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设计:何浩艺术书籍设计:2003-2018

写设计:何浩艺术书籍设计:2003-2018

1星价 ¥217.5 (7.5折)
2星价¥217.5 定价¥29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6888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60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108068880 ; 978-7-108-06888-0

本书特色

不露设计痕迹的“元设计”,一部本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史 何浩的出现,让中国当代艺术家能与本土设计师合作,推出不逊于欧美艺术家的艺术画册,而且在视觉上、理念上有前沿性和探索性——艺术书籍本身也是当代艺术形式的一部分。他充分利用设计和工艺的手段,让图书这种二维媒介尽可能地呈现电影、装置艺术等多维艺术的魅力;即使对于绘画和摄影作品,在画册中也尽量体现艺术家的个性和特殊风格。由何浩设计的书籍,读者总是更容易被书的内容本身所吸引,而不会特别注意其背后的书籍设计师。一位设计师的作品,完全看不到要塑造个人风格的企图,这反而变得非常独特。何浩的这种风格和追求,对于当今和今后的书籍设计者来说,都具有观念上的启发性。 何浩的设计是从内容中生长出来的,它只关心如何发现和呈现内容本身的价值,却不露“设计”痕迹,这种设计理念不妨称为“元设计”。 ——徐冰 何浩是一位迷恋时空对话的设计家,他敏感于历史的压力,万物的嬗变,他在沉思冥想中安身立命,成为商业化之外的独行者。 ——北岛 何浩是个思想型的书籍设计师。他不喜小趣味、小机巧,而是直面内容,探究其内在纵深,并以自己专业的美学观念去思考和提炼,将之表达给读者。他的设计,常常有一种传统文脉下的当代精神,优雅、节制而特立独行。 ——董秀玉 何浩的这些设计项目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卷入程度之深,可以说是在一条脉搏上律动,分享着彼此的养分和生命。我甚至感到我在看一部本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因其特殊视点和材料而尤为可贵。 ——巫鸿

内容简介

设计也是一种写作。从2003年起,何浩一直与中国Z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合作,设计了超过百部的高品质艺术书籍与画册,他以独立设计师的身份,共同创造和书写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本书即何浩在当代艺术书籍设计领域的作品选集。

目录

序 / 谭平


设计也可以是一种写作 / 宋晓霞

平面设计的当代转向—何浩的书籍设计实践 / 蒋华


·作品 2003—2018·


2003

戴汉志《戴汉志的宝丽来照片》

□《戴汉志的宝丽来照片》设计手记


2004

林天苗《不零》

荣荣和映里《蜕》


2005

王蓬《王蓬》

□《王蓬》设计手记

荣荣和映里《超越—荣荣和映里的摄影近作》

王功新、林天苗《这儿?或那儿?》

郭凤怡《谁是郭凤怡》


2006

岳敏君《复制的偶像:岳敏君作品2004—2006》

缪晓春《虚拟的*后审判》

缪晓春《图像+想象》

缪晓春《“水”的艺术史研究》(2007)

□《虚拟的*后审判》《图像+想象》《“水”的艺术史研究》设计手记

荣荣和映里《六里屯》

□《六里屯》设计手记


2007

《确有其事—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

张鸥《爸爸和我》

莫毅《我的街坊》

林天苗《聚焦─纸上》

□《聚焦─纸上》设计手记

林天苗《看影》

《〈新摄影〉十年》

□《〈新摄影〉十年》设计手记

王秉龙《1979—1989中国戏曲年画摄影》

陆亮《夜行者》


2008

Jan Worst《绘画 1988—2008》

《外象》

凯伦.史密斯《九条命—新中国前卫艺术的诞生》

徐勇《胡同十六图》

杨福东《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设计手记

唐晖《唐晖 1991—2008》

林天苗《妈的!》

刘铮《惊梦》

《谈话: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07年研讨会论文集》


2009

《天使的传说》

彭斯《抱书独行》

《2009年度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

王川《燕京八景》

滕菲、杰克.康宁翰《致陌生人》

□《致陌生人》设计手记

陈文骥《陈文骥》

□《陈文骥》设计手记


2010

徐冰《徐冰版画》

□《徐冰版画》设计手记

徐冰《凤凰的故事—徐冰〈凤凰〉项目》

王功新《关联—王功新录像艺术》

展望《新素园石谱》

徐勇《十八度灰》

彭斯《异世同流》

《十年曝光—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当代影像》

陈文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0 陈文骥 / 陈文骥油画廿四年 1986—2010》

