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的证言:日军在港战争罪行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229149567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772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229149567 ; 978-7-229-14956-7
本书特色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 独家披露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陆军部珍贵档案,实地采访日军暴行幸存者及其后代,揭露日军占领香港的累累罪行。 *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 * 独家披露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陆军部珍贵档案,实地采访日军暴行幸存者及其后代,揭露日军占领香港的累累罪行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全国各界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五年前取得的胜利,是数百万中国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提及日军的侵华罪行,我们会想到很多,比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事实上,日军在我国内地猖狂肆虐的同时,还将侵略的魔爪延伸到了香港。战后对日本的法庭审判以及对其罪行的盖棺定论,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法律资料,被各国历史研究者所珍视,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些资料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侵略的证言:日军在港战争罪行》便是一本钩沉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陆军部珍贵档案,重现日军侵占香港的历史片段的著作。 本书从长达8000页的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陆军部档案中梳理出与日军侵占香港有关的暴行,并根据档案中提到的线索,实地走访日军罪行发生地的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代,通过档案翻译和口述记录的相互印证,补充了日军战争罪行的证据链条。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臭名昭著的日本宪兵队对当地居民和来自各国的战俘所实施惨无人道的虐待、屠杀,让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而幸存下来的普通市民和战俘,提到那段悲惨的岁月,仍然会不寒而栗;侵占香港的日军为了节省粮食,将市民遗弃荒岛,导致饿死、病死或者死于非命者无数;残酷不仁的宪兵队对战俘进行虐待后,丢弃在人满为患、拥挤不堪的俘虏收容所,导致痢疾、白喉等传染病肆虐,越来越多的被关押者死于恶劣的环境;更有甚者,即便是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际,日军依旧以搜捕游击队为名,对香港当地民众实施猖獗的报复……《侵略的证言:日军在港战争罪行》再现了香港近代*黑暗的那段历史,揭露了日军占领香港的累累罪行,揭示历史真相,意在告慰逝者,更在警示后人。 本书结合档案,无可辩驳地揭露、批判了日军在香港的罪恶,弥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有助于推进全球史视野下的日军战争罪行研究。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 张宪文本书收集整理了日本奴役香港的历史资料,用日本战犯的自供状,揭露了日军占领香港的累累罪行,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荣誉会长 汤重南这是以全球史视野研究日军侵略香港暴行的探索之作。深入揭露二战中日本侵略罪行,警示后人,拒绝战争,捍卫和平,应为中国史学界的学术担当和历史责任。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 翟新本书作者根据庭审线索,实地考察了许多案件发生的地点,专程采访了部分重要暴行的亲历者和受害者,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细节,读后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连红本书以英国国家档案馆藏陆军部档案为依据,整理出香港军事法庭记录,并以此为据,真实再现了日占时期香港的深重苦难,揭示历史真相,意在告慰逝者,更在警示后人。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员、《军事历史》总编辑 潘宏
内容简介
