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金匮要略)注评(典藏版)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金匮要略)注评(典藏版)

1星价 ¥138.6 (7.0折)
2星价¥138.6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443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17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13244350 ; 978-7-5132-4435-0

内容简介

  《注评(典藏版)/中医经典注评丛书》是对原文进行认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整理编写的。  《注评(典藏版)/中医经典注评丛书》每篇之首,对其篇名及全篇内容作扼要的介绍和分析,以表达全篇原文内容的主要精神,篇末“全篇小结”以归纳全篇内容。[词解]着重对每条原文的难字疑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释义]对每条原文的病机、证候和方药等方面作了较深透的译释。[选注]则参酌各家注释精义,尽量反映历代各种注家的不同见解,以便广开思路,深人理解。[评述]则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批判地继承的精神,古为今用,结合临床实践,引用了近代一些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并发挥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原文内容进行阐发和评述。

目录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方剂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注评(典藏版)/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词解]  (1)卒口噤:指突然出现牙关紧急之症。  (2)背反张:指角弓反张。  [释义]  本条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段来理解。  从“病者”至“痉病也”为**段,叙述了痉病的主证。其病因是由于风寒之邪伤及太阳,故见到发热恶寒的表证。“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故见颈项强急,卒口噤,背反张等痉病的症状。风阳之邪上行于头面,故头热、面赤目赤,未及于下,则见足寒。风性主动,上冲于头,则见独头动摇,此乃“曲直摇动,风之象也”。  从“若发其汗”至“其脉如蛇”为第二段,指出了发汗后的变证。由外感风寒之邪所致的痉病,治用发汗之法,原为正理。但发汗须得要领,总以微汗为佳,切不可“令如水流漓”,否则,非但病必不除,反生他变。大汗亡阳,卫阳不能固护于外,故其表愈虚,寒湿之邪搏结于表,留而不去,故恶寒更甚。其脉象亦如蛇行有所变化。  [提要]  本条叙述痉病的主证,并指出汗法不当所产生的变证。  [选注]  成无己:太阳中风,重感寒湿,乃变为痉,身热足寒者,寒伤于下,时头热面赤目赤,风伤于上也。头摇者风主动也,独头摇者,头为诸阳之会,风伤阳也。若纯伤风者,一身尽摇,手足搐搦,此者内夹寒湿,故头摇也。口噤者,寒之急也,卒口噤者,不常口噤也,有时而缓,若风寒相搏则口噤而不时开,此者加之风湿,故卒口噤也。风寒客于足太阳,故筋脉拘急,头项强,背反张也。  赵以德:痉病之发其汗者,误也。误则阳气徒虚而邪不复出,且反以动其湿而湿不去,二气相聚,蒂固根深,遂使卫气更虚,较之未汗前之恶寒为尤甚矣。试言其脉,则因误汗,逼令真阳脱入湿中,所以形容其如蛇也,言脱出之阳,本疾急亲上,轻矫若龙,为湿气所阻,则迟滞如蛇之象,尽力奔迸,究竟不能奋飞矣,此脉之至变,义之至精者也。  徐忠可:前言无汗反恶寒为刚痉,有汗不恶寒为柔痉,此辨痉之法,非痉家本证也,故复举痉证之*备者以言之。谓病者身热,太阳表邪本盛,乃因血液衰少之人,寒邪复夹湿搏结胃中,阳气不下而足寒,湿随太阳经下项,稍侵阳明而颈项强急,真阳不达于表而恶寒,于是太阳经无非寒湿,而挟热于上,为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太阳主开,寒湿搏之,开阖不利,不能发声而口噤。液衰邪盛,筋失所养,而背反张,此痉病本然之形证也。因而发其汗,或寒为湿所缠而不去,徒汗虚其表耳,故日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则恶寒益甚。若发汗已,脉上下不动而中行如蛇,正亏邪亦衰矣。  陈修园:经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因于风者,上先受之,故病痉者,上而身热,未及于下,故下而足寒,风伤太阳之经,故颈项强急,风伤太阳之气,故通身恶寒,阳气上行于头面,故时头热面赤。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风热伤于经脉,故目赤,颈项皆强急而不能动,独头呈风象而摇动,强急则筋不舒而牙关紧闭,且风客会厌而语言不出,所以卒然口噤背反张者,风邪人于经输也,此痉病本证而形状也。若不知其为痉而误发其汗者,汗之沾濡,衣被为湿,湿之陆续不干而生寒,寒湿相得,其表因汗而益虚,即恶寒甚。盖痉之未成,太阳原有恶寒之证,而痉之既成,阳邪用事,热甚灼筋,何至恶寒之甚,此为误治而一变也。发其汗已,不独症之一变,而其强直之脉,亦变屈曲如蛇,全失和缓之象矣。  曹颖甫:《内经》云,肝主筋,肝藏血,虚生燥,则其脉弦急,后文所谓直上下行是也。发其汗,其脉如蛇,乃肝之真脏脉见。五脏风寒积聚篇所谓肝死脉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是也。盖痉病脉本弦急,重发汗则经脉益燥,直上下行之弦脉一变而成屈曲难伸之状。  ……

作者简介

198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部。2005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中医药行业**所研究生院。 作为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研究生院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设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多年来,研究生院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方针指引下,充分发挥中国中医科学院高水平专家云集、科研项目充足、指导教师众多的优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着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