

五、晚霞

六、衰败的世界

七、梦想列车

八、铁道游击队

九、前世

十、天涯海角

十一、卑俗的本性

十二、异物

十三、探险

十四、“西部乐园”

十五、美少女战士

十六、银河

十七、身份

十八、模板


危楼

一、探险者

二、乘客

三、餐车

四、硬座

五、盘陀路

六、“苦海”

七、世界

八、时间与生命

九、水晶花

十、记忆之旅

十一、展品

十二、欧洲

十三、火车迷

十四、地图

十五、前兆

十六、销毁

十七、集便器中的杀伐

十八、观众


后记 未来难以改变

展开全部

节选

我常常梦到交通工具在我的头脑中飞翔。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恐怖,有的慈祥。其实,我知道,早些时候,并没有“交通工具”这词儿。如果把地球历史简缩为二十四小时,那么,交通工具恐怕仅仅是午夜到来之前几秒钟,才出现在这个星球上的。如今的车迷们纷纷攘攘来到国际车展,欣赏香车美女,却不知道*早的交通工具并非是拿来审美的,而是有着实际功用,这种用途被我称作“抵达”。人类的历史或可简言为“抵达”,几百万年来,我们梦想着要做的无非就是两件事:突破时间的限制,超越空间的羁缚。交通工具帮助人类实现了这个愿望。十万年前,人类用脚走路,一路尸骨,从非洲来到世界各地,这几乎就是祖先们唯一的旅行方式了。但或许他们也尝试了水上漂流,利用了树干和巨木。一万年前,在渔猎和农耕文化兴盛时,独木舟被发明出来,牲畜终于也被用于托运。几千年前城市出现,使得把粮食蔬菜等物资从农村运出来成为必需,交通工具于是走上正轨。这个时候,轮式推车应运而生。而在四千年前,人类终于学会了骑马。这成了日后汽车、火车、坦克和自行火炮的雏形。伟大的古代文明建立了无疆的帝国,这令统治者对“抵达”的憧憬更加不可收拾,几近病态。于是建造了宏伟的驰道和庞巨的车辆。下令诛灭九族的圣旨要在星夜兼程而至,御林军的装甲骑兵则要驱奔各地与异族的入侵者或国内的反叛者展开厮杀。这时,交通工具被赋予了崭新的想象。
交通工具原本是人类中的聪明人用来抗争物理世界的工具:克服摩擦,保持漂浮。但它很快就被更聪明的人用于人与人的屠杀。它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几乎同时献身于战争,担负起了杀伐的重任。骑兵、战车,成了决定帝国生死存亡的利器。一九七四年,人们挖开秦始皇兵马俑坑,大吃一惊,因为用于征战的交通工具已发展得如此成熟,我作为参观者莅临现场,甚至能隐然看到精致战车组的辕上的隐隐血迹,而这竟被许多人忽视。我在见到那具声名远扬的宏丽铜车马时,心知交通工具也终于按权势划分出了等级。谁是王者,谁是征服者,谁杀人*多,谁杀人*狠,谁就是*高大、*华美、防护*严密、保安*高级的车舆的乘主。至此,交通工具的美学意义才纤毫毕露。防弹凯迪拉克轿车的华服盛装,让人想见了雄孔雀的尾羽;而豹式坦克的复杂精巧构造,则使人看到了非洲原野上互搏的大猩猩。人类历史是一部旅行史,也是一部征服和交媾史,经济和商业只是它的表面,核心则是胜利者的血统沿着经度和纬度蔓延传播,一个文明吞噬另一个文明。当女人在家采桑纺织时,男人乘坐车船征战四海,所以交通工具的性别是雄性的。
任何一种工具都是为强者而存在的,交通工具自然也不例外。为了让基因撒布得更加广远,为了捕猎更多的女人,为了俘获更多的奴隶,为了掠取更多的钱财和占领更多的土地,就需要用更大的力气开发新型交通工具。更雄伟和更先进的船只被发明出来,用于实现新航路的发现和新世界的探索,在血与火中,建立起殖民主义者的乌托邦,将抵达处的土著加以杀灭或奴役。在十六、十七世纪,在一个大部分人离家从未超过几英里的时代,一千万欧洲人竟然乘船来到美洲大陆定居,另外一千万人远涉重洋到了澳大利亚。这使其他种族望尘莫及,而他们的命运也就由此被决定。人类文明依靠交通工具而飞快扩展,仅仅发生在过去几百年里的这场剧变,令人扼腕叹息。
此后,海面上迅速布满白人的各式战舰。它们所向披靡,落后国家的大门被打开。本来只在地面爬行的交通工具接着又飞上了天空,把上帝才能掌握的雷霆在瞬息之间运载到万里之外的他乡,向德累斯顿,向广岛和长崎,投下毁灭的神火,后面紧跟着油轮、商船、火车和运输机,把失败者的财富掠走,再把他们的市场占领。交通工具也因此赢得至高荣誉,载入辉煌史册。由于交通工具是如此紧密地把分散在各地的人类联系在了一起,极大程度决定着个体的生死,便又刺激科学家去发明各种辅助工具,比如说为了分析敌人行动的情报发明了计算机。而如果没有一种有效的交通工具作为承载体,也就根本不会去发明核弹头。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包括蒸汽机、电力和内燃机的出现,都是交通工具扩展了人类活动范围的结果。
