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201422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640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020142279 ; 978-7-02-014227-9
本书特色
◎亨利??詹姆斯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便如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般独一无二。 ◎开创19世纪西方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先河的文学艺术大师,生前三度(1911年、1912年、19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04年戴维??洛奇《作者,作者》、科尔姆??托宾《大师》、阿兰??霍林赫斯特《美丽曲线》集体致敬的对象,因为这三部小说的问世,2004年被称为“亨利??詹姆斯年”。 ◎李和庆、吴建国教授主编,李维屏教授作序推荐,2020年全新译本,更加符合现代读者阅读口味。 ◎经典代表作《一位女士的画像》多次改编美剧电影,著名影星妮可·基德曼曾出演女主伊莎贝尔。 亨利·詹姆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世界*重要的文学大师,西方小说传统的终结者,约瑟夫·康拉德、T.S.艾略特、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约瑟夫·海勒、格雷厄姆·格林、罗伯-格里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戴维·洛奇、科尔姆·托宾等众多作家一致推崇的作家中的作家。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文豪亨利·詹姆斯早期创作中深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以缱绻繁复的典雅语言和细密流程的情节编排,描写了年轻漂亮、活泼开朗、充满幻想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如何面对一系列人生和命运的抉择。作品展现的依然是詹姆斯历来所关注的欧美两地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深刻探究了自由、责任、爱恋、背叛等伦理问题。本作是品鉴亨利·詹姆斯的*佳途径。
内容简介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詹姆斯早期创作中Z具代表意义的经典之作,描写年轻漂亮、活泼开朗、充满幻想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如何面对爱情、婚姻、人生和命运等一系列抉择的故事。伊莎贝尔在父亲亡故后,被姨妈接到了伦敦,并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她先后拒绝了美国富豪卡斯帕?古德伍德和英国勋爵沃伯顿的求婚,却偏偏看中了侨居意大利的美国“艺术鉴赏家”吉尔伯特?奥斯蒙德,不顾亲友的告诫和反对,一意孤行地嫁给了他。但婚后不久她便发现,这场婚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
节选
一位女士的画像 **章 在某些情况下,所谓的下午茶聚会应该是生活中*惬意的时光了。有些时候,无论你是否饮茶——当然有些人从不——茶会本身就令人欢愉。在我开始讲述本书简单的故事时,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些场合,为这一单纯的消遣提供美妙的场景。在一幢古老的英国乡间住宅的草坪上,摆放着小小的盛宴所需的桌椅茶具等。时值阳光灿烂的夏日午后,正是*为曼妙的时刻。午后的一半已经逝去,却还有许多剩余,而这剩余的部分恰恰美妙绝伦。真正的黄昏几个小时后才会降临,夏日强烈的阳光却已减弱;空气变得柔和,柔软厚密的草坪上阴影缓缓拉长。一切都弥漫着尚未到来的悠闲意味,也许这就是人们在这一时刻,享受这一场合的主要原因。下午五点到八点有时会构筑一段小小的永恒,而在现在的情况下,这段空间只能是欢乐的永恒。此刻,在场的几个人正安静地享受着这段愉悦的时光,却并非一般认为热衷于这一仪式的女性。几个阴影交错笔直地投射在平整的草坪上,它们来自于一位老人和两个年轻人。老人坐在一张宽大的藤椅里,旁边是一张矮桌,下午茶已经摆放妥当,前面是两个年轻人,一边来回踱着步,一边闲聊。老人的茶杯端在手里,形体硕大,色彩鲜艳,和桌上的其它其他茶具风格迥异。他面朝着房子,把茶杯长时间地端在胸前,小心地啜饮着。两位同伴或者已经喝完了茶,或者并不在意这一享受。他们一边抽着雪茄,一边漫步。其中一个在经过老人时,不时关切地看看他;老人却浑然不觉,眼睛凝视着房子华丽的红色前墙。而耸立在草坪那边的这座建筑也的确值得老人如此专注的观赏。在我试图描述的这幅典型的英国画卷中,它是*富有特色的景物。 