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20987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10页
- 出版时间:2012-08-01
- 条形码:9787513209878 ; 978-7-5132-0987-8
内容简介
《中国医学史(第9版 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是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基础上编写而成,介绍了中医学自古及今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陈述,理清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展示中医学的历史成就.阐明中医学术特点,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中国医学史(第9版 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的教学对象是中医药院校各专业五年制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源流,理解中医学的特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本素质。同时,也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巩固中医专业思想,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目录
**节 中医学的发展过程
一、原始医药经验积累
二、中医学术体系形成
三、实用经验扩张发展
四、学术理论总结探索
五、中医学鼎盛与创新
六、中西医学交汇撞击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一、周代至三国时期的医药成就
二、晋代至唐代的医药成就
三、宋代至元代的医药成就
四、明代至清代的医药成就
第三节 中医学的学术特点
一、中医学的观念系统及其特点
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特点
三、中医学的技术系统及其特点
**章 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
**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一、考古发现
二、神话与传说
第二节 卫生保健
一、居处
二、衣着
三、食物与用火
四、导引
五、婚配
第三节 医药知识
一、药物
二、针灸
三、外治法
第四节 多种医药起源论
一、医源于圣人
二、医源于巫
三、医源于动物本能
四、医食同源
第五节 中医学起源的地域与人文因素
一、中医学起源的地域因素
二、中医学起源的人文因素
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前21世纪前476年)
第~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一、对疾病的认识
二、对疾病的诊治
第二节 药物知识
一、药物数量与种类
二、酒与汤液的意义
第三节 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
一、卫生保健活动
二、医事制度建设
第四节 医学理论的萌芽
一、相关的哲学思想
二、病因学
三、预防思想
四、中医学术的历史方向
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三国前475~265年)
**节 诸汉墓出土医书
一、内容概述
二、出土医书分析
第二节 四大经典的内容与价值
一、《黄帝内经》
二、《黄帝八十一难经》
三、《神农本草经》
四、《伤寒杂病论》
第三节 理法方药体系和辩证论治原则
一、理、法、方、药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二、辨证论治原则的基本精神
第四章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两晋~五代,265~960年)
**节 古医籍的整理与注释
一、《黄帝内经》的整理注释
二、《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注释
第二节 脉学与病源证候学的总结
一、脉学的总结与普及
二、病源证候学的探索
第三节 综合方书的编撰
一、《肘后救卒方》的特点与成就
二、《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医学成就
三、《外台秘要》的成就与价值
第四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一、药物学著作的出现
二、药物种类的丰富
三、分类方法的进步
四、药物炮制规范的建立
五、炼丹术与制药化学
六、国家药典的出现
第五节 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
一、针灸
二、外科
三、伤科
四、妇产科
五、儿科
六、按摩科
七、五官科
八、内科
第六节 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
一、医学教育
二、医政制度
第七节 中外医药交流
一、中朝医药交流
二、中日医药交流
三、中印医药交流
四、中越医药交流
五、中国与阿拉伯诸国的医药交流
第五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宋~元,960~1368年)
**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
一、改进医事管理
二、开设国家药局
三、发展医学教育
第二节 古医籍的整理与方书成就
一、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二、方书的编著与发展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一、综合性本草学成就
二、本草学的专题研究与发挥
第四节 医学各科的成就
一、病因病机的发挥
二、诊断学的进展
三、解剖学与法医学
四、针灸学
五、内科
六、外科
七、伤科
八、妇产科
九、儿科
第五节 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
一、刘完素与火热论
二、张元素与脏腑辨证论
三、张从正与攻邪论
四、李果与脾胃论
五、朱震亨与滋阴论
六、王好古与阴证论
第六节 中外医药交流
一、中朝医药交流
二、中日医药交流
三、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医药交流
四、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医药交流
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明~清鸦片战争前,1368~1840年)
**节 中医学的成熟与昌盛
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学术团体
二、临证各科的发展
三、方剂学的成熟与发展
四、医事制度与卫生预防
第二节 医学的创新趋势
一、药物学的发展与探索
二、传染病研究的方向与成就
三、解剖生理学的探索
第三节 经典医籍注释
一、儒学对中医经典研究的影响
二、《内经》的注释及分类研究
三、《伤寒论》的研究
四、《神农本草经》辑复研究的高潮
第四节 中外医药交流
一、中国与朝鲜、日本的医药交流
二、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医药交流
三、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的医药交流
第七章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鸦片战争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40-1949年)
**节 中医学的一般状况
一、文献整理研究与一般医学著述
二、药物学与方剂学成就
三、临证各科成就