交通工具一旦诞生,就获得了自主的生命,它促进科学技术的演化并且自身受益于这种演化。在水上,由独木舟,进化到帆船,再到商船和军舰,又演变出潜艇。船只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与天空发生交接:航空母舰成了世纪霸主。这甚至使得科幻小说中描写的未来太空飞行,仍然沿用了舰队的概念。在陆地上,由马匹和马车,发展到人力自行车和使用机械、电子动力的汽车、火车,并*终衍生出鸟儿一样的飞机、火箭、飞船。如今,交通工具携带着人类生殖器官的图像,以每秒十七公里的速度,行驶到了太阳系之外,进入真正黑暗的宇宙深空。的确,在上万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交通工具都是凭靠人力和畜力,但它*具爆炸性的革命,却发生在*近两三百年里,涉及对蒸汽动力、电磁感应以及核力的掌控,这堪称奇迹,源于白种人那泛滥的欲望。
然而,越来越快捷的车船舟楫,本身也愈加成了制造死亡的工具。单纯的艺术创作不会有人命问题,但交通工具的设计就会涉及生死。不用讲战争专业交通工具的杀人事迹了,仅说平民社会吧,自一八九九年发生**起有记录的车祸以来,至二十一世纪初期,全球因车祸死亡人数累计已达三千多万,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二十世纪人类共生产二十三亿三千五百万辆机动车。每一百辆车至少夺走一点二个人的生命。这大大高于赌博和中彩的概率。汽车不折不扣是一种杀人工具,但它却受到了粉丝们的狂热追捧。据统计,在二十一世纪初,全球六十多亿人口,每年死亡五千二百万人,其中死于交通事故的五十多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百分之一,排在人类死亡原因的第十位。
有人说,应该废除所有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应该回到人自身,回到一万年前用脚步行的起点。汽车的存在不过一百年,但人类存在有几百万年了。然而,人们却在发明更加骇人听闻的交通工具方面,勇往直前,无休无止。*新的一种交通工具是互联网,它让人足不出户,便做到了思想和信息瞬间超越时空,自由旅行,实现彼此的抵达。然而,它是福是祸,现在还说不好。
交通工具对每个搭乘者而言,开辟了无限广阔的世界,却又是一座座的牢狱,令他们把自己关在这闭塞的空间里,把生命付托给冷冰冰的金属机器或网络。我在每次旅行期间,都感到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并把幻觉一般的世界当真。我每当乘坐交通工具,都会不由自主想到,死亡或在下一刻就要莅临。交通工具的确很方便,却令我常常怀疑它的本性真的是有利生存,因为归根到底,它是一种违反自然的造物。它用齿轮,用燃油,用电子,把空间的皮肤抽紧,把时间的血液榨干。它制造出污染,它贪婪地消耗能源,它是资源的*大浪费者,它产生的垃圾根本无法清除,它让整个地球慢性自杀。在某些方面,它也许是一种极有价值的人类适应方式,却归根到底并没有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
在发明先进交通工具的国度,科幻大师对乘坐它们也充满怀疑。阿西莫夫一辈子不坐飞机,布雷德伯里一辈子不开汽车。他们或许觉得,任何一种进步都蓄藏着反对和摧毁它的因子。然而,人们总是不以为然,甚至异想天开,渴望把交通工具的毁灭特性与它的审美功能加以统一,把它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展现,甚至让交通工具进一步满足实用之外的诸种用途,比如令它成为一件矫饰的礼器,一种傲慢的象征,一层自矜的表达,一样权力的祭物。人们崇拜交通工具,就像崇拜上帝。
高铁就在这样一种心理驱动下被发明了出来。它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诞生在日本这唯一被原子弹毁坏的国度,不能说是巧合。它那贴地飞行的异样身姿,使人惊以为神。它本来是用来抚慰战败者受伤的心灵,不料却被全世界的权欲熏心者效仿。这创造了有史以来陆地旅行的极端。高铁成了地球上一道奇异瑰丽的风景线,各国趋之若鹜。好像谁拥有了高铁,谁就是*懂得审美、*擅长艺术的民族。而通常是,当一个民族一步步走向死亡时,它在艺术上就愈发趋于精致。
高铁灾难反复发生,每次都带来毁灭性打击,但人们仍对这种新式交通工具备极歌颂,高铁文化亦得到不断光大发扬。此刻,就在我的故事中的这一列火车上,时间仍在继续往回倒行。环境恢复了平衡,死人被清理干净,损坏的车厢被扔弃和掩埋,和平安定的生活重新开始。新一代人出生并长大,他们很快忘记了先辈们经历的悲惨岁月。
但是,我作为一台穿梭时空的新闻信息聚合器,历经艰辛搜集来的这个梦魇般的故事,却没有结束——

作者简介

韩松,华语科幻代表作家,出版小说医院三部曲、轨道三部曲、《火星照耀美国》、《红色海洋》、《宇宙墓碑》、《独唱者》、《再生砖》等十余部,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华人科幻文艺奖、全球华人科幻星云奖等。作品被译作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等。现在新华社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