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视与反凝视.影视评论的三个向度

凝视与反凝视.影视评论的三个向度

1星价 ¥47.6 (7.0折)
2星价¥47.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60510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106051075 ; 978-7-106-05107-5

本书特色

《凝视与反凝视(影视评论的三个向度)/浙江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艺术书系》既集合了在不同时间段为各类媒体写作的网文,也有在不同学术杂志发表的电影批评,它们差异甚大,有的甚至是针对同一部影片,因在网络平台和学术刊物不**质的媒体发表,风格也相差很大。

内容简介

  面前的这套戏剧与影视艺术书系,出自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的一群老师,是他们耕耘于戏剧与影视领域的一次结集、一次亮相。纵观这套书系,显示出如下几个较为突出的特质:  一是作者队伍趋年轻,大多数为“80后”或接近“80后”的新锐,如黄钟军、余韬、胡斌、李勇强等;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大学等的学源结构,提供给他们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他们因为年轻“不安分”而向全国以至世界各地“主动出击”,或参加各种戏剧影视会议而发声,或发起“映画台湾”之类的公众号而追新,如此等等,从而将影响尽可能辐射开去。这些“可畏之后生”思维活跃而敏锐,思想前卫而鲜活,易于并敏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方法,相应的学术研究具有较充分的新颖度、敏锐度,焕发着勃勃生机。  二是内容涉及面广,戏剧电视电影网络摄影全覆盖。胡斌的《近现代江南昆曲教育》致力于昆曲这一戏剧门类的研究,全面把握近现代专业昆曲教育的整体面貌,系统梳理近百年的昆曲教育历程,进而对昆剧传习所、戏曲学校昆曲班和昆曲院团学馆三大部分的昆曲教育模式进行重点探析,总结出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人才培养规律为当代和未来的昆曲教育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和借鉴。李勇强的《荧屏之戏:中国戏剧与电视剧改编研究》则将戏剧与电视剧打通,重点考察戏剧与电视剧的改编实践及互动发展,把握电视剧改编舞台作品的具体时代特征、审美思潮,总结改编实践存在的诸种问题及成功经验,并由此对中国戏剧与中国电视剧两者在全球化思潮背景中的互动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提供参考策略。陈爱国的《电视剧类型模式拓展》着力于电视剧的类型研究,全面、客观而科学地重新梳理各种类型电视剧的概念,按照总类型与亚类型的梯级结构,对所有流行的电视剧类型进行一次“大划分”,建立起一个类型体系结构,并结合电视剧演变历程的实践经验,探究各种类型剧的类型模式。黄宝富的《镜像的视野:自媒体、艺术电影与诠释》,集中探讨艺术电影,将那些因为文化的隔阂、审美的距离或资源的缺乏,而被遮蔽、被掩埋在商业化、娱乐化的喧嚣之中的艺术电影点亮。余韬的《冯小刚电影——作者、文本与社会》则聚焦冯小刚这一个案,进一步聚焦冯小刚电影在中国社会发展和观众观影需求的互动与对话领域,及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变迁中所承载的“文化标本”性功能。黄钟军的《凝视与反凝视——影视评论的三个向度》敏锐捕捉热映的电影、热播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予以及时点评,并对娱乐生态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林友桂的《摄影论道》以对平面摄影作品及纪录片作品的剖析,探讨现代化的摄影手段是基于什么来建构光影世界的,由此把握对于人生和影像关系的思考。邹贤尧的《缤纷舞者: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主体性建构》则试图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主体性问题,做相对集中地、专题式地、中观及微观地探讨。

目录

网络媒体评论
《重返20岁》:文化全球化下的蛋
《我在故宫修文物》:成也电视,败也电视
《八月》:写给父亲的散文诗
《“吃吃”的爱》: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终于得到了消解
《台北物语》:这部台湾大烂片,承包了我这一年的笑点
《搭错车》:我哭着从头到尾唱完了这部台湾老片
《雨中曲》:我考察了一个被众人所遗忘的电影时代
《维多利亚壹号》:这部电影戳破了楼市的现实
《请回答1988》:我的前半生*爱的电视剧
《延禧攻略》:它符合的正是我们这个快节奏而憋屈的时代
《如懿传》:宫斗剧的流行,折射出的是中国人的生存焦虑
《中国好声音》:能否成为一档长寿节目?
《中国新歌声》:去“Talpa化”的新节目成了一档四不像
《生活相对论》:是否为星素结合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鬓边不是海棠红》:谁先爱上他的?

传统媒体评论
《鸡排英雄》:在地精神与商业电影的“合谋”
《无人驾驶》:又一串爱情麻辣烫?
《共青城》:留守的意义
《战狼》:国家战略与民族认同的视听传达
《夏洛特烦恼》:一锅专治中年危机的心灵鸡汤
《山河故人》:乡关何处?
《美人鱼》:作为IP的周星驰与文化怀旧
《王哥柳哥游台湾》:在笑声中“看见台湾”
《八月》:90年代的文化记忆
《满城尽带黄金甲》:一个关于权欲的“铁屋子”寓言
《再见瓦城》:消费视域下的多重身份焦虑
《大佛普拉斯》:凝视与反凝视的矛盾书写
《我不是药神》:有弧光的人物
《李春天的春天》:你越关注社会,社会就越关注你
《琅琊榜》:国产电视剧的新标杆
《生命中的好日子》:“后知青”时代的“中国梦”书写
《国家宝藏》:让国宝活起来
微信影评,别赚了快感,少了威信
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
《秋蝉》:曾经红极一时的谍战剧被谁拖了后腿?
《送我上青云》:女性主义是一种表达,还是一个标签?