四、中医学校、学会与杂志的创办
第二节 西方医学的传入与发展
一、西方医学的传入
二、西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中西医汇通与中医科学化思潮
一、中西医汇通派及主要代表医家
二、中医科学化思潮
三、中西医关系的科学与文化分析
第八章 中医学的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后)
**节 中医事业的方针、政策
第二节 中医事业的繁荣
一、中医医疗
二、中医教育
三、中医科研
四、新闻出版与学术团体
五、中药生产与科研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的兴起
第四节 中医学在国外
一、国外中医学术团体
二、国外的中医医疗
三、国外的中医科研
四、国际中医教育
第五节 中医现代化的前景与展望
一、学术思想活跃,学术视野开阔
二、科研水平不断升级
三、科研成果日益丰硕
附录一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附录二 中国医学大事年表
节选
《中国医学史(第9版 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 宋代医政机构较健全,强化了医事管理。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的翰林医官院(1082年改称医官局)专司医药行政,包括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管理医药等事务,从而把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分立开来。初期医官院无定员,1039年才规定总额为102人,设有院使、副使、尚药奉御、医官、医学、祗侯等职。其中1111年以前,医官同武职,以后改为文职,有“大夫”、“郎中”等20多种,*多时曾达1096人。对翰林医官的选拔,朝廷规定年龄必须在40岁以上,经过各科专业考试合格后才能任用。成绩优秀者留翰林医官院,其他则为医学博士或外州医学教授。1188年后,又把医官的考试对象扩大到外州各地的民间医生。为保证医官的质量,政府曾制定按实际水平升迁罢黜的措施。范仲淹就说:“今后不由师授……不得入翰林院。”对“外面私习”而“医道精通”者,须经推荐考试合格后才能录用。相反,不称职的医官将被撤职。当时除京师外,地方各州郡也设有医官,并有相应的考试规则。如1083年,京府节镇置医官10人,各州7人,对缺额和不称职者,由当地通过考试录取补充或除名。 宋代除设有医官院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医疗、慈善机构。如安济坊,设于1102年,主要收留“不幸而有病,家贫不能拯疗”者,曾相继在京师和外州郡县建立多处。保寿粹和馆,建于1114年,主要治疗宫廷人员疾病。养济院,是私人募捐兴办的慈善机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朝廷的支持,约创建于1182年,供四方宾旅及患者疗养之用。福田院建于1057年前,用以收养老疾孤寡者,*初设在京师四郊,以后发展到地方各州。慈幼局建于1249年,主要收养遗弃幼婴。北宋时虽未设立这种机构,但对遗弃幼婴曾采取过“雇人乳养”,或送至官观寺院“养为童行”的政策。漏泽园,建于1104年,是官府用以安葬无名尸体和家贫无葬地者的公共墓地。此外,宋朝还在1001年设立了病囚院,给犯人提供医疗待遇。尽管这些机构设置的时间或长或短,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医政设置。宋代还曾以法律形式规定医生的职业道德、医疗事故的处理,以及保护婴童、饮食卫生和婚姻等方面的措施。如诸医违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以盗论;庸医误伤致人死命者,绳之以法;若秽恶之物在食饮中,予以处罚。凡此,在中国医学史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金代设立太医院统管医政和医学教育,内有提点、院使、副使、判官等官职,其医政制度多仿宋代。元代沿用太医院为*高医学行政机构,其管理人员及医生的职称虽多次变动,名目不一,但医生的地位却高于历代。 二、开设国家药局 1069年,政府推行王安石新法,其中药物购销也由国家管理。1076年,宋廷在京都汴梁开设了中国医学史上**所以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太医局熟药所”,亦名“卖药所”。药局“掌修合良药”,出卖“以利民疾”,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病家,且获利甚多,故发展迅速。到1103年,已增至7所。其中5所仍名“熟药所”,2所则称为“修合药所”。1114年后,前者更名为“医药惠民局”,后者改称为“医药和剂局”。其时,药局除在京都有发展外,并被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乃至边疆镇寨。1130年,南宋在临安重新建立药局5所,12年后改名为“太平惠民局”。不久,四川、淮东、淮西、襄阳等地相继建立药局,并延续至元代。由于药局制作和销售的成药具有服用方便、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和较为有效等特点,故深受医生和病家的欢迎。尤其在天灾疾疫、兵荒战乱之时,成药的应用更为广泛。 宋代官药局在当时不仅已具一定规模,而且其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也较完善。局内设有各级官员,对成药的制作和出售进行监督。药材的收购和检验有专人管理,规定所购药材必须保证质量,库存药材中的霉烂变质者,必须立即处理。药局还制订了若干制度,如保证昼夜售药,如因失职影响病家购药者,予“杖一百”的处罚;遇有贫困或水旱疫疾施给药剂等。为了丰富成药的品种,提高药物疗效,官药局除派遣专人征收民间有效单方、验方外,还设专人从事药物炮制的研究,使宋代成药的研制达到空前水平。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药局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弊端。尤其自南宋以后,由于药局的官吏营私舞弊,逐渐把官药局变成了贪官污吏争逐的场所。但宋代官药局在医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仍应予以充分肯定。 宋代还曾设有专供帝王用药的“御药院”,专职药政的机构“尚药局”。元代设“广惠司”为药政机构,并在其下设有“回回药物院”。 ……
-
落洼物语
¥8.7¥28.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2.6¥48.0 -
中国当代文学名篇选读
¥19.1¥53.0 -
中医基础理论
¥50.7¥59.0 -
北大人文课(平装)
¥13.9¥45.0 -
外国教育史-第2版
¥24.4¥40.0 -
宪法-第二版
¥12.2¥29.0 -
先进防伪技术
¥81.3¥98.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二版
¥57.8¥68.0 -
EPLAN电气设计
¥29.9¥39.8 -
闯进数学世界――探秘历史名题
¥21.3¥32.8 -
企业法务教程
¥34.8¥49.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8.2¥26.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
¥6.8¥25.0 -
金融学
¥29.9¥49.0 -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4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
¥31.9¥49.0 -
古代汉语(第四册)
¥16.1¥35.0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博学.大学管理类)/周三多
¥30.9¥49.0 -
(平装)北大必修课:北大口才课
¥12.2¥45.0 -
海商法-第四版
¥30.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