张方白《张方白》


2011

朱昱《朱昱》

□《朱昱》设计手记

靳尚谊《向维米尔致意》

张进《张进画集》

□《张进画集》设计手记

《图像的游历—中国当代新工笔画家图文集萃》

喻红《黄金界》

□《黄金界》设计手记

滕菲《寸.光阴》

叶剑青《观》

张进《中学生的现实主义》

张进《四合汲古》


2012

刘晓辉《刘晓辉》

□《刘晓辉》设计手记

张慧《张慧》

文国璋《文国璋油画作品选集》

徐唯辛《众生》

荒木经惟《感伤之旅.堕乐园 1971—2012》

□《感伤之旅.堕乐园 1971—2012》设计手记

徐唯辛《七个矿工》

《十年.有声—中央美术学院与国际当代首饰》

刘商英《未到达》

《艺术中间2012》


2013

王蓬《王蓬》

刘晓辉《刘晓辉》

叶锦添《梦.渡.间》

张进《四合画稿》

张杰《快乐的美术课:张杰的撕纸艺术》


2014

刘铮《刘铮:摄影1994—2002》

陆亮《陆亮》

彭斯《景物斯和》

张进《光洒太行》

唐小禾 程犁《唐小禾 程犁》


2015

文金扬《文金扬绘画·教学·著作文献集》

刘商英《空故纳万境》

刘彦湖《安敞庐印集》

□《安敞庐印集》设计手记

彭斯《太素|流咏》

刘晓辉《西西弗斯之谜》

姚璐《遮蔽与重构—姚璐新山水》

王强《王强》


2016

王音《礼物》

罗杰.拜伦《荒诞剧场》

《故事绘—中国美术馆藏连环画原作精品展》

王功新《王功新录像艺术1995—2015》

□《王功新录像艺术1995—2015》设计手记


2017

陈文骥《陈文骥作品2006—2016》

萨本介《识真山》


2018

邬建安《邬建安》

北岛《此刻》

□《此刻》设计手记


人名索引

代后记 关于何浩的《写设计》 / 巫鸿

跋 / 何浩


展开全部

节选

代后记 关于何浩的《写设计》 巫鸿
(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看到《写设计:何浩艺术书籍设计2003—2018》校样,我有两个惊讶——虽然我自认对何浩的设计项目比较熟悉而且一直欣赏它们的当代感和文化气息。一个惊讶是这些项目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卷入程度之深,可说是在一条脉搏上律动,分享着彼此的养分和生命。我甚至感到我在看一部本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因其特殊视点和材料而尤为可贵。另一个惊讶是我们二人互动之频繁,甚至超出我的记忆。翻到索引页一下查到13个出版物,多数是我策划的展览图录,少数包括我写的文章。我忽然感到我所面对的,是何浩创造的一条潜在线索,在近20年中把我和艺术家、和画廊与美术馆、和中国当代艺术联结在一起。我相信有这种感觉的不会只是我一人。
*使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们的**次合作——2004年的《荣荣和映里:蜕》展览图录。此展在北京798大窑炉车间举行,以“蝉蜕”的意象把一个庞大的工业废墟转化成当代艺术场地。当展览本身业已消失16年,当大窑炉车间的废墟早已被闪亮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掩埋,是何浩设计的画册给予了这个展览和它的废墟场地以持续的生命,甚至永生。
从设计上讲这也是我所有出版物中*具“展览性”的一个,把作品、文字和空间了无痕迹地融合在一本书中。它的视觉冲击力迅速而强烈:记得当我和纽约的亚洲协会美术馆商讨举办全球出版界大亨布雷克的私人美术藏品展览的时候,展览图录几稿设计他都不满意。我于是把何浩的《蜕》带到讨论现场。他眼睛顿时发亮,说“我要这个设计师”。很可惜这个展览*后因故未能举办,但他的反映使我难以忘怀。 2020年5月于普林斯顿高研院

作者简介

何浩,生于北京,获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执教于该校设计学院。作为独立设计师,他设计的书籍作品曾获得2007年“英国*佳画册奖”、2010年“德国卡塞尔国际摄影节世界*佳摄影画册奖”,并分别于2013年、2015年在宁波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个人设计作品展,著有《一个中国独立设计者的当代艺术史》(2014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