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18405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32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100184052 ; 978-7-100-18405-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历史爱好者何谓“元中国”? 元中国,即*初中国,是“中国”渐具雏形的时代,为后世中国近4000年的发展、壮大,为华夏文明永世传承奠定了牢固基础。本书作者以宏大视角,尝试重建中国500年上古史,论述陶寺古国起源、发展、壮大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从陶寺古国与石峁古国、石家河古国之间的联系,揭示公元前2300—前1800年500年间的史前中国历史发展线索;理顺尧舜古国和先夏、早夏以及古三苗国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内容简介
元中国时代大致范围在公元前2300年—前1800年之间。从考古学上观察,公元前2300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一年”位居长江下游流域、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废弃,影响盛及千年的良渚古国毁于一旦。但同时,在偏僻的西北地区,位处黄河上中游交界地带、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的石峁古城横空出世。很重要的是,在地处黄河中游的晋南地区,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已经接近具备国家初级形态的陶寺城址,在“这一年”也同时降临到华夏大地上。作者利用考古学近期新研究成果,借鉴文献学、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论证了元中国时代“和谐万邦”的治国外交理念及礼乐文化滥觞、民主禅让制确立、敬天祭祖文化和玉文化进一步发展,“中国”“中原”概念的形成等,全书可谓叙事宏大,蔚为壮观。
目录
目 录:
前 言 1
导 读 7
**章 *初中国诞生的时空背景
青铜时代的全球化 25
史前中国格局的“变脸” 32
晋南:先天的人文地理“孵化场” 39
公元前 2300 年:史前中国跨入元中国时代 43
第二章 *初中国初露峥嵘于晋南
陶寺遗址的发现发掘历程 53
国家专政的獠牙 55
独占地中以绍上帝 59
严密的社会组织结构 64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68
初具雏形的礼乐文明 72
陶寺龙开启“帝王”身份象征时代 76
引领世界风骚的科学技术 79
三个“字” 83
兴盛发达的农业经济 89
门类齐全的手工业体系 9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形成 97
第三章 尧舜开启元中国时代
陶寺遗址是曾经的尧都 109
彩绘龙盘的出土与尧和龙的传说 115
观象台的出土与尧“敬授民时”的记载 117
一切证据将陶寺中期主人指向了舜 120
舜耕历山的证据链 124
尧舜协和万邦的证据链 128
民主禅让制的出台 134
第四章 石家河遗址和古三苗国
长江中游流域的聚落遗址群 145
中心聚落石家河古城风貌 150
金字塔形的等级聚落布局结构 157
石家河古国联盟集团 162
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多种协作经济模式 166
石家河人的祖先信仰 170
三苗、犬戎和石家河古国 177
第五章 尧舜讨伐三苗
尧伐三苗在考古学文化层上的反映 189
舜伐三苗在考古学文化层上的反映 195
第六章 横空出世的石峁遗址
史无记载的石峁古城 201
石峁古国的等级社会组织结构 209
横跨陕晋蒙冀四地的古国联盟集团 213
石峁古国生业经济形态 217
石峁人的精神信仰 222
第七章 唐伐西夏及其他
夏人原居地和崇山 233
庙底沟二期文化是先夏人的文化遗存 238
尧是来自东夷的“殖民者” 241
唐伐西夏的来龙去脉 245
先夏人的逃亡线路 252
第八章 鲧、禹和石峁古国
崇伯鲧异地再建崇国 261
鲧作城和石峁城址 263
齐家文化疑是石峁文化西进的产物 267
禹生石纽和羌戎地域 272
西北高地的夏崇拜传统 274
甲骨文里的夏和夏都 280
第九章 鲧禹治水
鲧之死与新密古城寨遗址 291
大禹治水新证据 297
大禹治水成功另有他因 301
禹画九州和中原龙山文化圈 305
禹会涂山和禹会村遗址 311
第十章 陶寺古国的覆亡
舜葬苍梧和禹践帝位 323
禹都阳城和王城岗遗址旳疑案 327
石峁人摧毁陶寺古城 334
碧村和杏花村:石峁人的两处战略堡垒 341
禹都平阳非空穴来风 346
禹都安邑的背后 349
第十一章 晋南和豫西早期交往的三条通道
中条浢津道和清凉寺墓地 359
虞坂颠軨道和虞城遗址 364
轵关陉道和西吴壁冶铜遗址 368
第十二章 夏早期政治重心的转移和禹伐三苗
河之南中原大势 379
禹伐三苗和石家河古国群落的集体沦陷 383
石家河文化晚期玉文化的璀璨光芒 388
三苗人亡国后的逃亡线路 394
第十三章 禹杀防风氏与启都阳翟
禹杀防风氏于会稽山 405
民主禅让制的终结 413
启都阳翟和禹州瓦店遗址 417
夏朝的西河故都 422