它坐落在低矮的山坡上,依山望水,下面是泰晤士河,自四十英里外的伦敦逶迤而来。那是一幢尖角建筑,红色的砖墙向两边延伸,岁月的风霜在它的外观上极尽所能,却只是让它更加优雅。呈现在草坪上的是大片的常春藤,簇拥的烟囱,和掩映在爬墙植物后的窗户。这幢房屋年代久远,享有盛名。喝茶的这位老绅士会很乐意地告诉你:它建于爱德华六世时期,曾经恭迎伊丽莎白女王圣驾(她尊贵的身体曾经在一张巨大华丽,坚固笨重的卧床上睡过一夜,这至今仍是卧室的*大荣耀),克伦威尔战争时期遭到严重损毁,复辟时期加以修缮和扩建,十八世纪时又改建为另一风格,*后落到一位精明的美国银行家手里,由他细心保护下来。他起初买下它只是因为价钱诱人(当时的情况及其复杂,不容赘述):可心里很是抱怨它的丑陋,古旧和不便;如今,二十年将要过去了,他却对它产生了一种真正的审美情怀。他熟知它的每一个尖角,而且会告诉你欣赏这些尖角组合的*佳地点和*佳时刻——正值那些形状各异的尖角的阴影,以*佳的角度,柔和地投射在温暖褪色的砖墙上。不仅如此,他还能列举出曾经住在这里的大多数房主和房客,其中还有几位声名显赫,就像我刚刚说的;可是,他在这么讲的时候,会不动声色地让人相信,房屋*近的命运并不亚于它辉煌的过去。俯瞰我们现在所说的这块草坪的并非房屋的正面,正门在另一面。这里是私密的空间,宽阔的草皮地毯般铺在平缓的山顶上,好像是室内的华丽装饰的延伸。高大安静的橡树和山毛榉撒下浓密的阴影,就像挂着天鹅绒的窗帘。带坐垫的椅子,色彩鲜艳的坐毯,散放在草坪上的书籍和报刊,把这里布置的仿佛一个房间。河流在稍远的地方,那里地势开始倾斜,而草坪也可以说到了尽头。然而,漫步到河边仍会让人无比惬意。 坐在茶桌前的老人三十年前从美国来,除了行李,还带来了一张典型的美国面孔。不仅如此,他的美国面孔还保存得很完好,如果需要,可以完全自信地将它带回祖国。不过目前,他显然不大可能再迁徙了。他的人生旅途已经接近终点,目前不过是略事歇息,等待着那永久的安眠。老人的脸狭窄光洁,五官分布匀称,神态安详而敏锐。一望而知,这张脸并不富于表情,因此那精明满足的神态就显得更像是个优点,好像在说他人生成功,又好像在说他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唯我独尊,招人嫉妒,反而像失败一样不让人反感。他当然阅历丰富,可是他瘦长的面颊上漾起的淡淡微笑却天真质朴,让他的眼睛散发出幽默的光芒。老人*终把那只大茶杯放到了桌子上,动作缓慢,小心翼翼。他衣着整洁,穿着一身质地很好的黑绒衣服,膝盖上围着一条大围巾,双脚套在厚厚的刺绣拖鞋里。一只漂亮的牧羊犬卧在椅子边的草地上,目光温柔地望着主人的脸,而主人柔和的目光则凝望着那仪态威严的房屋。一只毛发耸起的小猎犬来回奔忙着,不时瞟一眼另外两位绅士。 其中一位绅士大约三十五岁,体态匀称,一张英国面孔就像我刚刚描述的那位老年绅士的脸一样典型,只不过完全是另一种类型。这是一张英俊的面孔,很引人注目,面色清新坦率,脸上的线条笔直而坚定,一双灰色的眼睛充满生气,下巴上浓密的栗色胡须让他的脸显得更加漂亮。他看起来幸运、杰出、不同寻常,散发着经过深厚教养熏陶的快乐气质,会让任何看见他的人都不由自主地羡慕他。他穿着带马刺的马靴,好像骑马走了很长的路途。头上是一顶白色帽子,看起来有点大,两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漂亮的白色大拳头里攥着一双弄脏了的狗皮手套。 他的同伴则是另一种类型。他踱着步,好像在丈量身边草坪的长度。这人也许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可不会像另外一个那样,让人盲目地渴望处于他的地位。他个子高瘦,体态羸弱;五官很难看,面带病容,却别有一种睿智而迷人的气质。他嘴唇上留着两撇小胡子,脸上还有络腮胡,不过乱蓬蓬的,并不美观。他看起来很聪明,却一副病魔缠身的样子——这当然不会是什么幸福的组合。他穿着棕色的天鹅绒夹克,双手放在口袋里,让人觉得这是习惯性的动作。他的腿不够结实,步履蹒跚,摇摇晃晃。我已经说过,每当他经过坐在藤椅里的老人时,就会看他几眼,这时把这两张脸加以对照,就不难看出,他们是父子二人。终于,父亲接住了儿子的目光,回报给他一个温和的微笑。 “我很好,”他说。 “喝过茶了吗?” “是的,味道不错。” “再来点怎么样?” 老人静静地想了想,说,“嗯,还是等等再说吧。”他讲话带着美国口音。 “你冷不冷?”儿子问道。 父亲慢腾腾地揉着腿。“哎,我不知道。要能感觉到才能说啊。” “也许需要有个人替你感觉。,”年轻人笑着说。 “哦,要是有人能永远替我感觉,那就好了!你不能替我感觉吗,沃伯顿勋爵?” “哦,好的,很愿意,”那位称作沃伯顿勋爵的绅士立刻回答说。“看你的样子,我敢说你现在一定非常舒服。” “嗯,我想没错,在很多方面都是。”老人看看膝盖上的绿色围巾,用手把它抚平。“事实是,我已经舒服了这么多年了,我想我已经习惯了,都感觉不到了。” 卡夫卡算得上那种恪守常规的人。晨起后,必在盥洗室消耗大量时间整饬一天的仪表。他修面梳理全都一丝不苟,总在担心别人看他的眼光。他走路上班,通常都在上午8:15踩着点儿到办公室,吃一个素味小圆面包。如果可能,他下午大约2:30就回家了,这时他可以睡个长长的午觉,甚至睡足四小时,为夜间写作储存能量。他在一天的日记中写道:“现在,夜幕降临,无聊之至,在洗手间连续洗了三次手。”也许他的确感到无聊,也许他有着某种强迫症倾向。