1941年12月8日,日军突然袭击香港,香港的英国守军奋战十八天后弹尽援绝,被迫投降。在其后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占时期,日军对香港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奴役。由于种种原因,香港近代很黑暗的这段历史一直被掩埋,直到近十年才引起历史学界和香港普通市民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展现这一时期的历史片段,揭露日军占领香港的累累罪行,香港史专家刘智鹏教授、丁新豹教授撰写了四篇专题研究,详细叙述了日军猖獗恐怖的暴行;又从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数量庞大的陆军部档案中整理、翻译出十份香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的珍贵档案,并根据庭审线索,实地考察了许多案件发生的地点,专程采访了香港日军战争暴行的部分幸存者及其后代,根据他们的口述实录,撰写了十个专题报告。 本书是揭露日军在港战争暴行的力作,以翔实的资料展现了日军占领香港时期,当地居民和来自英国、加拿大等国战俘被日军随意逮捕、审问、虐待的悲惨遭遇。他们不仅要担负繁重的苦役,还要与白喉、痢疾等传染病肆虐的居住环境作斗争,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杀戮和酷刑。从十八日战争到深水埗战俘营、赤柱监狱,从圣士提反书院惨案到银矿湾惨案,无一不是日军累累侵略罪行的铁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目录
节选
强迫归乡 日军攻占香港后,首先要面对粮食不足的问题。香港生产的粮食有限,虽然战前香港政府贮存了足够的粮食,但都陆续被日军调往前线用作军粮,剩余的粮食不可能维持一百八十万人口的生计。日本人为解决粮荒,打算将大量人口迁离香港,强迫他们回乡,务求将香港人口减至五十万,以减轻对粮食及其他物资的消耗。 日军占领香港后随即实施归乡政策。按照日军的计划,遣返的类型分为三类。**类为自愿遣返:归乡市民会以自费方式离港回乡,或是通过社团及同乡会的协助归乡,这些团体会协助他们申请离境证(渡船许可证),亦会协助他们购买离港的船票,也会资助无交通费的民众步行回乡。第二类为劝谕遣返:经劝谕而离港的人会获政府提供寄宿、膳食及交通资助,费用全免,他们会登上由政府安排的船只,送往内地的指定地点。*后一类为强迫遣返:对象为无业流浪人,即流氓、乞丐等,以及罪犯如劫匪和强盗,宪兵会将他们拘捕,再集中于难民营,待人数足够后就用船运走。离港后政府会给他们派发少量的粮食及金钱。 归乡政策由香港占领地总督部的民治部负责统筹,并成立归乡事务所协助执行。另外通讯部、交通部、卫生部及海港办事处亦有参与,并负责陆上交通、安排船只及船上卫生等工作。宪兵队的主要工作是在街上拘捕民众,再带他们到北角难民营等候遣返,并且派员看守难民营,以防止有人逃走。其次,宪兵与警备队要在遣返过程中随船而行,负责警卫事务。除了官方机构外,总督亦要求“两华会”协助执行归乡措施,负责劝谕无业流浪者“自愿”回乡,以及联系各社团和同乡会协助市民归乡。 日军起初只是劝谕市民自愿撤离,但由于未能达到预期成效,宪兵早于1942年年中开始在街上抓捕平民,再用船只将他们强行运返广东各地。到了1944年底至1945年初,拘捕行动更为严厉,宪兵在街上用绳索围捕市民,被捕者无论是何等职业、何等身份,都一概囚于难民营,等候遣返。 除了以上部门,区役所也会协助执行遣返措施,其中一项工作为接受被捕者家属的保释申请。由于宪兵滥捕,因此有不少市民无辜被抓,这些市民的家人可以到区役所申请保释,如经调查证实为有米票,以及有户口登记,就会获发证明,准予释放。不过申请的程序非常繁杂,实际上能够获释的人只占被捕者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家人要先到区役所申请,取得保释证明后转交到地区事务所登记,再呈交遣返办公室处理,*后才到达难民营。如此一来需时甚久,故即使家属能取得保释证明,但到命令下达至难民营时,被捕者很大可能已经上船遣返。 悲惨的归乡旅途 很多难民在遣返的过程中,都没有获发足够粮食;有的甚至未出发就已经饿死于难民营之中。即使能抵达目的地,难民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甚至无法继续走动。日军为防止香港物资外流,只准归乡市民携带少量行李,以致他们饥寒交迫,不少人死于流亡途中。 1942年,欧莲(音译:Au Lin)和她的夫曾茂庭(音译:Tsang Mau Ting)被迫遣返。农历四月初四中午,夫妇二人正在吃午餐,突然一批宪兵及印籍宪查闯入家中将二人拘捕,并带到骆克道的一个防空洞内囚禁。洞内有士兵负责把守,防止有人逃走。翌日早上十点,他们被赶上货车,运往西环登船。他们被捕时,身上全无行李。当时一同被捕者有数千人,被运往西环者共有近万人。码头合共有十九艘船,他们二人乘坐的船只较小,只能载几百人。登船时,每人获派两斤白米、两个面包、国币十元。登船后,士兵将他们推入船舱,禁止他们进出。 启程时已是晚上七时,十九艘船由一艘火轮船拖领。开行不久,即遇上风暴。当时宪兵在火轮船上值班,由于火轮船抵挡不住强大风浪,宪兵于是斩缆自逃。剩下的十九艘船在海面漂流,其中多艘沉没。欧莲二人所乘的船只船头破裂,大量海水涌入船身,致多人死亡。 船只漂流四日四夜后,开始有一火轮船“金星”号到场施救。当时海上只余下三艘船,船上有不少尸体。火轮船把船只拖行到一山边,再由渔船把难民接驳上岸。据船夫所指,上岸地点名为“半天云”。上岸后各人沿路而行,有些人因过于饥饿而无法走动,只有留落在沙滩上等死。因为早前有另一批难民流落到此地,所以岸上遍布尸体,臭气熏天。二人由黑夜走到日出,终于抵达一个村落,幸好当时身上尚有余钱,*终能返回香港。 此等事件在沦陷期间时有发生。