娱评与随笔
喜剧的忧伤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
贾玲为什么这样红?
孙楠退赛害了谁?
下一个明星真人秀,还能秀什么?
鹿晗会是拯救中国电视真人秀的梅长苏吗?
康熙走了,我们如何继续未来无聊的人生?
爱台湾电影,是我一生坚持*久的事
保定淘碟往事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凝视与反凝视:影视评论的三个向度》:  反观深谙大众文化精髓的于正,则将宫斗剧的套路用得更加熟稔,在《延禧攻略》里彻底把宫斗进行到底,将女主魏璎珞从宫女到贵妃的历程变成一场以攻为乐、一击上瘾、不揭不欢的硬仗。当高贵妃被灌满粪汁的铁花击中、当裕太妃被天雷劈倒、当尔晴被呼巴掌后被灌毒药身亡,大众的嗨点瞬间被点燃,然后在社交网络进行狂欢。观众爱魏璎珞手撕坏人的简单粗暴,就跟喜欢华妃“一丈红”的爽脆利落一样。在后宫的战争中,魏璎珞是胜利者,因为她深知后宫中的生存之道。当继皇后*后求教她成功之术时,她说出“谁先付出谁先输”的制胜秘诀,无情者才能真正胜利。  然而《如懿传》中没有胜利者,真正胜利的只有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孝贤皇后、高贵妃、白蕊姬、金玉妍、阿箬、海兰、意欢、如懿、庆嫔……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她们或为了权势,或为了家族,或为了爱情,被送进宫内被挑选、被宠幸,或背叛旧主、爬上龙床,然后困在紫禁城内,自相残杀,手段之阴毒狠辣,令人毛骨悚然。人人想攀登皇后的高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承续大统,于是千方百计地争夺皇上的“雨露”,比赛着生孩子,也恶毒地去残害别人的孩子。  影评人谭飞曾戏言,中国为世界电视剧家族贡献了两类奇葩类型:一是“抗日神剧”,另一类则是“宫斗剧”。仔细琢磨,宫斗剧的确是*佳的“身体政治学”文本。皇帝因其血脉而获得政治权力,然后用其政治身体来驯服后宫,嫔妃们的称呼与阶层皆由其一人命名与评定;又以其自然身体享用着后宫,既获得了身体的愉悦,又进行着身体的生产,为了平衡各派势力(政治权力),他还得争取做到“雨露均沾”。敬事房每日送来的嫔妃“牌子”、运送嫔妃侍寝的“凤鸾春恩车”,无不是“身体政治学”的意象。嫔妃们自觉秉承“侍寝、为皇上谋得子嗣是嫔妃们的应尽责任”的信条,千方百计争夺皇上的身体。她们一旦迟暮色衰,立马就会失宠,因为身体资本同时也是政治资本,是权力争斗的工具;就如海兰生子之后因有妊娠纹,渣龙不再碰她的身体,海兰自知政治资本丧失,只能寄托在自己身体生产的儿子身上;而年轻貌美的宫女如阿箬、魏嬿婉们,她们以身体接近皇帝,希望自己被皇上看中宠幸,第二天就可以从奴才摇身一变成主子。  嫔妃们之所以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绞尽脑汁地去宫斗,究其原因还是资源有限、进阶的道路又越来越狭窄。女性们看似无情的厮斗,无不是与彼时时代和环境的生存境遇密切相关,每个人在宫中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即便已贵为皇后,富察氏还不是前怕狼后怕虎,就连自己的孩子生病时还不忘让其勤奋读书,致其*后病亡;皇上刚跟如懿说完要白首到老,转眼间目光就色迷迷地盯在更年轻貌美的寒香见身上。没有一个人过得安逸、无忧无虑。事实上就连端坐于龙椅上的人,也需要不停地战斗才能守护自己的位置,因为他既要与妄图掌权的太后政治斡旋,还得时刻提防着后宫里怀揣各种心思的嫔妃们。  宫斗剧之所以流行,背后折射的正是中国人的生存焦虑。皇后多像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的母亲,而如懿又多似那些时刻担心丈夫出轨的家庭主妇。如懿、皇上与太后之间的关系,与万千中国现代家庭中的婆媳矛盾“双面胶”故事一模一样;嫔妃们从常在到答应,再从嫔晋升到妃、贵妃到皇后,拼爹拼容貌拼手腕,还得拼年资和贡献,这多像一个年轻博士留在大学里任教,要想从讲师进阶到教授,是无数个日夜冷板凳坐穿、发际线靠后做科研的结果。年轻老师们想在权威或SCI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跟嫔妃们想生下皇上登基后的**个皇子一样迫切。因为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上升的渠道越来越狭窄,你只有不停地奋斗,才能成为世俗意义上的人生赢家,不然不安之感永远如影随形。所以,大众希望在电视剧中看到一个英雄,提供给自己一条战胜疲惫生活的解决之道,没想到主角比自己还“弱鸡”。也许这就是《如懿传》失去大众的根本原因。  ……

作者简介

  黄钟军,常用网名黄豆豆,男,浙江衢州人。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青年教授,“映画台湾”主理人。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后,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展映单元总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