他那是已经是素食主义者,还采取了一种以细嚼慢咽方法进食的养生之道,咽下每一口食物之前都得咀嚼好几分钟。 尽管他在生活中对正规架构有着天然偏好,亦擅长制定用以遵行的程式,但到了写作行为本身,卡夫卡就像换了个人:一旦有要求明确的要求,他就怎么千呼万唤都写不出,连按部就班认真安排写作都做不到。如一位传记作者约阿希姆??昂赛尔德所言:“单是用反复斟酌的方式去写,或有逻辑地组织文字,或对文本进行理性分析这样一些念头,就足以使他的‘灵感’遁迹不知所踪。”尽管卡夫卡在生活上中规中矩,但他在写作上的时间却变化无常。试图予以管控无疑会戕害他的下笔能力;他只有在内心冲动时才能进入写作状态。 不出所料,他较长的作品都无具体的写作顺序。《审判》一书写了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的常规结构却迟迟不能成形;其它其他作品也情况相似若此遭遇。卡夫卡凭着灵光一闪呈现许多构思,但厘清这些构思*终形成一个故事,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缠斗。事实上,卡夫卡的一些作品以可读的面貌出现,是因为在他死后经过了编辑,主要是马克斯??布罗德的工作编辑。 布罗德所处理的是卡夫卡遗留在日记中的丰富资料。卡夫卡日记是他写作的重要脉络,纵观他的日记,人们可以寻索他成为一个作家的思想过程。他记录了自己的忧虑,恐惧,惆怅,还有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更重要的是他利用日记写下那些后来成为文学杰作的故事点滴。他会在想出一个故事的当天就将它记录在案,随后这个故事被反复叙述和修改,每次都做作细微的调整以期完善,并以紧凑的字体一页页记录下来,回看这些记录甚至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紧锁其中的焦躁。他的这种写作方式清楚展示了他难以将文学创作和真实生活截然分开。而根据这种写作方式,未来的研究人员可以一帧一帧地回放他的创作和编辑过程。卡夫卡只要觉得其它其他写作进展不顺,就会回到他的日记上来。“我不会再中断记日记,”他在一九一〇1910年写下这样的话,“这是我必须坚守的阵地,这是我唯一能够持之以恒的地方。”
作者简介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19世纪继霍桑、梅尔维尔之后*伟大的美国小说家,美国现代小说和小说理论的奠基人,欧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创作转型时期重要的小说家和批评家,开创19世纪西方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先河的文学艺术大师,生前曾三度(1911年、1912年、19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他的主要作品有《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专使》《金钵记》等长篇小说、《黛西??米勒》《螺丝在拧紧》等中篇小说以及数量众多的短篇小说,此外他还写有相当数量的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他的作品聚焦美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文化冲突,对20世纪崛起的现代派及后现代派文学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1914年**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不满美国政府的中立态度,亨利??詹姆斯于次年愤然加入英国国籍。1916年初,英王乔治五世亲自授予其功绩勋章。同年2月28日,他在伦敦切尔西区病逝,享年73岁。遵照其遗嘱,他的骨灰被安葬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公墓,墓碑上铭刻着“亨利??詹姆斯:小说家、英美两国公民、大西洋两岸整整一代人的诠释者”。
-
姑妈的宝刀
¥13.5¥30.0 -
八仙得道传
¥12.0¥40.0 -
捕梦网
¥15.8¥45.0 -
企鹅经典:月亮与六便士
¥17.7¥39.0 -
企鹅经典:城堡 变形记
¥23.2¥49.0 -
正义与微笑
¥24.2¥55.0 -
去吧.摩西-企鹅经典
¥16.4¥39.0 -
鼠疫
¥13.2¥38.8 -
三叶虫与其他故事(八品)
¥20.3¥52.0 -
悉达多
¥16.0¥28.0 -
一千一秒物语
¥44.2¥69.0 -
龙楼镇
¥31.3¥52.0 -
月亮与六便士
¥12.7¥38.0 -
偶发空缺
¥26.4¥57.0 -
荒原狼
¥27.9¥39.8 -
生死场
¥11.3¥36.0 -
浮世绘女儿(八品)
¥22.6¥58.0 -
小小小小的火
¥17.7¥52.0 -
一力文库037-傲慢与偏见
¥10.1¥33.8 -
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
¥28.5¥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