1944年6月,渔民彭任升(音译:Pang Yan Sing)在捕鱼期间无故被宪兵拘捕到赤柱宪兵部。几日后,宪兵带他到北角难民营。到营后随即登记姓名,并在此处囚禁了十日之久。当时难民营内有八百多人,众人均表示不知因何被捕,亦无经过审问。五六日后,营内人数增至一千人,宪兵便将他们分成两组,各自登上两艘帆船前往南澳。此外,还有一艘载有数名宪兵及宪查的火轮船,他们配备枪械,准备射杀跳海逃走者。 船只在早上八点起程。到达长洲后,火轮船离开,宪兵指示帆船水手将难民带到南澳。当船驶到担竿山时,由于风浪太大,要折返蒲台岛。这时船身进水,水深及膝,四五十名老人跌倒并且溺毙,尸体被抛落大海。到达蒲台岛后,船只下锚停行。彭任升趁机跳入水中,游到岸边,找来一艘小艇。他把艇驶到船边,救下其余二十多人,并带回赤柱大潭湾水塘附近上岸。 1944年12月某日下午三时,庄娣正在山边捡拾柴枝,突然有数名宪兵及宪查将她拘捕,并用刺刀刺伤她的背部。当时还有三名老妇人被捕,均被控捡拾树枝。四人被带到香港仔警署,到翌日运往北角难民营。囚禁在营内的人很多,有男有女,更有小孩,门外有宪兵把守。两星期后,在囚人数已有近四百人,宪兵于是强迫众人登上一艘船的船舱内。众人在船上既无粮食,又无获发金钱。到了下午五时,船只启动,船上难民均不知其去向。 二十四小时后,船只终于停航。所有难民被带到船面。日本宪兵从众人中挑选出身体健壮者,将约七十名残弱及患病者逐一用刀斩杀后推落大海,然后命令余下的人登上另一艘帆船,并将他们带到岸边,上岸后始知该地名为“平海”。庄娣徒步走到惠州沦为乞丐。某日,她遇见儿子的朋友,朋友带她到英军服务团营地。在惠州逗留三个月后,她收到儿子从四邑寄来的钱,*终在1945年4月返回家乡。 难民惨死荒岛螺洲 螺洲岛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凉海岛,位于香港岛东南部鹤咀半岛和蒲台岛之间。1944年7月,宪兵用两艘船将数百名难民送往此岛,遗弃于岛上后随即离去。虽然螺洲岛与对岸的岛屿仅一水之隔,但流水湍急,即使擅长泳术者亦难以渡过。有部分难民为求生存,唯有冒险一试,可惜他们多已饥饿无力,*终多人溺毙。 留在孤岛上的人,由于缺乏粮食,只好将死者身上的肉切下来进食,以免饿死。在岛上,求救惨叫之声不绝于耳,声音随风传到对岸的鹤咀村。村内的渔民都不敢前往拯救,因为当时鹤咀村及赤柱均设有宪兵部,若渔民把难民救回村内,必定为宪兵所知,会处斩施救者。可怜的难民*终都相继死去,尸体遍布于岸边的石头之间,有的被大浪冲走,有的被人吃掉。1945年5月,有渔民登上螺洲岛,发现海滨暴露着很多人骨残骸。 根据日方的统计数字,自日本占领香港直至1943年9月为止,离港人数已达九十七万三千人,当中有三十八万一千人自愿离港,五十七万六千人经劝谕后撤离,还有一万六千人属强制遣返。当时日方已与内地商讨,经劝谕离港的人士会集中遣返太平及江门两个指定地点。1943年11月,遣返的地点增加了惠州淡水、汕头等九个地方。 强迫遣返的地点则多数集中于大鹏湾一带。1943年6月至12月期间,已有六千至九千名难民涌入大鹏湾,平均每月一千至一千五百人。他们从大鹏半岛不同部分登陆,到处找寻食物,导致这个地区的饥荒问题日益严重。难民中身体较佳者,多向北面前进,步行四日到达*近的惠州难民营;年老体弱者多不能承受长途跋涉的磨难,每月至少有四百人死于路途。
作者简介
刘智鹏,广东揭阳人,华盛顿大学博士。现任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历史系教授,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主任。主要论著有《吞声忍语:日治时期香港人的集体回忆》《展拓界址:英治新界早期历史探索》《我们都在苏屋邨长大:香港人公屋生活的集体回忆》《香港达德学院: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与命运》《香港史:从远古到九七》等。 丁新豹,广东丰顺人,香港大学博士,曾任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客席教授及名誉高级研究员,香港大学名誉院士。代表作有《香港历史散步》《香江有幸埋忠骨》等。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1¥35.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5¥38.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2.5¥39.0 -
朱元璋传
¥12.5¥39.0 -
中国近代史
¥13.5¥39.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5.6¥45.8 -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关系
¥11.9¥39.8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33.3¥68.0 -
昨日书林: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8.0¥25.0 -
人类酷刑简史
¥33.6¥59.0 -
韩鹏杰说:这才是江湖
¥27.4¥48.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35.6¥78.0 -
当历史被情感裹挟
¥33.3¥49.0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35.1¥68.8 -
吴晗-明朝三百年
¥11.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