第十四章 夏人遭劫
公元前1900年,华夏族的大劫难 431
后羿代夏和少康复国 438
新砦期文化“杂居”现象的疑惑 443
《五子之歌》和花地嘴遗址 449
第十五章 走向辉煌
多品种的农业种植结构助夏人渡劫 459
石峁、齐家社会对中原龙山社会的支持 465
煤山类型文化的扩张 470
大邑二里头:千呼万唤始出来 472
第十六章 公元前1800年的世界和中国
世界文明舞台场景 483
中国大地社会景观 487
元中国时代谢幕 497
早期中国时代启航 501
尾 篇 511
图片来源 518
参考古籍 524
后 记 531
节选
《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 从俄罗斯乌拉尔地区到中国西北地区再到中原地带,从西亚的两河流域到黄河上游再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流域,中西方的交流在考古学上已没有明显缺环。西亚、中亚、东亚之间的西东文化交流,既有青铜铸造技术、青铜器等物质层面,更重要的还有精神层面的内容,如在石峁遗址中就发掘出20多块深目高鼻、面部轮廓成椭圆形的石雕人面像,其特征整体呈现出的是西伯利亚奥库涅夫文化早期及中国新疆北部切木尔切克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石峁遗址恰好位于欧亚草原与黄河流域之间的文化传播的中间环节,这些石雕人面像的具体雕刻对象很可能来自于北方的欧亚大草原。11联系到石峁遗址整体所表现出来的中华文明特质,这一现象所反映出来的很可能是,奥库涅夫早期文化和切木尔切克文化的宗教文化跨过欧亚大草原传播到了当时的石峁古国,并成功俘获了石峁人的精神信仰。这些深目高鼻、表情沉静的石雕人面像所代表的应该是该教派所崇奉的至高无上的全能神灵。 作为青铜时代文明世界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彼时代表先进文明的西亚和中亚对中国或东亚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青铜铸造、种植业、畜牧业和宗教等方面,而且在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也对龙山时代的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早在公元前4500~前2181年,古埃及就进入文明时代,分别建起了前王朝、早王朝和古王国,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时,两河流域下游的苏美尔地区也进入了文明的进程之中,在总面积只有3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国家,属于典型的小国寡民式的城市国家。到公元前3千纪中叶略晚时,阿卡德王国依靠武力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公元前3千纪后期,爱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半岛也步入文明时代,其中心在克诺索斯,并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建立了国家。 尽管在青铜时代全球化早期,东亚很可能和古代欧洲一样是以西亚为中心的青铜时代世界体系的一个更边缘的组成部分,但在这个体系中,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亚和中亚强势文化的影响,作为这个体系组成部分的经济和政治乃至意识形态,都会以这种或那种的方式渗透到同时代的华夏大地古国群落中。 当公元前2300年,以陶寺古国为代表的*初中国出现在华夏大地的时候,之前已经崛起的燕辽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半月形地带社会13,也在同一时间“推出”了包括皇城台、内城墙、内城后阳湾等在内的石峁古城早期城址。 仔细分析会发现,半月形地带社会包括石峁古城之所以能够崛起并兴盛起来,不仅是因为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绿洲农业同中亚地区连接成为一体,“更主要的原因是同时期欧亚草原游牧文化大发展,形成了半月带商业经济的畜牧方需求与供给侧。而黄河中游地区的豫西、晋南,甚至包括关中地区,即传统的小农经济区,则成为半月带商业经济稳定的农业方供给和需求侧。通俗地讲,半月带文化与文明中心的兴起,是以农牧双方边贸‘中间商’起家的。 ……
作者简介
李琳之,本名李琳,1967年生,1993年获哲学硕士学位。长期专注于先秦史和考古学研究,系山西大学三晋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兼职教授、全国炎黄文化论坛组委会副主任。出版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山西笔记》等。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朱元璋传
¥14.0¥39.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中国通史
¥18.5¥4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 -
中国庭园记
¥1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