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新史学到新汉学/清末民初文史之学发展历程研究

从新史学到新汉学/清末民初文史之学发展历程研究

1星价 ¥47.4 (6.0折)
2星价¥47.4 定价¥7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2024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4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010220246 ; 978-7-01-022024-6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史之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近几十年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研究的热点,成果不断涌现。不过在尚专不尚通风气的影响下,*大多数研究者将目光聚焦于个案研究,忽视了必要的贯通考察,导致对清末民初文史之学发展历程的整体认知不够。本书围绕几个清末民初文史之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展开论述,梳理勾勒了清末民初文史之学从“新史学”到“新汉学”的发展路径。对于清末民国文史之学,应从知识阶层的现代化使命、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等角度进行多重维度的认知,应从学术认识论、学术方法论、学术研究领的开拓、学术成果、学术精神五个维度进行评判。

内容简介

清末民初文史之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近几十年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研究的热点,成果不断涌现。不过在尚专不尚通风气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研究者将目光聚焦于个案研究,忽视了必要的贯通考察,导致对清末民初文史之学发展历程的整体认知不够。本书围绕几个清末民初文史之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展开论述,梳理勾勒了清末民初文史之学从“新史学”到“新汉学”的发展路径。对于清末民国文史之学,应从知识阶层的现代化使命、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等角度进行多重维度的认知,应从学术认识论、学术方法论、学术研究领的开拓、学术成果、学术精神五个维度进行评判。

目录

绪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史之学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章 “史界革命”何以能够蔚然成潮?——知识、观念与社会 语境互动中的史学革新 **节 晚清士人的观念、知识与表述体系更新 第二节 历史观念在晚清的变易 第三节 “新民”思潮与“史界革命” 小结 第二章 从“新史学”到“国粹学”—“新史学”的困境与清未 学术转向 **节 “新史学”的理论与知识困境 第二节 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篆看“新史学”的发展阻力 第三节 清末的学术反省与学术转向 小结 第三章 世变下的学术回顾与展望—清末民初的清学史研究 及其学术史意义 **节 王国维“清学三阶段论”的形成 第二节 邓实与“清学三阶段论”的初创 第三节 “清学三阶段论”的学术史意义 小结 第四章 清末民初的学人认同与知识生产—以《清史稿》编寨 为中心的探讨 **节 清末民初学人认同素描 第二节 新旧角力与《清史稿》体例的确定 第三节 汉宋之争与《清史稿》编篆 小结 第五章 “由旧入新”与“无中生有”—民国初年的文史之学·……129 **节 被学术史忽视的“民国初年” 第二节 “由旧人新”:中国文史之学传统与现代的铆接 第三节 “无中生有”:在“世界维度”中探索文史研究现代化 小结 第六章 “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中国现代文史之学形成 历程中的20世纪20年代 **节 陈垣“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出处考辨 第二节 “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的初次努力及其挫败 第三节 史语所的兴盛与“新汉学”典范之确立 小结 第七章 胡适对中国现代文史之学发展的影响一—从唐德刚相关 言论出发的检讨 **节 “三大史学主流”与胡适 第二节 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史之学发展中的贡献 第三节 胡适学术认识论的局限及其影响 小结 结语 在多重维度中认知清末民国的文史之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学术史、思想史、史学理论、公共史学,代表作有商务印书馆的《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中国现代历史叙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在清末的实践》《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00-1949)》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